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陕西省2022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时间:2021-11-07
高2022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语文答案
论述类【阅读导引】
文章首先阐明书画“南北之论”产生的背景,接着提出了书画“南北之论”的出发点是为了避免媚妍,双方的归结点却迥然有别的观点,即书画“南北之论”同途殊归,然后分析同途殊归的原因——从时代际会、个人境遇两个方面阐明董其昌和阮元分别为艺术新的发展提供了“淡远”和“拙朴”两种线路。文章综合运用例证、引证,在比较中说理,条理清晰,逐层深入,阐述了明清书画家对避免媚妍的积极探索。
1.D(A.“唐代书画界出现了……”错误,时间错误。原文第1段是说“晚唐时期,书画家给作品强势注入自己的‘意’‘态’,标志着书画从此走上以媚妍为特征的漫漫长途。作为‘意’‘态’反叛之前奏,书画家开始追寻媚妍以外审美元素匡救其弊。缘此,‘南北之画’应运而生”。B.以偏概全。根据原文第1段可知,董其昌只是就绘画而言提出“南北之论”,但没有“在地域上给书画进行了鲜明的分类”;阮元则是就书法而言提出“南北之论”的。C.“毫无笔墨风趣”说法过于绝对。原文第3段说当时“也有不少画家如石涛、八大山人等创作了不少闪耀历史光泽的优秀作品”。)
2.C(“兼顾了历史与现实”“又有对当下创作的忠告”无中生有。原文没有兼顾历史和现实两个方面,只分析了书画“南北之论”同途殊归的原因;原文并无“对当下创作的忠告”。)
3.A(说法过于绝对。艺术发展本来就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没有对“意”“态”的反叛,没有对媚妍的摒弃,书画家们同样会探寻其他审美元素。)
4.B【解析】B项,文中说“徒然将前人的错误(例如太肥太扁的额枋,其原尺寸根本不足以承许多补间斗棋之重量者),照样地再袭做一次,这是我计划中所不做的”,据此可以推出“依照原来尺寸修复孔庙的承重额枋”,不属于梁思成修复孔庙的计划。该项错误。A项,根据原文“须知其原因及其补救方法”,该项“修葺设计之前调查建筑损毁的原因”理解正确。C项,根据“在露明的部分,改用极不同的材料(例如用小方块水泥砖以代大方砖铺地),以致使参诣孔庙的人,得着与原用材料所给予极不同的印象者,也是我所需极力避免的”原文的主张是极力避免,仍属于计划中的做法,该项理解正确。D项,根据“在不露明的地方,凡有需要之处,必尽量地用新方法、新材料”等等,该项理解正确。故选B。
5.B【解析】B项,“希瓦古城与当地地理环境的协调”,并非考虑的首要问题,它与“文物保护工作强调文物的艺术和历史价值”,也不构成因果关系。故选B。
6.(1)梁思成认为,应追求文物建筑“现存购物寿命最大限度的延长”;九层神庙的修复团队,先对建筑的地基和塔楼进行加固和防漏水处理,保证整个建筑的结构安全。
(2)梁思成认为,应追求文物建筑在外表上“维持或恢复现存建筑初时的形制”;九层神庙的修复团队,尽最大可能保留和利用旧构件,不改变神庙墙体的外貌。
【解析】解答此题时分两步走,即回答隐性的两个问题,其一为梁思成有哪些主张:(1)应追求文物建筑“现存购物寿命最大限度的延长”,(2)“应追求文物建筑在外表上“维持或恢复现存建筑初时的形制”。信息源自材料一开头段:但今天,我们须对于各个时代之古建筑负保存或恢复原状的责任。在设计以前须知道这座建筑物的年代,须知这年代间建筑物的特征;对于这建筑物,如见其有损毁处,须知其原因及其补救方法;须尽我们的理智,应用到建筑物本身上去,以求现存构物寿命最大限度的延长,不能像古人拆旧建新,于是这问题也就复杂多了。其二为梁思成的主张在修复九层神庙时的体现:(1)先对建筑的地基和塔楼进行加固和防漏水处理,保证整个建筑的结构安全;(2)九层神庙的修复团队,尽最大可能保留和利用旧构件,不改变神庙墙体的外貌。信息源在材料三的最后两段:“地震后的神庙,断壁残垣,险象环生,为了避免更多二次伤害,中方团队先对建筑体进行加固和防漏水处理:无论是底基还是塔楼,全部是里二三层防护架、外二三层支撑架,封得严严实实”“中方团队发现,尽管神庙外墙坑坑洼洼,看似破败不堪,其实墙体依然结实,强行拆掉重砌,不仅会使文物价值大打折扣,也会影响到整个建筑的结构安全。为了说服尼方,中方团队赶制了一面实验墙,结果显示,修复的墙面美观且不失历史感”。
7.B(3分)
【解析】B 村主任并没有修理金宝。
