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东一中2022届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时间:2021-09-27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苏辙字子由,年十九,与兄轼同登进士科,又同策制举。
哲宗立,以秘书省校书郎召。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初,神宗以夏国内乱,用兵攻讨,乃于熙河增兰州,于延安增安疆、米脂等五寨。二年,夏遣使贺登位,使还,未出境,又遣使入境。朝廷知其有请兰州、五寨地意,大臣议弃守未决。辙言曰:“顷者西人虽至,疆埸之事,初不自言。度其狡心,盖知朝廷厌兵,确然不请,欲使此议发自朝廷,得以为重。朝廷深觉其意,忍而不予,情得势穷,始来请命,一失此机,必为后悔。彼若点集兵马屯聚境上许之则畏兵而予不复为恩不予则边衅一开祸难无已。间不容发,正在此时,不可失也。况今日之事,主上妙年,母后听断,将帅吏士,恩情未接,兵交之日,谁使效命?若其羽书沓至,胜负纷然,临机决断,谁任其责?”于是朝廷许还五寨,夏人遂服。迁起居郎、中书舍人。
朝廷以吏部元丰所定吏额,比旧额数倍,命辙量事裁减。辙乃白宰执,请据实立额,俟吏之年满转出,或事故死亡者勿补,及额而止。不过十年,羡额当尽。功虽稍缓,而见吏知非身患,不复怨矣。吕大防命诸司吏任永寿与省吏数人典之,遂背辙议以立额,日裁损吏员,复以好恶改易诸局次。永寿复以赃刺配,大防略依辙议行之。
徽宗即位,徙永州、岳州,已而复太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崇宁中,蔡京当国,又降朝请大夫,罢祠,居许州,再复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号颍滨遗老,自作传万余言,不复与人相见。终日默坐,如是者几十年。政和二年,卒,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淳熙中,谥文定。
辙性沉静简洁,为文汪洋澹泊,似其为人,不愿人知之,而秀杰之气终不可掩,其高处殆与兄轼相迫。
(选自《宋史·苏辙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彼若点集/兵马屯聚境上/许之则畏兵/而予不复为恩/不予则边衅一开/祸难无已
B.彼若点集兵马/屯聚境上/许之则畏兵而予/不复为恩/不予则边衅一开/祸难无已
C.彼若点集兵马/屯聚境上/许之则畏兵/而予不复为恩/不予则边衅一开/祸难无已
D. 彼若点集/兵马屯聚境上/许之则畏兵而予/不复为恩/不予则边衅一开/祸难无已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制举,宋代又称特科,经大臣引荐由皇帝直接主持考试,主要为选拔特殊人才而设。
B.刺配:古代刑罚,在犯人脸部刺字并发配边远地方。 《水浒传》多次提及此刑罚。
C.罢祠:祠,指祠禄官,宋代特有的一种官职。“罢祠”就是免去祠禄官一职的意思。
D.致仕:古代官吏交还官职告老退休,“解官”“下车”“乞骸骨”等与之意义相近。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祐二年,西夏派遣使者来宋,表面上恭贺神宗登基,实质上想要请求安疆等五座营寨归属他们。
B.为改善人浮于事的现象,朝廷命令苏辙依据各机构的具体情况裁减多余吏员,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C.苏辙晚年境况颇为失意,近十年的时间内,居住在许州自建的房屋内,每天沉默独坐,直至逝世。
D.苏辙在为人方面低调内敛,在写作方面文风鲜明,颇具特征,有些佳作可以与苏轼的作品比肩。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度其狡心,盖知朝廷厌兵,确然不请,欲使此议发自朝廷,得以为重。(4分)
(2) 辙乃具以白宰执,请据实立额,俟吏之年满转出,或事故死亡者勿补,及额而止。(4分)
14. 结合本文,概括朝廷授予苏辙谥号“文定”的依据。 (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侯中丞流康州①
刘长卿②
长江极目带枫林,匹马孤云不可寻。
迁播共知臣道枉,猜谗却为主恩深。
辕门画角三军思,驿路青山万里心。
北阙九重谁许屈,独看湘水泪沾襟。
【注】①侯中丞,即侯令仪,浙西节度使。唐上元中刘展之乱江淮失守,江淮都统李峘归罪于侯令仪,令仪坐除名,长流岭南康州。②写作本诗时刘长卿谪居江浙。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抓住“长江”“枫林”“匹马”“孤云”等意象,渲染了送别时凄清孤寂的氛围,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怅惘。
B. 颈联上句想象侯中丞流放康州后,将凭借其才华在军营中一展身手,赢得军士爱戴,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期许。
C. 颈联下句写诗人对友人的牵挂之情会随着他流放之路而到万里之外,“青山”“万里”使全诗情怀更加深远。
