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2022届高三高中学业水平诊断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时间:2021-12-27
海南省2022届高三高中学业水平诊断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这些年所讲述的中国故事中,普遍存在着两个误区。一是在讲故事的艺术上,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一味求新,普遍学西方,但如何对待中国自身的叙事资源,如何在故事中建构起中国风格、中国语体的文化自觉还不明显,二是中国小说迷恋凡俗人生、小事已经多年了,这种写作潮流,最初起源于对一种宏大叙事的反抗,然而,反抗的同时,伴随而生的也是一种精神的溃败——小说被日益简化为欲望的旗帜,缩小为一己之私,它的直接代价是把人格的光辉抹平,人生开始匍匐在地面上,并逐渐失去了站立起来的精神脊梁。
如何才能更好地完成中国故事的精神呢?我以为,最重要的是要公正地对待历史和生活。只看到生活的阴暗面,只挖掘人的欲望和隐私,而不能以公正的眼光对待人、对待历史,并试图在理解中出示自己的同情心,这样的写作很难在精神上说服读者。因为没有整体的历史感,不能以宽广的眼界看世界,作家的精神就很容易陷于偏狭、执拗,难有温润之意。这令我想起钱穆在《国史大纲》一书的开头所说的,他劝告我们要对本国的历史略有所知:“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将我们自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钱穆所提倡的对历史要持一种“温情与敬意”的态度,既是他的自况之语,也是他研究历史的一片苦心。文学写作何尝不是如此?作家对生活既要描绘、批判,也要怀有温情和故意,这样才能获得公正地理解人和世界的立场。可是,“偏激的虚无主义”在作家那里一直大有市场,所以,很多作家把现代生活普遍简化为欲望的场景,或者在写作中单一地描写精神的屈服感,无法写出一种让人性得以站立起来的姿势,写作的路子越走越窄,灵魂的面貌也越来越阴沉,慢慢地,文学就失去了影响人心的正面力量。
精神视野的残缺,很容易使作家沉陷于一己之私,而无法在作品中展示更广阔的人生、更高远的想象。而好的小说,不仅要写人世,还要写人世里有天道,有高远的心灵,有渴望实现的希望和梦想。有了这些,人世才堪称可珍重的人世。中国不少当代小说惯于写黑暗的心,写欲望的景观,写速朽的物质快乐,唯独写不出那种值得珍重的人世——为何写不出“可珍重的人世"?因为在作家们的视野里,早已没有多少值得珍重的事物了。他们可以把恶写得尖锐,把黑暗写得惊心动跳,把欲望写得炽热而狂放,但我们何曾见到几个作家能写出一颗善的、温暖的,充满力量的心灵?那些读起来令人心惊肉跳的欲望故事中,有几个写到了灵魂深处不可和解的冲突?为现代人的灵魂破败所震动,被寻找灵魂的出路问题折磨的作家,那就更少了。
很多小说都成了无关痛痒的窃窃私语,或者成了一种供人娱乐的肤浅读物,它不仅不探究存在的可能性,甚至拒绝说出任何一种有痛感的经验。作家们只要一开始讲故事,马上就被欲望叙事扼制,根本无法挣脱出来去关心欲望背后的心灵跋涉,或者探索人类灵魂中那些困境。
欲望叙事的特征是,一切的问题最后都可以获得解决的方案,也就是获得俗世意义上的和解;唯独灵魂叙事,它是没有答案的,或者说它在俗世层面是没有答案的——文学就是探究那些过去未能解答、今日不能解答、以后或许也永远不能解答的疑难,因为这些是灵魂的荒原,是每一个人的生存都无法回避的根本提问。只有勇敢面对这样的根本提问,人才有可能成为内在的人,文学才能称之为寻找灵魂的文学,木心说:“五四以来,许多文学作品之所以不成熟,原因是作者的‘人’没有成熟。”确实,作家如果没有完成精神成人,文学所刻画出来的灵魂就肯定是单薄的。
