河北遵化市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时间:2019-06-14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9分)
19.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用法,与例句中划线词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A. 涂有饿莩
B.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通假字,都是课本中的。学生注重平时的积累是很容易做出来的。建议学完课本梳理归纳相关的文言知识,包括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此类活用、特殊句式,一词多义等。先将课本知识融会贯通,再迁移到课外。例句中“生”,通“性”,禀赋;是通假字A项“涂”,通“途”,道路;B项“受”,通“授”,传授;C项“颁”,通“斑”;D项“疾”,强,指声音宏大,并不是通假字,而其它三项都与例句划线词相同,都是通假字。故选D。
20.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A. 青,取之于蓝
B.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C.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D.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特殊句式。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以及固定搭配。其中倒装句又有: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考生要熟悉每种句式的类型以及标志性的词。状语后置要注意“于、乎、以”三个介词组成的短语后置的情况;被动句注意“见、于、为、所、被、见……于、为……所”这些标志词以及语义被动句;宾语前置句要注意下列情况: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通过“之”“唯……是”将宾语提前。例句中“焉”是“于此”的兼词,做状语,应放在动词“兴”的前面,这里属于状语后置。A项“取之于蓝”是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于蓝取,是从蓝草中提取的;B项、C项都是被动句;“为”、“于”表被动;D项是宾语前置句(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应为“何谁”。“何”通“呵”,呵问。故选A。
21.下列关于古代文学常识的表述,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孟子》是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梦轲言行的书,是由其弟子编成。内容涉及政治、哲学、伦理、教育思想,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B. 《六艺经传》是六经的经文和传文。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传,指人物传记。
C. 韩愈,祖籍昌黎,世称“韩昌黎”。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苏轼称为“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D. 古代常用“耀”“拔”“迁”表明升职。《琵琶行》(并序)“予左迁九江郡司马”中“左迁”即为升迁之意。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化常识。一般试题难度不大,需要考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如姓名及称谓、官职及科举、宗法及礼俗、天文及历法、地理、刑法、民俗及节日、文史典故等。可用分类串记法,联想记忆法等进行识记。A项应为:由梦轲及其弟子编成;B项应为: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D项“左迁”,贬官、降职。“右迁”即为升职。故选C。
22.下列各组字音或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敕(chì)造 洞吓 新正(zhèng) 六艺经转
B. 猿蝚 孝悌(tì) 榫头 度(dù)长絜大
C. 惫(bèi)懒 庠序 淘箩 瓮腑(yǒu)绳枢
D. 数罟(cù gǔ) 氓(mánɡ)隶 桌帷 赤金盘螭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的知识。解答本题,要结合平时积累结合字义进行辨析。平时读书应读准字音,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本题考的都是课文中的词语,基本功扎实的同学还是很容易选出正确项的。A项“洞吓”应为“恫吓”,“新正(zhèng)”应为“新正(zhēng)”、“六艺经转”错,应为“六艺经传”。B项“猿蝚”应为“猿猱”,“度(dù)长絜大”字音错,应为duó;D项“氓(mánɡ)隶”应为“氓(méng)隶”。故选C。
2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_________有多种具体措施可选,_________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_________必须积极倡导绿色出行,优先发展公共交通。_________出行理念和方式实现优化,_________能突破城市交通发展的瓶颈。