D. 这首诗写景虚实相生,用典自然贴切,语言凝重有力,寄慨沉郁悲凉,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真挚深厚的情谊。
16. 诗的尾联提及屈原与湘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了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客”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描述曹操吟诵《短歌行》的英武雄姿。
(2)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强调人才是在艰苦的环境下造就的,只有通过艰苦的磨练,才能“ , 。”
(3)古代把礼制规定的食肉的统治者称为“肉食者”。因此,“肉食者”就是指诸侯、大夫一类有地位的人。这一词在史书频繁出现,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美学是一门高深难懂的学问,有一些名家能 ,深入浅出 ,把高深的道理明明白白介绍给普通读者。《谈美》就是朱光潜先生写的这样一本雅俗共赏的美学佳作。它写于1932年,此前,他写过一本《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以书信形式漫谈文艺、美学、哲学、道德等问题, 平易亲切,在青年中引起了很大反响,成为重印了三十多次的畅销书。
《谈美》讨论了许多美学问题。譬如美和距离问题,作者认为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抛开实际生活中的物欲去看,真正沉浸在艺术的美感当中,才不会焚琴煮鹤, 。又如讨论“移情作用”,他把美学上的移情现象称为“宇宙的人情化”。宇宙本来是无所谓情的,“天若有情天亦老”,是人赋予了天地万物以情,所以花会笑,还会哭,所以世界因此而 。
朱先生曾说“文章忌俗滥,生活也忌俗滥”,他借用阿尔卑斯山路上的著名标语“慢慢走,欣赏啊!”赠送给青年朋友,劝告年轻人,体味生活,让人生有味道。他将自己对艺术与人生关系的深刻体悟渗透在质朴清新的文字中,当年为《谈美》作序的朱自清先生说“孟实先生引读者( )”。
18. 依次填人横线里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举重若轻 娓娓道来 暴殄天物 多姿多彩
B. 登堂入室 侃侃而谈 暴殄天物 有声有色
C. 举重若轻 侃侃而谈 玉石俱焚 多姿多彩
D. 登堂入室 娓娓道来 玉石俱焚 有声有色
19. 文中划线句子修改后恰当的一项是( )
A. 如果真正沉浸在艺术的美感当钟,才能抛开实际生活中的物欲去看
B. 只要抛开实际生活中的物欲去看,就能真正沉浸在艺术的美感当中
C. 必须抛开实际生活中的物欲去看,才能真正沉浸在艺术的美感当中
D. 只有真正沉浸在艺术的美感当中,才能抛开实际生活中的物欲去看
20. 填人文中括号处的语句,补写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由人生走入艺术,又将艺术纳入人生之中
B. 由艺术走入人生,又将人生纳入艺术之中
C. 将人生纳入艺术之中,又由艺术走入人生
D. 将艺术纳入人生之中,又由人生走入艺术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课间时间虽然很短, 。
这十分钟是对孩子生理和心理的一种宝贵的弥补,是恢复视力和注意力的必需时间,能有效缓解躯体和大脑的疲劳,也让孩子快乐的本性得到回归。同学们一起嬉笑玩耍,放松了 心情,释放了压力,转换了思维,使得下一节课的注意力更为集中。若剥夺孩子课间十分钟,长此以往,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要达到课间休息这种良好的“健康疗效”, ,而绝不能是互相追打或“恶性”游戏。因此,学生要避免较长时间剧烈活动而影响上课的情况。
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学生,让他们都有一个快乐的课间,这是对孩子们的天性和权利的尊重。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22.将材料最后一段话改为双重否定句,保持语意不变。(4分)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平台是撬动人生价值的最佳杠杆,平台不同,人生不同。
(2)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盛时不遇,诗人深感英雄无用武之地。
(3)《尚书》有云:“若金,用汝作砺;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若岁大旱,用汝作霖雨。”
(4)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必将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标注,更给青年一代提供了机遇与挑战。
