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济南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10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时间:2021-10-15
高三语文10月11日检测参考答案
1.C 注意:比对字词,关注不同点,推敲是否改变词义或句义
【解析】A项,“是中国人所独有的一种精神与情结”不合文意,原文中说受我们中华文化影响的地区,比如日本,的确也会有“国家”这个说法,材料三说家国情怀是人类共通的意识,所以不能说是中国人独有的。B项,“完全一样”说法错误,原文中说“这与费孝通《乡土中国》的主题不谋而合”,并不是说二者表现形式完全一样,《流浪地球》中的家国情怀表现为灾难来临时地球人带着地球逃跑,不抛弃地球,而《乡土中国》中作者对家国情怀做出了理论分析。D项,注意原文是“家国情怀是一种人类的共通意识,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有它的特殊性”,选项改为“共同的意识”,改变了句义。
2.B 【解析】“是不需要任何契约的”说法错误,原文中说“我们不太需要讲契约,我们就讲信用”,可见契约也是需要的。
3.B【解析】 材料二的论点是:“家”的概念是可以伸缩的。材料二有原话“中国人也特别对世态炎凉有感触,正因为这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会因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大小。”
4.参考(1)比喻论证,作者运用“柴”与“水的波纹”的比喻形象地论述了中西方社会格局的不同。(2)对比论证,作者通过对中西方的对比来证明自己的观点。(3)举例论证,作者列举了中国与西方对“家”的概念的不同理解来论证观点。(4)假设论证,作者运用假设,让自己的论证更严密。(能概括出一点并分析2分,答到两点并分析4分,不分点作答扣1分)
5.参考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是中国人特有的(1分)、家与国统一性的(1分)、国与族统一性的(1分)、国与国民、国土(国域)统一性的(1分)一种美学情怀。(1分)(句意通顺1分,共6分)
阅卷老师反馈:第5题概括比较简单。主要问题是:1.不分点,答案凌乱。2.概括要点不全,多有遗漏。只有极少考生答到“特有的”和“美学情怀”这两个特征。3.要点重复。同一个意思,分成两点作答。
6.B(B项,说伯夷“一味追求闲适安逸”是夸大其词,曲解了人物形象)
7.D(A项,作者并没有在文中表现民众积极伐纣的态度。B项,姜子牙称其为义士并不能推出他反对周王出兵这个结论。C项,本文所表现的并非夷齐的民族气节,而是表现两人的不知变通)
8.①通过动作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叔齐的率性而为;(2分,手法1分,分析1分)
②通过语言描写,形象地表现了叔齐的心直口快、忠勇(义)。(2分,手法1分,分析1分)
9.①《采薇》善写场面,场面中的人物就某话题各抒己见,语言的魔力由此发挥。②人物出场带出典籍所属背景,增加信息、丰满情节,《采薇》中伯夷和叔齐的出场连带着引出周王伐纣等历史事件的背景。③叙述者的语言巧妙借用典籍语汇,如“上谕”、“恭行天罚”、“木主”等词即是典型的典籍语汇(举一例即可)。④在蕴含典籍因素的人物语言和叙述者语言中明显地夹杂现代语词,如“借光”“立正”“白蒸汽”等词语(举一例即可)。(6分,答出三点就可。每点2分,指出艺术性,并且结合文本一加以佐证)
10、C“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语义完整,“杀”是谓语,“守堤之吏”是宾语,其后应断开,“而决水灌智伯军”中“决”字的宾语是“水”,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韩、魏”是主语,“击”是谓语,“之”是宾语,主谓之间不用断开,“智伯军救水而乱韩”或“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逻辑不通,排除A。
11、D.“古代乘车时,尊者居右,驾车人居中,骖乘居左担任警卫”错误。应该是“古代乘车时,尊者居左,驾车人居中,骖乘居右担任警卫”。
12、B.“恐惧到手足失措”理解有误。根据原文”桓子肘康子,康子履桓子之跗”可知,魏桓子用胳膊肘碰韩康子,韩康子踩一下魏桓子的脚,有恐惧成分,但更多的是两人都意识到了唇亡齿寒的危险,心照不宣地互相示意要有所谋划。
13①译文:两人于是秘密地与张孟谈商议,约好起事日期后送他回城。( “阴”,暗中,秘密地;“期”,约定日期;“遣”,送。)②译文:才与德是不同的,而世俗之人不能分辨他们,一概称之为贤明,这是人们找不到贤人的原因。(“莫之能辨”是宾语前置,正常语序是“莫能辨之”;“通”,一概;“所以”,表原因,……的原因。)
14、①待人傲慢无礼,如戏弄韩康子及其家相;②不听从谋士(智国及疵)的劝谏,刚愎自用;③肆意向韩、魏、赵索要土地,贪婪强横;④轻易把自己谋士的话透露给对手,愚蠢昏昧。

15.B 【解析】“顿感‘心旷神怡、宠辱偕忘’”错。由全诗来看,作者无时无处不在牵挂国运,首句中也有“干戈”的字样,故“宠辱偕忘”理解错误。