A. 即使 也 那么 如果 就
B. 虽然 但 就 只要 就
C. 虽然 但 就 只有 才
D. 因为 所以 还 只有 才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关联词语,要求考生掌握常见的关联词语,并且明确他们的逻辑关系,如假设关系、因果关系、条件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等。做题时根据语段的逻辑关系选用合适的关联词语,注意配套使用。本题“有多种具体措施可选”并不是假设的情况,与后文也不是因果关系,排除A项、D项。“如果……就”是表充分条件,考生可以记口诀“有它就行”;“只有……才”是表必要条件,考生可以记口诀“没它不行”。本题是强调“出行理念和方式实现优化”的重要性,所以用表示必要条件的“只有……才”,故选C。
24.从下面这段文字中筛选出四个关键词,并按逻辑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笔法是书法中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包括执笔、运笔、点画等内容。结字是按照均衡、比例、和谐、节奏、虚实等美的造型规律安排字的点划结构的法则,是书法构成的重要因素。结字的规范尤其讲究分主次,讲向背,明伸缩,辨虚实,论斜正。章法是谋篇布局的法则,规范着书法作品的整体形式设计与布置。不同的字体有不同的章法,也因为不同的章法才体现出书法的整体结构与意境之美。这既是书写的法度,也是人们对书法艺术审美的自然选择的结果。
A. 笔法、书法、结字、章法
B. 书法、笔法、结字、章法
C. 笔法、书法、章法、结字
D. 书法、笔法、章法、结字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筛选信息,提取关键词。提取关键词,说到底就是要善于提取“核心信息”,是一种压缩信息类的题型,考查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做这类题目,首先要分清语段的类型,看是记叙性语段,还是议论性语段,还是说明性语段。如果是记叙性语段,首先要找出叙述的对象是什么,文段围绕这个对象说了什么事,最后的结果如何或者影响如何,然后在这基础上再提取关键词;如果是议论性语段,首先要找出语段的观点是什么,围绕此观点分别使用了哪些论据,然后在此基础上再提取关键词;如果是说明性语段,就要首先找出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文章对此说明对象说明的特征是什么,然后在这基础上再提取关键词。 提取完成后要检验,方法是把提取到的关键词连结成句,如果能够体现短文的主要内容,就可以认定是符合要求。本题文段可以看作说明性语段,说明的对象从最后一句看出是“书法”,前面是说书法的“笔法”,接着是书法的“结字”,最后是说书法的“章法”。前面几句就是按照逻辑顺序由小到大来说的,不用改变它们的顺序。整个文段是分总关系,提取关键词时应将总的说明对象放在前面,所以按照要求答案就可以表述为:书法、笔法、结字、章法。故选B。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传统的剪纸,仅凭一把剪刀,顷刻便在一张薄纸上幻化出__________________的美丽图案,令人__________________。而广东佛山的剪纸,自明清时期便如同佛山陶瓷一样,成为一门谋生的行当。为了顺应市场的需要,渐渐形成与传统剪纸__________________的艺术风格,使用的工具也不再单凭一把剪刀,而是加入了刻刀、凿子。这种创新使佛山剪纸在中国剪纸艺术中__________________。剪纸作为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装饰艺术,样式各异,具有很强地域风格,主要分为南、北两大流派,其中南派剪纸又以佛山剪纸最具代表性。有着800多年悠久历史的佛山剪纸,不仅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更成为我国最具影响力的商品型剪纸基地之一。它鲜明的地方特色和岭南风格,引领了传统剪纸艺术的创新之路。民间剪纸艺术作为中国本源哲学的体现,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了一种特有的东方审美观念和意识。中国剪纸艺术就是在这种特有的审美观念和意识下产生的艺术,它是一种观念艺术,更体现了一种完整的内在美和精神品质,所散发出的是一种淳朴美的光辉。( ),而且对推动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5.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 无奇不有 拍手称快 截然不同 标新立异
B. 千姿百态 拍手称快 天壤之别 标新立异
C. 无奇不有 叹为观止 天壤之别 独树一帜
D. 千姿百态 叹为观止 截然不同 独树一帜
26.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有着800多年悠久历史的佛山剪纸,不仅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更成为我国最具影响力的商品型剪纸基地。
B. 有着800多年悠久历史的佛山剪纸,不仅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更成为我国最具影响力的商品型剪纸基地之一。
C. 有着800多年悠久历史的佛山剪纸,不仅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更让佛山成为我国最具影响力的商品型剪纸基地之一。