某报社开设了“青年论坛”栏目,讨论的主题是“平台与人才”。你读了以上材料,有何感触与思考?请联系实际发表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苏辙字子由,年十九,与兄轼同登进士科,又同策制举。
哲宗立,以秘书省校书郎召。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初,神宗以夏国内乱,用兵攻讨,乃于熙河增兰州,于延安增安疆、米脂等五寨。二年,夏遣使贺登位,使还,未出境,又遣使入境。朝廷知其有请兰州、五寨地意,大臣议弃守未决。辙言曰:“顷者西人虽至,疆埸之事,初不自言。度其狡心,盖知朝廷厌兵,确然不请,欲使此议发自朝廷,得以为重。朝廷深觉其意,忍而不予,情得势穷,始来请命,一失此机,必为后悔。彼若点集兵马屯聚境上许之则畏兵而予不复为恩不予则边衅一开祸难无已。间不容发,正在此时,不可失也。况今日之事,主上妙年,母后听断,将帅吏士,恩情未接,兵交之日,谁使效命?若其羽书沓至,胜负纷然,临机决断,谁任其责?”于是朝廷许还五寨,夏人遂服。迁起居郎、中书舍人。
朝廷以吏部元丰所定吏额,比旧额数倍,命辙量事裁减。辙乃白宰执,请据实立额,俟吏之年满转出,或事故死亡者勿补,及额而止。不过十年,羡额当尽。功虽稍缓,而见吏知非身患,不复怨矣。吕大防命诸司吏任永寿与省吏数人典之,遂背辙议以立额,日裁损吏员,复以好恶改易诸局次。永寿复以赃刺配,大防略依辙议行之。
徽宗即位,徙永州、岳州,已而复太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崇宁中,蔡京当国,又降朝请大夫,罢祠,居许州,再复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号颍滨遗老,自作传万余言,不复与人相见。终日默坐,如是者几十年。政和二年,卒,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淳熙中,谥文定。
辙性沉静简洁,为文汪洋澹泊,似其为人,不愿人知之,而秀杰之气终不可掩,其高处殆与兄轼相迫。
(选自《宋史·苏辙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彼若点集/兵马屯聚境上/许之则畏兵/而予不复为恩/不予则边衅一开/祸难无已
B.彼若点集兵马/屯聚境上/许之则畏兵而予/不复为恩/不予则边衅一开/祸难无已
C.彼若点集兵马/屯聚境上/许之则畏兵/而予不复为恩/不予则边衅一开/祸难无已
D. 彼若点集/兵马屯聚境上/许之则畏兵而予/不复为恩/不予则边衅一开/祸难无已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制举,宋代又称特科,经大臣引荐由皇帝直接主持考试,主要为选拔特殊人才而设。
B.刺配:古代刑罚,在犯人脸部刺字并发配边远地方。 《水浒传》多次提及此刑罚。
C.罢祠:祠,指祠禄官,宋代特有的一种官职。“罢祠”就是免去祠禄官一职的意思。
D.致仕:古代官吏交还官职告老退休,“解官”“下车”“乞骸骨”等与之意义相近。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祐二年,西夏派遣使者来宋,表面上恭贺神宗登基,实质上想要请求安疆等五座营寨归属他们。
B.为改善人浮于事的现象,朝廷命令苏辙依据各机构的具体情况裁减多余吏员,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C.苏辙晚年境况颇为失意,近十年的时间内,居住在许州自建的房屋内,每天沉默独坐,直至逝世。
D.苏辙在为人方面低调内敛,在写作方面文风鲜明,颇具特征,有些佳作可以与苏轼的作品比肩。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度其狡心,盖知朝廷厌兵,确然不请,欲使此议发自朝廷,得以为重。(4分)
(2) 辙乃具以白宰执,请据实立额,俟吏之年满转出,或事故死亡者勿补,及额而止。(4分)
14. 结合本文,概括朝廷授予苏辙谥号“文定”的依据。 (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侯中丞流康州①
刘长卿②
长江极目带枫林,匹马孤云不可寻。
迁播共知臣道枉,猜谗却为主恩深。
辕门画角三军思,驿路青山万里心。
北阙九重谁许屈,独看湘水泪沾襟。
【注】①侯中丞,即侯令仪,浙西节度使。唐上元中刘展之乱江淮失守,江淮都统李峘归罪于侯令仪,令仪坐除名,长流岭南康州。②写作本诗时刘长卿谪居江浙。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抓住“长江”“枫林”“匹马”“孤云”等意象,渲染了送别时凄清孤寂的氛围,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怅惘。
B. 颈联上句想象侯中丞流放康州后,将凭借其才华在军营中一展身手,赢得军士爱戴,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期许。
C. 颈联下句写诗人对友人的牵挂之情会随着他流放之路而到万里之外,“青山”“万里”使全诗情怀更加深远。
D. 这首诗写景虚实相生,用典自然贴切,语言凝重有力,寄慨沉郁悲凉,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真挚深厚的情谊。