当下时代,写作门槛已越来越低,各种方式流行的中国故事实在太多了,有些是满足于读者一种阅读的趣味,有些是消费性写作潮流的产物,但最值得倡扬的,还是完成了一种精神的那些中国故事。毕竟,一味地展示欲望细节、书写身体经验、玩味一种窃窃私语的人生,早已不再是写作勇气的象征;相反,那些能在废墟中将溃败的人性重新建立起来的写作,才是有灵魂的、值得敬重的写作。我相信后者才是中国文学精神流转的大势。要讲好中国故事,必须看到这一精神大势的变化,也唯有如此,在中国故事中所创适的中国形象,才是健全的、成熟的、真正有中国气派的。
(摘编自谢有顾《如何完成中国故事的精神》)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艺术上一味求新,缺乏中国特色,在内容选择上过于狭隘,缺少人格的光辉,是这些年中国故事讲述时的普遍误区。
B. 作家要对生活抱有“温情与敬意”、也要描绘、批判,避免沉陷于一己之私,这样才是宽广的视野,才能展示更广阔的人生。
C. 文学失去了影响人心正面力量是因为很多作家把现代生活普遍简化为欲望的场景,或者在写作中描写了精神的屈服感。
D. 中国当代小说不写值得珍重的人世,而写黑暗的心、欲望的景观、速朽的物质快乐,因为在作家们的视野里,已经没有多少值得珍重的事物了。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讲故事的人应该认真思考如何以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回应我们所处的时代,真正把握时代的潮流,直面人生的诸多难题。
B. 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写出人性的善良、人世的温暖,传达出人们美好的希望和梦想,通向深微的人心。
C. 如果一部文学作品的形象是丰富和复杂的,能带给读者痛感经验,那么就意味着该作家跳出了肤浅,完成了精神的成熟。
D. 重塑作家的灵魂,让其具有公正地对待历史和生活的眼光,才可能出现有灵魂的、值得敬重的写作,才可能讲出中国故事的风骨。
3. 下列选项,最能准确概括原文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
A. 讲故事的人以公正的眼光对待人、对待历史、对待生活,才能讲好中国故事。
B. 缺乏高远心灵和希望、梦想,精神视野残缺,就无法讲好中国故事。
C. 讲故事人要突破欲望叙事的扼制,上升为灵魂叙事,这样才能讲好中国故事。
D. 在废墟中将溃败的人性重新建立起来的写作,才是有灵魂,值得敬重的写作。
4. 请根据材料内容,为“欲望叙事”下一个定义。
5. 请简要梳理本文的论述思路。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央金归来
阿来
阿巴说:云丹来了。
云丹牵着的马背上坐着一个姑娘!
姑娘穿着粉红色的冲锋衣,围着白色丝质头巾,也从马背上仰起脸来向他微笑。
姑娘脸上的表情像夏日的天空一样迅速变幻,微笑过后,很快就乌云密布。这个美丽的姑娘好像还叫了他一声阿巴叔叔,然后就哭了起来。她没有哭出声来,只是两眼中的泪水像断线的珠子一样掉了下来。姑娘的脸上的表情,像是夏日暴雨将临的天空,乌云翻卷,表现出惊喜悲伤交织的好多种深浅浓淡。
你是……你是?
那声音像银铃振响:我是央金!姑娘坐在马背上,向阿巴扬了扬只剩半截的腿。
阿巴知道她是谁了。爱跳舞的,自己截掉了断腿的央金姑娘!
阿巴扑上去,脸挨着她的断腿:好姑娘,你回来了!
阿巴说话时,已经带着了哭声。他以为不会再有泪水,但此时眼眶已经被泪水充满。
姑娘弯下腰,笑着对他说:阿巴叔叔,我自己下不了马。
云丹从马的另一边把她的好腿抬起来,央金姑娘揽住阿巴的脖子,让阿巴把她从马背上抱下来。阿巴扶着姑娘在草地上坐好。阿巴注意到姑娘一直不往村庄那边看,她依然灿烂地笑着。等阿巴把一碗热茶端到她面前,她依然没往村子那边看上一眼,她还特意调整了一下坐姿,让自己背对着那座已成废墟的村庄。她依然在笑,她喝了一口茶,便抬起头来问阿巴:我漂亮吧?