8.【参考答案】(6分)善用伏笔,照应巧妙。小说多处设伏,前后照应,如对分发化肥关心村民,村主任同司机的对话等,巧妙暗示了故事的结局。
一波三折,多次反转。金宝“三盗模板”“两次归还”,情节曲折。
欲扬先抑。小说先对村主任“骇人”及两家过节多有铺陈,引人担忧,结局表现村主任的宽容、理解,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
9.【参考答案】(6分) 与文章的标题和开头相照应,营造了一种温馨、静谧、祥和的氛围。
折射了人物的心理和情感变化,表现了村主任对金宝的宽容理解,金宝诚心改错。
富有意蕴,以清朗的景物表现对人性美好的期待,也为读者留下想象空间,引人深思。
10.C
【解析】“浩之言未知攻守之妙”是主谓结构,必须连;“苻氏之不能克襄阳”是有之取独的主谓结构,不能断开。
11.B  幽州不是九州之一。
【解析】荆州(占有南阳,南郡,江夏,零陵,桂阳,长沙,武陵,章陵八郡,治在襄阳;在今两湖,两广部分,河南,贵州一带)
兖州(今河北省东南部、山东省西北部和河南省的东北部)
雍州(今陕西中部北部,甘肃东南部除外,青海东南部,宁夏一带)
青州(东至海而西至泰山,在今山东的东部一带)
冀州(今山西省和河北省的西部和北部,还有太行山南的河南省一部分土地)
徐州(今山东省东南部和江苏省的北部)
豫州(今河南省的大部,兼有山东省的西部和安徽省的北部)
扬州(北起淮水,东南到海滨,在今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水以南,兼有浙江、江西两省的土地)
梁州
12.B
【解析】文段中作者举例的目的是为了说明南人同样擅长野战,并不是同时说明守城和野战的。
13.1【译】如果南人有贤能的将领,能够振作南方士卒彪悍勇猛的士气,又征战哪里不能胜利攻占呢?
(“使”假如、“作”振作振奋、“吴楚”南方士卒、“安往”攻打哪里、“不得志”成功胜利;以上五点,每点1分)
13.2【译】在天下动荡不安的时候,扬州、荆州、江州的富庶安定能够让亲近忠诚与办事得力的臣子在外有所依侍。这的确是能够长久不会改变的办法呀。
(“当”在、“腹心”亲近忠诚、“股肱”办事得力很有能力左膀右臂的大臣、“经久”经历长久维持长久、“不易”不会改变;以上五点,每点1分)
14、C 项,“表达词人纵情山水的自在和快乐”赏析不正确,上阕的“圉圉”指困而未舒貌,游鱼被困其间还往来戏水,词人借对鱼儿的不理解,表达自身的苦闷彷徨,并没有纵情山水的快乐之意。
15、(1)词人借用姜太公的典故,表达了虚度光阴、年华老去的懊悔和功业未成、不得重用的失落(2分)。(2)“堪笑”意为可笑,姜太公虽然才学斐然,却太过被动,以至于晚年才被文王发现。词人借姜太公的经历表达自己没有主动积极争取机会以致虚度光阴的懊悔(2分)。  (3)“磻溪遗老,白首直钩溪畔”,作者借姜太公晚年时钓鱼被文王发现重用的典故,对比“功业竟安在,徒自兆非熊”,表达自己年岁已大,徒自等待机遇,却始终不得重用的失落(2分)。
16(6分)(1)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3)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17. C【第一处,气吞山河,指气势可以吞没山河,形容气魄宏伟豪迈;气贯长虹,形容正气旺盛,精神崇高。这里形容历史书的气势,应用“气吞山河”。第二处,引人入胜,多用来指风景或文艺作品特别吸引人;娓娓动听,是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生动,使人爱听。结合语境,“娓娓动听”不适合用来修饰“故事”,应使用“引人入胜”。第三处,沁人心脾,芳香凉爽的空气或饮料使人感到舒畅,多用于比喻文艺作品或乐曲清新、爽朗给人以美好的感受;感人肺腑,指使人内心深受感动。根据语境,此处形容“书香”,应用“沁人心脾”。第四处,举手投足,形容轻而易举,毫不费力,也可以用来形容仪表仪态;一颦一笑,指忧和喜的表情。这里形容读书人的仪表仪态,应用“举手投足”。】
18.B【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比喻,把“温婉雅致的散文集”比作“淡雅的康乃馨”。 B.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絮”喻“云”,以“钲”喻“日”。 A.用了对比,将战士在外拼死作战和将军在营帐内花天酒地进行对比。C.用了拟人,以“倚恨”来写“绿荷”,赋予其人的特点。D.用了夸张,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塔高,“千寻”言高。】