16. 诗的尾联提及屈原与湘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了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客”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描述曹操吟诵《短歌行》的英武雄姿。
(2)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强调人才是在艰苦的环境下造就的,只有通过艰苦的磨练,才能“ , 。”
(3)古代把礼制规定的食肉的统治者称为“肉食者”。因此,“肉食者”就是指诸侯、大夫一类有地位的人。这一词在史书频繁出现,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美学是一门高深难懂的学问,有一些名家能 ,深入浅出 ,把高深的道理明明白白介绍给普通读者。《谈美》就是朱光潜先生写的这样一本雅俗共赏的美学佳作。它写于1932年,此前,他写过一本《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以书信形式漫谈文艺、美学、哲学、道德等问题, 平易亲切,在青年中引起了很大反响,成为重印了三十多次的畅销书。
《谈美》讨论了许多美学问题。譬如美和距离问题,作者认为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抛开实际生活中的物欲去看,真正沉浸在艺术的美感当中,才不会焚琴煮鹤, 。又如讨论“移情作用”,他把美学上的移情现象称为“宇宙的人情化”。宇宙本来是无所谓情的,“天若有情天亦老”,是人赋予了天地万物以情,所以花会笑,还会哭,所以世界因此而 。
朱先生曾说“文章忌俗滥,生活也忌俗滥”,他借用阿尔卑斯山路上的著名标语“慢慢走,欣赏啊!”赠送给青年朋友,劝告年轻人,体味生活,让人生有味道。他将自己对艺术与人生关系的深刻体悟渗透在质朴清新的文字中,当年为《谈美》作序的朱自清先生说“孟实先生引读者( )”。
18. 依次填人横线里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举重若轻 娓娓道来 暴殄天物 多姿多彩
B. 登堂入室 侃侃而谈 暴殄天物 有声有色
C. 举重若轻 侃侃而谈 玉石俱焚 多姿多彩
D. 登堂入室 娓娓道来 玉石俱焚 有声有色
19. 文中划线句子修改后恰当的一项是( )
A. 如果真正沉浸在艺术的美感当钟,才能抛开实际生活中的物欲去看
B. 只要抛开实际生活中的物欲去看,就能真正沉浸在艺术的美感当中
C. 必须抛开实际生活中的物欲去看,才能真正沉浸在艺术的美感当中
D. 只有真正沉浸在艺术的美感当中,才能抛开实际生活中的物欲去看
20. 填人文中括号处的语句,补写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由人生走入艺术,又将艺术纳入人生之中
B. 由艺术走入人生,又将人生纳入艺术之中
C. 将人生纳入艺术之中,又由艺术走入人生
D. 将艺术纳入人生之中,又由人生走入艺术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课间时间虽然很短, 。
这十分钟是对孩子生理和心理的一种宝贵的弥补,是恢复视力和注意力的必需时间,能有效缓解躯体和大脑的疲劳,也让孩子快乐的本性得到回归。同学们一起嬉笑玩耍,放松了 心情,释放了压力,转换了思维,使得下一节课的注意力更为集中。若剥夺孩子课间十分钟,长此以往,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要达到课间休息这种良好的“健康疗效”, ,而绝不能是互相追打或“恶性”游戏。因此,学生要避免较长时间剧烈活动而影响上课的情况。
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学生,让他们都有一个快乐的课间,这是对孩子们的天性和权利的尊重。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22.将材料最后一段话改为双重否定句,保持语意不变。(4分)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平台是撬动人生价值的最佳杠杆,平台不同,人生不同。
(2)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盛时不遇,诗人深感英雄无用武之地。
(3)《尚书》有云:“若金,用汝作砺;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若岁大旱,用汝作霖雨。”
(4)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必将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标注,更给青年一代提供了机遇与挑战。
某报社开设了“青年论坛”栏目,讨论的主题是“平台与人才”。你读了以上材料,有何感触与思考?请联系实际发表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