她当然非常漂亮,眉眼间还带着她妈妈的神情,却比她妈妈更加生动,更加神采飞扬。涌到阿巴嘴边的话是:漂亮,漂亮,比你妈妈还漂亮!但话到嘴边,又咽回去了。地震后,这成了云中村人的本能,不是特殊的场合,尽量不提起那些逝去的亲人。阿巴经受不住这么青春艳丽的照耀,把脸转向了别处,转向了村子那个方向。
又有两匹马从山下上来了。云丹从这两匹马的马背上取下的是姑娘的东西:拐杖、假肢、轮椅,和几只色彩艳丽的大包。
央金姑娘摘了一枝蓝色的翠雀花,样子像一只只正要奋力起飞的小鸟的翠雀花在手里摇晃着,开始歌唱。她的歌声一会儿兴奋、欢畅,很快又变得孤独凄凉。
阿巴认出这个姑娘的第一反应是,她肯定会扑在地上大哭一场,他还准备好一套劝解的言辞,而她如此兴奋,如此喜气洋洋反倒让他无所适从了。他只好说:好姑娘,喝点茶,这么长的山路,嗓子里的小人儿一定渴坏了。阿巴说了一句云中村人才懂得的话。云中村人说饿,说渴时,会说,我嗓子里那个小人儿都想从我嘴里伸出手来要吃要喝了。这是云中村人都懂的一个切口,但央金姑娘没有反应。
她像是陷入了沉思一样。至少她脸上的表情是安静下来要想想什么问题的样子,陷入某种思绪的样子。
阿巴起身穿过野草齐腰的荒芜田野,从自己的小菜园里摘来了新鲜的西红柿。阿巴往村里去,又手捧着两个鲜红的西红柿回来,也没能牵动姑娘的目光往村子里看上一眼。只是在一小口一小口咬着西红柿的时候,她的双肩开始颤抖,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她就那样低着头,带着哭声说:谢谢叔叔,我又尝到家乡的味。
姑娘拿出了手机,把手机上的时间设计为倒计时的状态。上面的数字不断变化,松树上有细微的风声。樱桃树摇晃的枝头上有一只鸟蹲着,声声啼叫,姑娘仰起脸看天,她说:那些云多么漂亮。
那些云真是漂亮。底部平坦,上部像一座座山,舒卷无定的边缘被太阳照得闪闪发光。
阿巴和云丹突然明白,姑娘设定的时间是那个时间。十年前,大地震动毁灭一切那个时刻。于是,气氛立即变得庄严。还有三分钟的时候,姑娘手扶拐杖站起身来,第一次面朝云中村的废墟,迎面吹来的风使她·后背上的衣服鼓胀起来。静默。静默。时间一秒一秒走动。当那个时间点来到的时候,她扔掉了拐杖,用一只腿支撑着身体,开始舞蹈。那不是阿巴熟悉的云中村的土风舞,土风舞的每一个动作都代代相传。姑娘身体的扭动不是因为欢快,不是因为虔诚,而是愤怒、惊恐,是绝望的挣扎,身体向左,够不到什么。向右,向前,也够不到什么。手向上,上面一片虚空,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供攀缘,单腿起跳,再起跳,还是够不到什么。于是,身体震颤;于是,身体弯曲,以至紧紧蜷缩。双手紧抱自己,向着里面!里面是什么?温暖?里面有什么?明亮?那舞蹈也不过两分钟时间,只比当年惊天动地的毁灭长了不到一分钟时间,姑娘已经泪流满面,热汗和着泪水涔涔而下。
姑娘颓然倒在了地上。
喊她不应。摇晃她也不应声。姑娘双眼紧闭,牙关紧咬。这让阿巴记起了她被埋在废墟下时,也就是这个样子。那时,她的面孔糊满了泥浆,现在,这张脸苍白如纸。阿巴拿来调查队留下的水袋,对着她的脸喷了一口清冽的溪水。
姑娘睁开了眼睛。她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她用舌头把唇边的水卷进嘴里,说:好甜啊!