19.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的引号作用是“引用”。
A.引号作用是“特定称谓”。
B.引号作用是“引用”。
C.引号作用是“特殊含义”。
D.引号作用是“反语”。
故选B。
20【答案】(1)“愚兄”改为“家兄”;(2)“赏识有加”改为“非常钦佩”;(3)“惠存”改为“收藏”;(4)“拜读”改为“指教”;(5)“敬谢不敏”改为“不胜感激”。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准确、得体等能力。
“愚兄”为谦辞,用于对同辈而年轻于己者的自我谦称。材料中用来称自己的哥哥,不正确,应改为“家兄”。
“赏识有加”指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等的价值而给予高度重视或赞扬。多用于前辈对晚辈、领导对下属、大师对学生。材料中用于自己对老师,不得体,可改为“非常钦佩”。
“惠存”是敬辞,意思是请保存,多用于赠人照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材料中指自己收藏了教授的作品,不得体,可改为“收藏”。
“拜读”是读别人作品或书信的敬辞,材料中用来指教授读自己的文章,不得体,应改为“指教”。
“敬谢不敏”恭敬地表示能力不够或不能接受。是表示推辞的客气话。谢:推辞,谢绝。不敏:没有才能。应改为“不胜感激”
21【答案】俄罗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诚通集团向近30家俄方单位捐赠了口罩和药物等俄方急需的防疫物资,展现了中国企业的责任担当,获得了俄方高度赞扬。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
结合“今年4月份以来,俄罗斯新冠肺炎疫情病例大幅增长,医疗防疫物资告急”分析,新闻背景为俄罗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结合“诚通集团克服困难、多方协调,向俄罗斯紧急调拨并捐助了包括一次性防护口罩、连花清瘟胶囊、维生素C、清肺排毒汤等防疫物资……防疫救护队等近30家俄方单位捐赠了防疫物资”分析,事件为诚通集团向近30家俄方单位捐赠了口罩和药物等俄方急需的防疫物资。结合“‘这一善行是中俄友谊的具体体现,我们表示由衷地钦佩。中国企业是好样的!’诚通国际所展现的中国企业的责任担当,也得到了中国驻俄使馆、华人华侨的高度肯定”分析,影响为展现了中国企业的责任担当,获得了俄方高度赞扬。
22.(60分)
【审题】
审材料:材料第一段列举了扶贫第一书记黄文秀、北大考古女孩钟芳蓉、誓死捍卫国土的陈祥榕和引导天问一号着陆火星的90后姑娘鲍硕。纵观这几个的事迹,我们发现他们或者是把国家放在第一位,或者是寻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岗位和舞台,他们没有被当下多元的价值观所迷惑,坚定地选择了自己的人生方向。材料第二段是来自竺可桢教授的灵魂发问“第一,到大学来做什么?第二,将来毕业后要做什么样的人?”,这人生两问,在今天仍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如何回答这两个问题,能够体现出考生不同的人生格局,或者叫不同的人生境界。
审任务:题目叫做“人生两问”,我们最好能够把这两个问题统一起来,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统一的概念。尽管这两个问题看上去答案各有不同,但是他们是有必然的联系的。将来毕业后要做什么样的人,这才是关键的问题。其次,注意作文给出的背景“正值建党百年,‘两个一百年’的交汇点”,这就要求考生在回答时要着眼于时代,要有大格局,多想一想“国家”,想一想自己作为时代青年在这个历史关键点需要承担的责任。
【立意】
(1)登高望远,人生揽胜;
(2)斥鷃翱翔蓬蒿,鲲鹏展翅万里;
(3)担时代责任,答人生两问。
【参考例文】
展望大学生活,探寻意义人生
童年之无忧,是囿于个人情怀的小天地;成年之沉重,是走出自我踏步家国的大格局。临近毕业,几近成年,今日你我共话大学生活,共答人生两问,共寻意义人生。