D. 有着800多年悠久历史的佛山剪纸,不仅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更让佛山剪纸成为我国最具影响力的商品型剪纸基地之一。
2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不但它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
B. 它不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
C. 它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不但具有深刻的影响
D. 它不但对今天中国的发展道路和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具有深刻的影响
【答案】25. D 26. C 27. B
【解析】
【25题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成语使用错误类型有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褒贬失当、谦敬错位等。近年近义成语的考查成为热门,关键是要仔细分别它们的细微差别。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考虑:1.使用范围、使用对象不同;2.意义侧重点不同;3.语义轻重不同;4.色彩不同;5.适用语境不同。“无奇不有”:什么稀奇的事都有。“千姿百态”:形容姿态多种多样,各不相同。根据语境,应选“千姿百态”。排除A项、C项。“拍手称快”:拍着手叫痛快。形容因事情有称心如意的结局而高兴的样子。“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根据语境,应选“叹为观止”。排除B项。“截然不同”:形容两种事物没有一点共同之处。“天壤之别”:比喻差别极大。根据语境,应选“截然不同”。“标新立异”: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一般不同。独树一帜:比喻创造出独特的风格或另外开创一个局面。根据语境,应选“独树一帜”。综上,选D。
【26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考生需明确高考病句六大题型,即: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做这类题的方法有:1.语感审读法,看有没有明显不顺畅的、值得怀疑推敲的地方。2.标志判断法,巧抓特征词,快速辨析病句。特征词有并列短语、数量短语、介词短语、否定词、关联词、两面词、代词、长宾语等。3.紧缩主干法,划分句子成分,先看主谓宾是否搭配,再看定状补是否与中心词搭配。“佛山剪纸”只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成为我国最具影响力的商品型剪纸基地之一”的应该是“佛山”,本题划线句子犯了偷换主语和表述不严密的毛病。故选C。
【27题详解】
本题考查表达的准确、连贯。考生做题时要注意话题的一致性、连贯性。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同时要注意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本题是选择题,注意找准题目的切入点。一般看空格的前后,有时需要结合中间语句的衔接。“不但”一词只能放在“它”的后面,让“它”成为整句话的主语,并和下句“而且”的运用形成呼应。“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按由小到大的逻辑顺序排列。
28.春节期间,在新海市工作的小张收到了二叔让他在新海市读大学的儿子带来的土特产,小张很高兴,给二叔写了一封信,但有几处词语运用不得体,请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我非常高兴地笑纳了您送给我的土特产。看到这些土特产,我又想起了二叔您对我的一贯的关心和爱戴,真是非常感谢您。至于为您的令郎毕业后联系工作一事,我会尽力相助,一定不会让您失望。俗话说“来而不往非礼也”,过几天我将托人送给您一件礼物,您肯定会感到惊喜的!回老家时,我会去探望您。
A. “笑纳”,用于请人收下礼物的客套话,应改为“收到”。
B. “爱戴”,只能用于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应改为“爱护”。
C. “令郎”,用于称对方的儿子,这里用了“您的”造成重复,同时对二叔的儿子称“令郎”不如称“弟弟”亲切得体。
D. “送给”应该为“惠赠”,敬赠礼物给对方,表示敬意。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是否得体的辨析;要注意谦敬、语体、感情色彩是否恰当;谦敬词语可归纳为“家大舍小令外人”一句话,意思即对别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冠以“家”,如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叔、家兄等;对别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则冠以“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称别人家中的人,则冠以“令”表示敬重,如令堂、令尊、令郎、令爱等。除“家”“舍”“令”外,谦词还有“小”(小女,称自己的女儿)、“拙”(如拙见,称自己的见解)、“鄙”(鄙见,称自己的意见)、“寒(寒舍,称自己的家)等等。常见的敬词还有“贵”(贵庚,称别人年龄)、“大”(大作,称对方的作品)、“高”(高见,称对方的见解)、“拜”(拜托,托人办事)等等。D项中“送给”改为“敬赠”。“惠赠”,敬辞,用于指别人赠送物品给自己。这里如果改成“惠赠”就用错了场合。