阿巴流泪了:央金姑娘,你就是云中村的溪水啊!
(节选自为纪念汶川地震十周年而作的长篇小说《云中记》,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透过阿巴之眼去看重返灾区的央金,反映了云中村人民在经历大地震后产生的巨大精神创伤和心灵痛苦,令人感伤。
B. 央金将跳舞的时间用手机设为“十年前,大地震动毁灭一切那个时刻”,说明灾难记忆横亘内心难以消除,而她准备面对。
C. 阿巴为人温厚,他既处处留心不让央金因回忆而伤心,又通过家乡“切口”及西红柿慰藉身体和心灵受到双重伤害的姑娘。
D. 小说结尾写阿巴说央金是“云中村的溪水”,赞美央金就像溪水那般清澈、纯真,主要体现了阿巴对她断腿的同情。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写央金“脸上的表情像夏日的天空一样迅速变幻”,这一比喻写出了她重回家乡时内心的激动、复杂。
B. 小说中“粉红色”“银铃振响”“鲜红”“啼叫”等表现色彩和声音的词语,既是富有诗意的环境描写,也反衬了人物内心的沉重悲哀。
C. 小说并未对云中村地震的惨状进行过多的描写,主要是借助人物少量回忆和重返地震现场的表现来反映昔日灾难之重。
D. 央金跳舞是小说节选部分的高潮,是央金内在激烈情绪的宣泄,描写时运用了一系列动词和富有节奏感的短句。
8. 小说前后多处交替写到了央金姑娘的“哭”与“笑”,请简要分析这些“哭”与“笑”的内涵。
9. 作家阿来曾说:“我愿意写出生命所经历的磨难、罪过、悲苦,但我更愿意写出经历过这一切后人性的温假。”请谈谈选文是如何实践作者“写出经历过这一切后人性的温暖”这一文学主张的。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这些年所讲述的中国故事中,普遍存在着两个误区。一是在讲故事的艺术上,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一味求新,普遍学西方,但如何对待中国自身的叙事资源,如何在故事中建构起中国风格、中国语体的文化自觉还不明显,二是中国小说迷恋凡俗人生、小事已经多年了,这种写作潮流,最初起源于对一种宏大叙事的反抗,然而,反抗的同时,伴随而生的也是一种精神的溃败——小说被日益简化为欲望的旗帜,缩小为一己之私,它的直接代价是把人格的光辉抹平,人生开始匍匐在地面上,并逐渐失去了站立起来的精神脊梁。
如何才能更好地完成中国故事的精神呢?我以为,最重要的是要公正地对待历史和生活。只看到生活的阴暗面,只挖掘人的欲望和隐私,而不能以公正的眼光对待人、对待历史,并试图在理解中出示自己的同情心,这样的写作很难在精神上说服读者。因为没有整体的历史感,不能以宽广的眼界看世界,作家的精神就很容易陷于偏狭、执拗,难有温润之意。这令我想起钱穆在《国史大纲》一书的开头所说的,他劝告我们要对本国的历史略有所知:“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将我们自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钱穆所提倡的对历史要持一种“温情与敬意”的态度,既是他的自况之语,也是他研究历史的一片苦心。文学写作何尝不是如此?作家对生活既要描绘、批判,也要怀有温情和故意,这样才能获得公正地理解人和世界的立场。可是,“偏激的虚无主义”在作家那里一直大有市场,所以,很多作家把现代生活普遍简化为欲望的场景,或者在写作中单一地描写精神的屈服感,无法写出一种让人性得以站立起来的姿势,写作的路子越走越窄,灵魂的面貌也越来越阴沉,慢慢地,文学就失去了影响人心的正面力量。