步入大学,选择的是专业科目,确立的是人生方向。同学们,你可曾听闻浙大校长竺可桢的铿锵问询:“大学于你意味着什么?”又可思曾思索自己的大学生活意义何在,前路在何方?在这样价值多元,选择多样的时代里,我们对于前路的迷茫是不可避免的,但让我们聚焦于“考古女孩”钟劳蓉、“扶贫书记”黄文秀,她们从实际行动向我们诠释着答案:大学之于个人,是更高的平台,更广的视野,亦是对多元人生方向的抉择。
大学生涯,不仅意味着年龄的增长、学识的丰厚,更意味着你心智的成熟,价值观的塑造。这是一个丰衣足食,物阜民丰的时代,却也是一个过分强调物质价值被单向质疑的时代;我们看见考古专业被“打入冷宫”,以其没有“钱途”而遭人摒弃,我们亦惋惜清北学子投身中学教育,被网民称为“屈才”……这些流言非议的背后是人心的浮躁,亦是人生意义的虚无。因此,来到大学,考取名校决不仅仅是为了高官厚禄,物质富足,它更意味着确立人生方向,建构价值体系,为你的人生点亮启明之星。
高中毕业,是一段旅程的中止,亦是另一段璀璨人生的铺展。竺可桢曾在新生谈话上这样问道:“同学们,你们可否明晰自己毕业后的人生方向?”那么当今的高三学子,心中是否已经有了答案?是否渴望跟随陈祥榕的脚步,以“清激的爱,只为中国”投身边防建设;又是否企盼循着鲍硕的背影,在天问指挥所燃成青春的光热;又或许你向往茫茫大漠,漫漫黄沙,期待从樊锦诗手中接下守护文化瑰宝的责任重担……雷锋同志曾说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是的,同学们,这便是我心中的答案。人生命就像一滴露水,极易干涸,唯有以己之青春,以己之热血融入祖国奔涌春潮,投身国家建设事业,生命的河流才能碧波荡漾,价值的水位方会水涨船高。
“乔木亭亭倚盖苍,桎风沐雨自担当”,值此我们党百年华诞,我愿提出展望:我们的气质彰显国家气质,我们的面貌塑造未来样貌,祝福我们高三学子在大学生活中塑造价值气质,探寻属于我们的意义人生。
附译文
武帝永初三年,魏主听说南朝梁高祖驾崩,商议发兵攻取洛阳、虎牢、滑台。永初三年十月,魏军将开拔的时候,公卿大臣在监国之前集会商议。崔浩说:“南人擅长守城,当年苻坚攻打襄阳,经过一年都没有攻下,如今用这么多的军队围困攻打小城,若不能按时拿下,就会挫伤军势,这是让国家陷入危局的方式呀。不如把部队分成几支掠夺南人的土地,以淮水边为界限,设置地方官员,征收地租和粮食,那么洛阳、滑台、虎牢就成为我们猎场中的东西了,有什么担忧拿不下这些城池呢?”公孙表坚决请求攻打城池,魏主听从了他。
臣焘曰:“用兵打仗是凭借气势,进攻借助士气来坚守的。崔浩的说法并不懂得攻守之真味。他只看到苻坚不能攻下襄阳就认为南人擅长守城,野战方面不足畏惧。他不知道六朝的时候,谢玄用来平定三魏,宋武用来平定齐国齐,秦陈庆用来攻取三十二座城池,最终攻至洛阳的,借助的都是江南的士卒。怎能认为南人不擅长野战进攻?只不过永初年间,王康因为将领懦弱,进攻就往往失败,所以圈养他的士卒让他们守城。如果南人有贤能的将领,能够振作南方士卒彪悍勇猛的士气,又征战哪里不能胜利攻占呢?所以把敌人看轻却不知道引以为戒,灾祸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了!如果江南有人才,那么崔浩的建言不就是北魏深重的灾难吗!”
先前,晋朝百姓向南迁徙,因为扬州是京畿重地,天下赋税都由此出产,于是就把荆州、江州作为重镇,采购战甲征发士卒都在这些地方,朝廷经常派遣大将管理。三州人口占江南一半,宋武帝不喜欢三州的强大,因此想要分割它们。于是就分扬州、浙东五郡设置东扬州,治所在会稽。分荆、湘、江、豫州八郡设置郢州,治所在江夏。这样不久荆州扬州因此而实力削弱了。
臣焘曰:“治理国家如同调养身体,心肠四肢,将养调治,缓急各自有顺序。人调养身体如果不按照这个顺序,就会生病;治理国家不按照顺序,就会生出祸乱。西晋南迁,把扬州作为腹心,荆州、江州作为左膀右臂。积蓄货财,屯聚甲兵让这些地方之经常重要,是形势本来就这样呀。在天下太平无事的时候,荆州等地让强大的外藩与剽勇的将领对内有所畏惧;在天下动荡不安的时候,扬州、荆州、江州能够让亲近忠诚与办事得力的臣子在外有所依侍。这的确是能够长久不会改变的办法呀。但是刘氏父子苟得眼前小利,打破长久的规矩。宋文帝使朝内空虚来侍奉外邦,于是江州之文武之事完全废止;宋武帝让肢体强大主干被削弱,于是荆州、扬州的优势被分割。在此之后宋明帝时期的乱局,会稽于是就成为贼境,而朝廷所能延续到时日,仅仅百余年。齐朝末年,萧氏弟兄也想要联和郢州与雍州来图谋天下。使自己腹心之地虚弱,使外邦强大,于是就成为后世深重的灾患,难道不引以为戒吗!(选自《六朝通鉴博议卷七》,有删改)

上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