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河北省邯郸市2021届高三摸底考试(9月)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时间:2020-10-05
河北省邯郸市2021届高三摸底考试(9月)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生命教育要让学生觉醒生命意识,懂得生命坚守的意义。
要敬畏自然,天地人和。中国文化的精髓在“和”,强调中和,致中和,天地人和。要敬畏自然,善待自然万物。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曾指出,“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我们最初的成果又消失了”。
要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生命的诞生是极其神圣的,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必须珍惜与爱护。要尊重和热爱生命,提升生命的质量,无论经历什么挫折苦难,遭遇什么不幸,都要勇于面对,坚强地生活下去。正如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所说,“我心目中的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了生活的本质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要尊重他者,守望相助。美国作家海明威在《丧钟为谁而鸣》中发出预警,所有人是一个整体,别人的不幸就是你的不幸。所以不要问丧钟是为谁而鸣,它就是为你而鸣。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命运相连、休戚相关,中国人民为抗击疫情、遏制疫情所作出的努力和牺牲,正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
生命教育要给学生提升生命境界的智慧。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泪水擦亮我们的眼睛、净化我们的灵魂。生命的意义,不仅在于坚守,更在于开拓。生命教育要赋予学生这种开拓生命、提升生命境界的智慧、勇气和能力。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说:“真正的人生,只有在经过艰难卓越的斗争之后才能实现。”人的生命,也正是在不断进取、不断探索、不断自我挑战中得到开拓和提升,从而变得深沉而辽阔、厚实而隽永。
生命教育要鼓励学生拓展生命的维度。
生命有“四个维度”:一是生命是有温度的。生命,是具体、多元、鲜活的,会有高低起伏、顺境逆境,要懂得用时间去疗伤,要学会用哲学、用人文艺术和时代精神去慰藉、去滋养。二是生命是有宽度的。只有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升生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人格、有本领、有担当,才能更好地实现生命的价值、体现人生的意义。三是生命是有深度的。生命需要不断修炼、不断开拓、不断超越,需要放下自我与得失的纠结,舍小我成就大我,在创新中奉献正能量。四是生命是有长度的。要爱惜生命、延长生命,提升生命的意义。要重视身心健康,加强体育锻炼,争取健康快乐地为祖国工作四十年甚至五十年。
(摘编自罗海鸥《生命教育是人生重大课题》)
材料二:
音乐能够表达人类最丰富的情感。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征有很多,例如人具有思维意识、主观能动性,人能够创造工具等,但尤为重要的是,人具有高级复杂的情感,并将各种情感运用于艺术创作中。音乐作为听觉的艺术、时间的艺术,本质是情感表达。音乐是表达人类思想意志的载体,不仅能够表达情感的内容,还能表达情感的强度;不仅能够表达作曲家的情感,还能融入音乐表演者和欣赏者的内心,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
音乐能使人在精神上获得最大的满足。贝多芬说:“音乐能使人的精神爆发出火花。”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追求是无止尽的,在物质极大丰富后,幸福感的获得却越来越难。同样是为了代步,曾经买一辆自行车便能获得的满足感,如今买一辆豪车也得不到了。物质世界越来越富有,精神世界却没有同步跟上,这或许是许多人不幸福的根源。
音乐倡导感恩的心,歌颂生命的延续。音乐作品中,对于爱的传递、爱的歌颂是不遗余力的。这并不是强加于音乐创作者的任务,而是源于他们自觉的生命意识。“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每当唱起或听到这首《母亲》,谁能不感受到母爱的温暖,继而化作报答的情思?“那是我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儿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父亲》这样的歌曲,总能引起情感的共呜,总能唤起一颗感恩的心。人类的生命得以延续,靠的就是爱的传递、爱的接力。“我要飞到无尽的夜空,摘颗星星做你的玩具,我要亲手触摸那月亮,还在上面写你的名字……”在《亲亲我的宝贝》歌词的字里行间,无不是满满的爱意。经常有这样的音乐陪伴,经常用心聆听这些歌曲,怎能不感受到人间的美好呢?音乐催人奋进,鼓舞人与命运抗争。每个人都会遇到生命中的沟沟坎坎,一时的失敗不可怕,怕的是萎靡颓废、不思进取。“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歌曲《从头再来》的歌词和旋律,鼓舞人心。当厌烦了说教式的励志鸡汤,听听这些催人奋进的歌曲,一定会在身体中注入一股清新的正能量。