29.下面是语言现象的图示框架,请根据图示概述语言现象的基本特征,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50个字。
【答案】听、说是前提,读、写是基础;听和读是接受信息,说和写是发表信息;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能力。图文转换,要求考生将图表中信息转换成语言文字信息,但一般不需要也不允许我们进行想象甚至虚构。这类题答题思路是:先看标题,再看画面,不放过图中的文字,然后看图中内容,明确图中寓意指向,最后联想现实,概括答题。本题概述时要表述清楚“听说读写”与“前提”“基础”“接受”“发表”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四、写作(60分)
3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领袖在北师大考察时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要求:深刻理解上述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例文】
让莘莘学子在中国古典中涵泳
教师节前夕,国家领袖考察北师大时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领袖的话迅速引起了强烈关注和广泛反响。负责主编北京市义务教育语文教材的有关负责人表示,从明年9月起,北京部分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中,古典诗词将由现在的6到8篇增加到22篇,整个小学阶段不少于100篇。他还表示,教材修订并非临时决定,“我们不是听了领袖的建议才修订的,只是巧合”。
小学阶段学习古典诗词不少于100篇,所选诗词是不是恰当,这样的数量是不是合适,当然还要通过实践检验才能知道。不过,从现行的一些小学教材来看,一个学期只学一两首古诗,实在是有些偏少了。增加古典诗词的数量,这是在做加法,是对中国古典文化教育的强化。但此前,也有的地方是在做减法,只是不愿承认这样做可能会削弱传统文化教育,此刻自然更不愿承认。其实,在教材中删除古诗,肯定有相应的理由,如果痛快说出来,大家也好充分讨论。修订教材绝对是个重大事项,不能几个人说改就改,但近些年来,教材的增删似乎是有点过于频繁且有些轻率了。
领袖的话针对的是教育,指向的则是如何看待并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问题;领袖的话说得很重,但轻视、抛弃我们的传统文化,难道不正是“去中国化”的表现吗?很多人都赞成要有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当然不能仅仅立于传统文化之中,但如果连自己文化的根都丢掉了,“言必称希腊”,又如何自信得起来?已故学者陈乐民先生说得好:“治西学者不谙国学,则漂浮无根;治国学者不懂西学,则眼界不开。文化割弃了传统,是贫瘠的文化。”只有学贯中西的人,才能说得出这样有见地的话。今天的中小学生就是明天的社会主体,他们未必都会走上治学的道路,但他们的成长不能也不应建立在“贫瘠的文化”之上。
从经验来看,领袖建议之后,在中小学教材中增加古典诗词和散文,应该会成为一个方向。不过,也有家长担心,这样会不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这就涉及如何改进课堂教学,以及如何平衡课内与课外学习的问题。
孔孟的思想,老庄的文章,司马迁的《史记》,李杜的诗歌,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之所以千百年来传诵不衰,成为文化的瑰宝,是因为它们有巨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如何通过课堂教学,使现在的中小学生对它们发生兴味、产生兴趣,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往中国古典之窗,这对老师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如果老师讲得味同嚼蜡,只知道让学生死记硬背,教材中古文诗词比例即使加大,也不会有好的效果,反倒可能成为学生的一个负担。此外,我国古典文化源远流长,浩如烟海,而教材的容纳空间总是有限的,再精彩的课堂教学在时间上也是有限的,因此,提高学生的古典修养和人文素养,教辅的编排、课外的补充以及学科之间的配合也不能忽视。
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从长远看,教材的问题未尝不关乎国家的治理,对教材的改易修订也应抱着“烹小鲜”的态度。让更多的中国古典作品进入教材,让莘莘学子涵泳于中国古典,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就能一代代传承下去。
【解析】
【详解】(一)审题:材料作文审题很重要。审题原则有:整体性原则、多角度原则和限定性则。审题的步骤:明确材料中的主要对象;抓住关键词句揣摩主旨;根据相关信息因果分析;联系生活实际确立中心。审题时还要注意材料的倾向性。本题材料从领导人的角度,批评对待经典的错误做法,即漠视经典、淡化传统,指出经典对于中华文化的塑造与传承的重要作用。考生可以围绕如何对待经典,怎样传承经典,继承传统来立意和思考。
(二)立意:①文化经典不能去,民族之魂须长存。②阅读古代经典,传承中华文化。③让经典滋润心灵。④大众需要经典,经典从未过时。⑤面对经典这座宝山,别空手而回。