16、①“应笑”二字是调侃之语,表面上是以拟人手法写春花、溪山、蜂蝶等美好之景对“我”的嘲笑,实质是诗人借以表明心志。②尾联借“应笑”二字写出了诗意的转折变化,由前文的写景转为写人,由前文欣赏怜惜春花的喜悦转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深沉悲慨,使诗歌更富意蕴。③“应笑”二字又自然联结了前后诗意,让前面的景中情和尾联的事中情贯穿联合,深化和升华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使诗人忧心国事、立志抵御外侮、守护山河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解析】 “应笑”二字是作者的心理描写,是调侃之语,意思是这大好春光中的春花、溪山、蜂蝶是如此的富有生机、生命是如此快乐,它们大概会嘲笑“我”这个逐臣吧。此二字表面写自己受到嘲笑,其实是自豪之意,表明自己的心志,即使被贬谪,即使是病中,也要登台看看这大好河山,守护这美好江山;诗歌前三句都是写景,描写春光不受战乱影响,圃中桃李杂花盛开,争奇斗艳,一派大好春色;山溪也被这美丽的花朵吸引,一路陪伴护送,映照着桃李的姿容;蜂蝶也在花丛中翩翩起舞。面对这美好春光,诗人不禁担心起来,祈祷这些花朵不要被风雨摧残,表达了对春光的怜惜之情。而第四句中“应笑”二字使得话题陡转,由写景转到写人,由前文欣赏怜惜春花的喜悦转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深沉悲慨,使诗歌由简单的写景而寄寓了更深刻的家国情怀,也更富意蕴;“应笑”二字不仅连接了景与人,更连缀了景中情和事中情。前三句写景中诗人“可惜繁华劳剪刻,莫教风雨便残摧”,担心风雨摧残这大好春光;而尾联中“逐臣”“客中”交代了诗人此刻的身份,暗含着诗人仕途的坎坷;而“病”则让被贬谪的人生困境更加重了暗淡的色彩,但“亦登台”三字忽然从沮丧中振作起来,即使被贬谪,即使在病中,诗人那忧国忧民的炽热情怀并未改变,他对国家山河的热爱、抵御外侮、守护国土的决心并未改变。因此,“应笑”二字串联起诗歌中的情感,并塑造了诗人的爱国者的形象。
17.(1)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18.D(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微乎其微:形容非常少或非常小。语境说的是戈壁、瀚海等都成了不值得一提的笑话,应用“微不足道”。风马牛不相及:比喻两者全不相干。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形容看来可以实现而实际难以实现。语段中有“隔壁邻居”的暗示,因此,不能用“风马牛不相及”,应用“可望而不可即”。来之不易:得来很不容易。谈何容易:说起来怎么这样容易,表示事情做起来并不像说的那么简单。根据语境,应用“谈何容易”。雾里看花:原形容年老眼花看东西模糊,后也形容对事物的真相或本质看不清楚。隔岸观火:比喻见人有危难不援助而采取看热闹的态度。文段语境为坐在边角看戏看得并不真切,应用“雾里看花”)
19.A(此处应该强调的是宇宙之大,分析四个选项可知,B项和D项表达的意思是距离不远,不符合强调宇宙之大的意思。A项和C项比较,A项更能突出这一点)
20.C(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果你住在金星上,就会看见太阳从西天升起,因为金星的自转是顺时针方向的缘故”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前后分句的主语一致的情况下,主语要放在关联词之前;二是句式杂糅,可改为“因为金星的自转是顺时针方向”)
21.B【分析】括号中的句子上承“2021年7月中国航天员在空间站首次完成出舱活动”,下启“机械臂相当于空间站的左膀左臂”,所以所填写语句的前半部分应是“这次出舱活动”,后半部分应陈述“机械臂”,这就可排除AD。C项“航天员的表现可圈可点”的内容本文段没涉及,故可排除C。
22.①一共七个关节②通过各个关节的旋转③机械臂还具备“爬行”功能
【点评】语意连贯要注意:话题的同一性,在连贯的语句中,前后各句的话题应该保持一致。事理的逻辑性,遵循生活的逻辑、自然的逻辑和思维的逻辑。行文的照应性,既要注意结构的前后照应,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分承的对应性,在几句话中,前后提出两个、三个或更多的并列成分,后面也必须按照前面的提到的次序,分别加以说明、描写或补充,使前后语句对应承接,紧密衔接。风格的趋同性,在一段连贯的语句中,前后的语言的风格应该同一。组合的俗成性,有些并列词语,句子的先后顺序是人们在生活中约定俗成的。音节的协调性,对音节数错落不同的短语的排序,需要将音节数少的短语排在前,音节数长的短语排在后。格式的一致性,在分述几个对象或同一对象的几个方面时,要注意句子或短语格式的一致性。
23【切题立意】
随意践踏规则就是对生命的漠视
全民参与人人负责,才能营造文明和谐
监督初心值得肯定,行为要谨慎
执法部门应加大力度,而不宜推广民众举报违章
提高法律意识,完善法制建设

上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