(摘编自吴洪彬《音乐是生命教育的重要载体》)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和”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所在,它强调中和,致中和,天地人和,其基本内涵就是要敬畏自然,善待自然万物。
B. 美国作家海明威认为所有人是一个整体,这种观点在某种意义上与我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有相通之处。
C. 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征就是人具有高级复杂的情感,并且能够将各种情感运用到音乐、绘画等艺术作品的创作中。
D. 世人越来越难以获得幸福感,原因是在物质世界日趋富有的情况下,其精神世界却没有同步跟上,心理出了问题。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如今认识到“竭泽而渔等于自掘坟墓”,印证了恩格斯“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的话。
B. 开拓生命、提升生命境界的智慧、勇气和能力,在钟南山、李兰娟等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身上得到了完美体现。
C. 音乐倡导感恩的心,不遗余力地传递爱、歌颂爱,让人感受到大间的美好,这引发了音乐创作者自觉的生命意识。
D. 听那些歌词和旋律都能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歌曲,身体中必能注人正能量,这比去接受厌烦了的励志鸡汤更有效。
3. 下列事例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孔子闻韶乐三个月后仍不知肉味,伯牙和子期因《高山流水》之曲成为知己。
B. 介绍贝多芬、聂耳等音乐家的成长历程,让学生感受他们对待生命的态度。
C. 在音乐课上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让学生懂得感激和报答长辈的关爱。
D. 抗疫MV《阳光总在风雨后》用音乐感谢和鼓励坚守在抗疫一线的白衣天使。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第一部分行文脉络。
5. 请结合材料内容,分析音乐是怎样拓展生命的维度的。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平凡的世界 (节选)
路遥
快过端阳节了,头上的太阳热烘烘的。山鸡和野鸡清脆的叫唤声,不时打破这梦一般沉寂的世界。大地上的绿色已经很惹眼了。大部分秋庄稼刚锄过一遍草。庄稼地中间的苜蓿盛开着繁密的紫红色的花朵。向阳的山坡上,稀稀拉拉的麦穗开始泛出了黄颜色;路边灰白的苦艾丛中有时猛地会窜出一只野兔子,吓得田福军出一头冷汗。
他一边走,一边揪了一把苦艾、凑得鼻子上去闻。这苦涩而清香的艾叶味,使他不由想起小时候的端阳节,他和福堂哥总要一大早就爬起来,拔好多艾草,别在门上,别在全家人的耳朵上,然后再揭开喷香的粽子锅……唉,从那时到现在,不觉得几十年就过去了。人啊,有时候觉得日子过得太慢,有时候又觉得太快了,简直来不及做什么!记得文化革命开始时,他刚三十出头,正是风华茂盛之时——结果这好年华白白地浪费掉了。前几年虽然恢复了工作,但也等于仍然在油锅里受煎熬。直到不久前“四人帮”被打倒后,他才好象一下子又变年轻了。只要国家有希望,工作就是把人累死也畅快!他多年来一直处在实际工作中,因此非常清楚十年文化革命所带来的灾难性破坏是多方面的,不可能在朝夕间就消除。他常想,作为一个基层领导干部,必须在他的工作范围内既要埋头苦干,又要动脑筋想新办法。当然,眼下最重要的仍然是农民的吃饭问题。现在看来,没有大的政策变化,这问题照样解决不了。那么,能解决多少就解决多少,最起码先不要把人饿死……临近中午的时候,田福军才走到这个叫土崖凹的小村子。
田福军被现在队长引到家里吃午饭。队长的一孔土窑象个山水洞一般黑暗,大白天进去竟然看不清家里有几个人。他坐在烂席片炕上向生产队长询问村里的情况。队长的老婆在锅灶上做饭。不久他才发现,这家人六个孩子一个比一个大点,都挤在门圪崂里惊恐地看他。孩子们几乎不穿什么衣服,也分不清男女,一律剃着光头——大概是怕生虱子。午饭端上来后,田福军拿起一个玉米面馍。他刚准备吃,发现这黄馍上沾些黑东西。他一下从炕上站起来,走到后炕头上揭开锅盖。他看见,锅里只有两个玉米面馍,其它都是糠团子。他的喉咙顿时被堵塞了。
田福军把自己碗里的玉米面馍放进锅里,用手去拿糠团子。他手刚一抓,这团子就被他捏成了一把碎渣子。他顺手拿起锅台上的铁铲子,把这堆渣子铲在自己碗里,然后浇了两勺熬锅水,回到炕上埋下头吃起来。队长一家人吓得连一句话也不敢说。两个大人和六个孩子都眼睁睁地看着他吞咽那碗糠水饭。
他还没有把饭碗放下,门里突然闯进来一个老汉。田福军还没有反应过来,这老汉就双膝跪在队长的脚地上,一边向炕上的他磕头,一边嘴里连哭带喊:“青天大老爷!快救救我一家人的性命……”
田福军慌得一把掼下碗,跳下炕来扶起老汉,问他:“什么事?什么事?”