三、语言文字运用(29分)
19.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用法,与例句中划线词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A. 涂有饿莩
B.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通假字,都是课本中的。学生注重平时的积累是很容易做出来的。建议学完课本梳理归纳相关的文言知识,包括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此类活用、特殊句式,一词多义等。先将课本知识融会贯通,再迁移到课外。例句中“生”,通“性”,禀赋;是通假字A项“涂”,通“途”,道路;B项“受”,通“授”,传授;C项“颁”,通“斑”;D项“疾”,强,指声音宏大,并不是通假字,而其它三项都与例句划线词相同,都是通假字。故选D。
20.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A. 青,取之于蓝
B.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C.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D.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特殊句式。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以及固定搭配。其中倒装句又有: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考生要熟悉每种句式的类型以及标志性的词。状语后置要注意“于、乎、以”三个介词组成的短语后置的情况;被动句注意“见、于、为、所、被、见……于、为……所”这些标志词以及语义被动句;宾语前置句要注意下列情况: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通过“之”“唯……是”将宾语提前。例句中“焉”是“于此”的兼词,做状语,应放在动词“兴”的前面,这里属于状语后置。A项“取之于蓝”是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于蓝取,是从蓝草中提取的;B项、C项都是被动句;“为”、“于”表被动;D项是宾语前置句(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应为“何谁”。“何”通“呵”,呵问。故选A。
21.下列关于古代文学常识的表述,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孟子》是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梦轲言行的书,是由其弟子编成。内容涉及政治、哲学、伦理、教育思想,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B. 《六艺经传》是六经的经文和传文。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传,指人物传记。
C. 韩愈,祖籍昌黎,世称“韩昌黎”。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苏轼称为“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D. 古代常用“耀”“拔”“迁”表明升职。《琵琶行》(并序)“予左迁九江郡司马”中“左迁”即为升迁之意。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化常识。一般试题难度不大,需要考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如姓名及称谓、官职及科举、宗法及礼俗、天文及历法、地理、刑法、民俗及节日、文史典故等。可用分类串记法,联想记忆法等进行识记。A项应为:由梦轲及其弟子编成;B项应为: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D项“左迁”,贬官、降职。“右迁”即为升职。故选C。
22.下列各组字音或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敕(chì)造 洞吓 新正(zhèng) 六艺经转
B. 猿蝚 孝悌(tì) 榫头 度(dù)长絜大
C. 惫(bèi)懒 庠序 淘箩 瓮腑(yǒu)绳枢
D. 数罟(cù gǔ) 氓(mánɡ)隶 桌帷 赤金盘螭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的知识。解答本题,要结合平时积累结合字义进行辨析。平时读书应读准字音,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本题考的都是课文中的词语,基本功扎实的同学还是很容易选出正确项的。A项“洞吓”应为“恫吓”,“新正(zhèng)”应为“新正(zhēng)”、“六艺经转”错,应为“六艺经传”。B项“猿蝚”应为“猿猱”,“度(dù)长絜大”字音错,应为duó;D项“氓(mánɡ)隶”应为“氓(méng)隶”。故选C。
2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_________有多种具体措施可选,_________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_________必须积极倡导绿色出行,优先发展公共交通。_________出行理念和方式实现优化,_________能突破城市交通发展的瓶颈。