老汉连哭带说:“我一家三口人四天都没吃一颗五谷了!快饿死了……”
“一颗粮也没了?”田福军问。
“就是的……”
“口粮哩?”
“扣了!”
“为什么扣了?”
这时,队长开口说:“他家的小子出门盲流了,公社和大队命令要扣口粮。我们也不敢给……”
“我娃也是饿得不行了,才出门的……”老汉哭着说。“走,我到你们家去看看!”
田福军立刻扶着老汉出了队长家的门;队长本人也紧撵在后面来了。
田福军进了这老汉家,看见炕上睡着一个老婆婆,已经饿得奄奄一息了。他弯下腰问话,这老婆婆连眼皮都抬不起来,更没力气给他回答。在窑墙根下,还有一个十四五岁的女孩子,合住眼靠墙坐着,脸上已经成了青黄色。她见来了生人,勉强用手托着墙站起来,绝望地望着他。
田福军目睹这惨状,泪水汹涌般从眼睛里淌出来了。他哽咽着,狠狠揪着队长的肩膀,说:“快去盘粮食!”队长愚蠢地嗫嚅说:“公社和大队领导不放给他们分粮,我……”
“混蛋!”有教养的田福军忍不住破口大骂。他一把扯住长的衣服,拉着他即刻就去盘粮食。
当田福军和队长一人扛一口袋粮食回来时,这一家三口人都爬着跪在门口,哭成了一堆……三天以后,遵照田福军的指示,后子头公社把二十几个大队书记都召集在了公社来开会。
会议一开始,田福军劈头就问:“你们哪个队有断了粮的家户?有多少户?缺多少粮?”
他的问话刚完,许多支部书记都哭开了。他们纷纷叙说各自队里的不幸状况。看来除过个别村,大部分村子都有许多缺粮户;有的只能维持一两个月,有的当下就揭不开锅了。
问题相当严重。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后子头公社今年可能要饿死不少人。不是说这些队没一颗粮食。所有的大队都有“战备粮”。但这些粮食是准备未来打仗吃的;上面规定,任何情况下都不准动用——动用这粮食就等于犯法!
此刻,田福军无法顾及个人的后果——他不能看着把人饿死。他当即决定,立即打开各队的粮库,尽快把粮食分发给缺粮户。战备粮空缺下的数目,以后逐渐再补上——这样就可以看作是借粮,而不是分粮。反正不管怎样,他已经严重违犯了禁令。他想,为此就是把他押到法庭上,他也可以为自己的行为辩护……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的喉咙顿时被堵塞了”通过写田福军当时的感觉,表露出他发现百姓生活艰难情况后的难过和愧疚之情。
B. 看到田福军和队长扛着两袋粮食回来时,老汉一家哭成了一堆,是因为终于可以活命,心里感到暂时有希望了。
C. 小说写田福军考察村中百姓生活状况后决定开仓放粮,战备粮空缺下的数目以后再补,旨在表现他灵活变通的个性。
D. 队长一家人吃糠咽菜,生活困难;老汉一家更是衣不蔽体,家中老人奄奄一息,这些反映了当地百姓生活的普遍状况。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写快到端阳节时,山鸡和野鸡鸣叫、苜蓿盛开、麦穗泛黄的乡村景色,交代了时间和地点,赋予了人物活动的空间。
B. “合住眼靠墙坐着,脸上已经成了青黄色”的神态描写,生动地表现出了女孩子因为体弱多病而产生的绝望心理。
C. 小说语言有很高的辨识度,多处语言具有典型的地域特征和鲜明的时代印记,如“口粮哩?”就是当时典型的生活用语。
D. 文章多次运用细节描写,展示当时农村百姓生活的艰难,为塑造田福军的形象作铺垫,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8. 小说第二段的插叙有何作用?请结合内容简要概括。
9. 路遥在另一部作品《人生》中曾说过:“人生,其实无非是矛盾与选择的综合体,无关对错,仅仅在于我们能否有勇气在矛盾中作出选择并勇敢承担一切后果。”请结合这句话的内涵,分析文中田福军这一人物形象。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