A. 即使 也 那么 如果 就
B. 虽然 但 就 只要 就
C. 虽然 但 就 只有 才
D. 因为 所以 还 只有 才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关联词语,要求考生掌握常见的关联词语,并且明确他们的逻辑关系,如假设关系、因果关系、条件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等。做题时根据语段的逻辑关系选用合适的关联词语,注意配套使用。本题“有多种具体措施可选”并不是假设的情况,与后文也不是因果关系,排除A项、D项。“如果……就”是表充分条件,考生可以记口诀“有它就行”;“只有……才”是表必要条件,考生可以记口诀“没它不行”。本题是强调“出行理念和方式实现优化”的重要性,所以用表示必要条件的“只有……才”,故选C。
24.从下面这段文字中筛选出四个关键词,并按逻辑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笔法是书法中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包括执笔、运笔、点画等内容。结字是按照均衡、比例、和谐、节奏、虚实等美的造型规律安排字的点划结构的法则,是书法构成的重要因素。结字的规范尤其讲究分主次,讲向背,明伸缩,辨虚实,论斜正。章法是谋篇布局的法则,规范着书法作品的整体形式设计与布置。不同的字体有不同的章法,也因为不同的章法才体现出书法的整体结构与意境之美。这既是书写的法度,也是人们对书法艺术审美的自然选择的结果。
A. 笔法、书法、结字、章法
B. 书法、笔法、结字、章法
C. 笔法、书法、章法、结字
D. 书法、笔法、章法、结字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筛选信息,提取关键词。提取关键词,说到底就是要善于提取“核心信息”,是一种压缩信息类的题型,考查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做这类题目,首先要分清语段的类型,看是记叙性语段,还是议论性语段,还是说明性语段。如果是记叙性语段,首先要找出叙述的对象是什么,文段围绕这个对象说了什么事,最后的结果如何或者影响如何,然后在这基础上再提取关键词;如果是议论性语段,首先要找出语段的观点是什么,围绕此观点分别使用了哪些论据,然后在此基础上再提取关键词;如果是说明性语段,就要首先找出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文章对此说明对象说明的特征是什么,然后在这基础上再提取关键词。 提取完成后要检验,方法是把提取到的关键词连结成句,如果能够体现短文的主要内容,就可以认定是符合要求。本题文段可以看作说明性语段,说明的对象从最后一句看出是“书法”,前面是说书法的“笔法”,接着是书法的“结字”,最后是说书法的“章法”。前面几句就是按照逻辑顺序由小到大来说的,不用改变它们的顺序。整个文段是分总关系,提取关键词时应将总的说明对象放在前面,所以按照要求答案就可以表述为:书法、笔法、结字、章法。故选B。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传统的剪纸,仅凭一把剪刀,顷刻便在一张薄纸上幻化出__________________的美丽图案,令人__________________。而广东佛山的剪纸,自明清时期便如同佛山陶瓷一样,成为一门谋生的行当。为了顺应市场的需要,渐渐形成与传统剪纸__________________的艺术风格,使用的工具也不再单凭一把剪刀,而是加入了刻刀、凿子。这种创新使佛山剪纸在中国剪纸艺术中__________________。剪纸作为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装饰艺术,样式各异,具有很强地域风格,主要分为南、北两大流派,其中南派剪纸又以佛山剪纸最具代表性。有着800多年悠久历史的佛山剪纸,不仅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更成为我国最具影响力的商品型剪纸基地之一。它鲜明的地方特色和岭南风格,引领了传统剪纸艺术的创新之路。民间剪纸艺术作为中国本源哲学的体现,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了一种特有的东方审美观念和意识。中国剪纸艺术就是在这种特有的审美观念和意识下产生的艺术,它是一种观念艺术,更体现了一种完整的内在美和精神品质,所散发出的是一种淳朴美的光辉。( ),而且对推动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5.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 无奇不有 拍手称快 截然不同 标新立异
B. 千姿百态 拍手称快 天壤之别 标新立异
C. 无奇不有 叹为观止 天壤之别 独树一帜
D. 千姿百态 叹为观止 截然不同 独树一帜
26.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有着800多年悠久历史的佛山剪纸,不仅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更成为我国最具影响力的商品型剪纸基地。
B. 有着800多年悠久历史的佛山剪纸,不仅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更成为我国最具影响力的商品型剪纸基地之一。
C. 有着800多年悠久历史的佛山剪纸,不仅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更让佛山成为我国最具影响力的商品型剪纸基地之一。
D. 有着800多年悠久历史的佛山剪纸,不仅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更让佛山剪纸成为我国最具影响力的商品型剪纸基地之一。
2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不但它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
B. 它不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
C. 它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不但具有深刻的影响
D. 它不但对今天中国的发展道路和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具有深刻的影响
【答案】25. D 26. C 27. B
【解析】
【25题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成语使用错误类型有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褒贬失当、谦敬错位等。近年近义成语的考查成为热门,关键是要仔细分别它们的细微差别。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考虑:1.使用范围、使用对象不同;2.意义侧重点不同;3.语义轻重不同;4.色彩不同;5.适用语境不同。“无奇不有”:什么稀奇的事都有。“千姿百态”:形容姿态多种多样,各不相同。根据语境,应选“千姿百态”。排除A项、C项。“拍手称快”:拍着手叫痛快。形容因事情有称心如意的结局而高兴的样子。“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根据语境,应选“叹为观止”。排除B项。“截然不同”:形容两种事物没有一点共同之处。“天壤之别”:比喻差别极大。根据语境,应选“截然不同”。“标新立异”: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一般不同。独树一帜:比喻创造出独特的风格或另外开创一个局面。根据语境,应选“独树一帜”。综上,选D。
【26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考生需明确高考病句六大题型,即: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做这类题的方法有:1.语感审读法,看有没有明显不顺畅的、值得怀疑推敲的地方。2.标志判断法,巧抓特征词,快速辨析病句。特征词有并列短语、数量短语、介词短语、否定词、关联词、两面词、代词、长宾语等。3.紧缩主干法,划分句子成分,先看主谓宾是否搭配,再看定状补是否与中心词搭配。“佛山剪纸”只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成为我国最具影响力的商品型剪纸基地之一”的应该是“佛山”,本题划线句子犯了偷换主语和表述不严密的毛病。故选C。
【27题详解】
本题考查表达的准确、连贯。考生做题时要注意话题的一致性、连贯性。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同时要注意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本题是选择题,注意找准题目的切入点。一般看空格的前后,有时需要结合中间语句的衔接。“不但”一词只能放在“它”的后面,让“它”成为整句话的主语,并和下句“而且”的运用形成呼应。“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按由小到大的逻辑顺序排列。
28.春节期间,在新海市工作的小张收到了二叔让他在新海市读大学的儿子带来的土特产,小张很高兴,给二叔写了一封信,但有几处词语运用不得体,请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我非常高兴地笑纳了您送给我的土特产。看到这些土特产,我又想起了二叔您对我的一贯的关心和爱戴,真是非常感谢您。至于为您的令郎毕业后联系工作一事,我会尽力相助,一定不会让您失望。俗话说“来而不往非礼也”,过几天我将托人送给您一件礼物,您肯定会感到惊喜的!回老家时,我会去探望您。
A. “笑纳”,用于请人收下礼物的客套话,应改为“收到”。
B. “爱戴”,只能用于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应改为“爱护”。
C. “令郎”,用于称对方的儿子,这里用了“您的”造成重复,同时对二叔的儿子称“令郎”不如称“弟弟”亲切得体。
D. “送给”应该为“惠赠”,敬赠礼物给对方,表示敬意。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是否得体的辨析;要注意谦敬、语体、感情色彩是否恰当;谦敬词语可归纳为“家大舍小令外人”一句话,意思即对别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冠以“家”,如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叔、家兄等;对别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则冠以“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称别人家中的人,则冠以“令”表示敬重,如令堂、令尊、令郎、令爱等。除“家”“舍”“令”外,谦词还有“小”(小女,称自己的女儿)、“拙”(如拙见,称自己的见解)、“鄙”(鄙见,称自己的意见)、“寒(寒舍,称自己的家)等等。常见的敬词还有“贵”(贵庚,称别人年龄)、“大”(大作,称对方的作品)、“高”(高见,称对方的见解)、“拜”(拜托,托人办事)等等。D项中“送给”改为“敬赠”。“惠赠”,敬辞,用于指别人赠送物品给自己。这里如果改成“惠赠”就用错了场合。
29.下面是语言现象的图示框架,请根据图示概述语言现象的基本特征,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50个字。
【答案】听、说是前提,读、写是基础;听和读是接受信息,说和写是发表信息;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能力。图文转换,要求考生将图表中信息转换成语言文字信息,但一般不需要也不允许我们进行想象甚至虚构。这类题答题思路是:先看标题,再看画面,不放过图中的文字,然后看图中内容,明确图中寓意指向,最后联想现实,概括答题。本题概述时要表述清楚“听说读写”与“前提”“基础”“接受”“发表”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四、写作(60分)
3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领袖在北师大考察时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要求:深刻理解上述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例文】
让莘莘学子在中国古典中涵泳
教师节前夕,国家领袖考察北师大时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领袖的话迅速引起了强烈关注和广泛反响。负责主编北京市义务教育语文教材的有关负责人表示,从明年9月起,北京部分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中,古典诗词将由现在的6到8篇增加到22篇,整个小学阶段不少于100篇。他还表示,教材修订并非临时决定,“我们不是听了领袖的建议才修订的,只是巧合”。
小学阶段学习古典诗词不少于100篇,所选诗词是不是恰当,这样的数量是不是合适,当然还要通过实践检验才能知道。不过,从现行的一些小学教材来看,一个学期只学一两首古诗,实在是有些偏少了。增加古典诗词的数量,这是在做加法,是对中国古典文化教育的强化。但此前,也有的地方是在做减法,只是不愿承认这样做可能会削弱传统文化教育,此刻自然更不愿承认。其实,在教材中删除古诗,肯定有相应的理由,如果痛快说出来,大家也好充分讨论。修订教材绝对是个重大事项,不能几个人说改就改,但近些年来,教材的增删似乎是有点过于频繁且有些轻率了。
领袖的话针对的是教育,指向的则是如何看待并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问题;领袖的话说得很重,但轻视、抛弃我们的传统文化,难道不正是“去中国化”的表现吗?很多人都赞成要有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当然不能仅仅立于传统文化之中,但如果连自己文化的根都丢掉了,“言必称希腊”,又如何自信得起来?已故学者陈乐民先生说得好:“治西学者不谙国学,则漂浮无根;治国学者不懂西学,则眼界不开。文化割弃了传统,是贫瘠的文化。”只有学贯中西的人,才能说得出这样有见地的话。今天的中小学生就是明天的社会主体,他们未必都会走上治学的道路,但他们的成长不能也不应建立在“贫瘠的文化”之上。
从经验来看,领袖建议之后,在中小学教材中增加古典诗词和散文,应该会成为一个方向。不过,也有家长担心,这样会不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这就涉及如何改进课堂教学,以及如何平衡课内与课外学习的问题。
孔孟的思想,老庄的文章,司马迁的《史记》,李杜的诗歌,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之所以千百年来传诵不衰,成为文化的瑰宝,是因为它们有巨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如何通过课堂教学,使现在的中小学生对它们发生兴味、产生兴趣,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往中国古典之窗,这对老师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如果老师讲得味同嚼蜡,只知道让学生死记硬背,教材中古文诗词比例即使加大,也不会有好的效果,反倒可能成为学生的一个负担。此外,我国古典文化源远流长,浩如烟海,而教材的容纳空间总是有限的,再精彩的课堂教学在时间上也是有限的,因此,提高学生的古典修养和人文素养,教辅的编排、课外的补充以及学科之间的配合也不能忽视。
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从长远看,教材的问题未尝不关乎国家的治理,对教材的改易修订也应抱着“烹小鲜”的态度。让更多的中国古典作品进入教材,让莘莘学子涵泳于中国古典,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就能一代代传承下去。
【解析】
【详解】(一)审题:材料作文审题很重要。审题原则有:整体性原则、多角度原则和限定性则。审题的步骤:明确材料中的主要对象;抓住关键词句揣摩主旨;根据相关信息因果分析;联系生活实际确立中心。审题时还要注意材料的倾向性。本题材料从领导人的角度,批评对待经典的错误做法,即漠视经典、淡化传统,指出经典对于中华文化的塑造与传承的重要作用。考生可以围绕如何对待经典,怎样传承经典,继承传统来立意和思考。
(二)立意:①文化经典不能去,民族之魂须长存。②阅读古代经典,传承中华文化。③让经典滋润心灵。④大众需要经典,经典从未过时。⑤面对经典这座宝山,别空手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