精神视野的残缺,很容易使作家沉陷于一己之私,而无法在作品中展示更广阔的人生、更高远的想象。而好的小说,不仅要写人世,还要写人世里有天道,有高远的心灵,有渴望实现的希望和梦想。有了这些,人世才堪称可珍重的人世。中国不少当代小说惯于写黑暗的心,写欲望的景观,写速朽的物质快乐,唯独写不出那种值得珍重的人世——为何写不出“可珍重的人世"?因为在作家们的视野里,早已没有多少值得珍重的事物了。他们可以把恶写得尖锐,把黑暗写得惊心动跳,把欲望写得炽热而狂放,但我们何曾见到几个作家能写出一颗善的、温暖的,充满力量的心灵?那些读起来令人心惊肉跳的欲望故事中,有几个写到了灵魂深处不可和解的冲突?为现代人的灵魂破败所震动,被寻找灵魂的出路问题折磨的作家,那就更少了。
很多小说都成了无关痛痒的窃窃私语,或者成了一种供人娱乐的肤浅读物,它不仅不探究存在的可能性,甚至拒绝说出任何一种有痛感的经验。作家们只要一开始讲故事,马上就被欲望叙事扼制,根本无法挣脱出来去关心欲望背后的心灵跋涉,或者探索人类灵魂中那些困境。
欲望叙事的特征是,一切的问题最后都可以获得解决的方案,也就是获得俗世意义上的和解;唯独灵魂叙事,它是没有答案的,或者说它在俗世层面是没有答案的——文学就是探究那些过去未能解答、今日不能解答、以后或许也永远不能解答的疑难,因为这些是灵魂的荒原,是每一个人的生存都无法回避的根本提问。只有勇敢面对这样的根本提问,人才有可能成为内在的人,文学才能称之为寻找灵魂的文学,木心说:“五四以来,许多文学作品之所以不成熟,原因是作者的‘人’没有成熟。”确实,作家如果没有完成精神成人,文学所刻画出来的灵魂就肯定是单薄的。
当下时代,写作门槛已越来越低,各种方式流行的中国故事实在太多了,有些是满足于读者一种阅读的趣味,有些是消费性写作潮流的产物,但最值得倡扬的,还是完成了一种精神的那些中国故事。毕竟,一味地展示欲望细节、书写身体经验、玩味一种窃窃私语的人生,早已不再是写作勇气的象征;相反,那些能在废墟中将溃败的人性重新建立起来的写作,才是有灵魂的、值得敬重的写作。我相信后者才是中国文学精神流转的大势。要讲好中国故事,必须看到这一精神大势的变化,也唯有如此,在中国故事中所创适的中国形象,才是健全的、成熟的、真正有中国气派的。
(摘编自谢有顾《如何完成中国故事的精神》)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艺术上一味求新,缺乏中国特色,在内容选择上过于狭隘,缺少人格的光辉,是这些年中国故事讲述时的普遍误区。
B. 作家要对生活抱有“温情与敬意”、也要描绘、批判,避免沉陷于一己之私,这样才是宽广的视野,才能展示更广阔的人生。
C. 文学失去了影响人心正面力量是因为很多作家把现代生活普遍简化为欲望的场景,或者在写作中描写了精神的屈服感。
D. 中国当代小说不写值得珍重的人世,而写黑暗的心、欲望的景观、速朽的物质快乐,因为在作家们的视野里,已经没有多少值得珍重的事物了。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讲故事的人应该认真思考如何以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回应我们所处的时代,真正把握时代的潮流,直面人生的诸多难题。
B. 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写出人性的善良、人世的温暖,传达出人们美好的希望和梦想,通向深微的人心。
C. 如果一部文学作品的形象是丰富和复杂的,能带给读者痛感经验,那么就意味着该作家跳出了肤浅,完成了精神的成熟。
D. 重塑作家的灵魂,让其具有公正地对待历史和生活的眼光,才可能出现有灵魂的、值得敬重的写作,才可能讲出中国故事的风骨。
3. 下列选项,最能准确概括原文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
A. 讲故事的人以公正的眼光对待人、对待历史、对待生活,才能讲好中国故事。
B. 缺乏高远心灵和希望、梦想,精神视野残缺,就无法讲好中国故事。
C. 讲故事人要突破欲望叙事的扼制,上升为灵魂叙事,这样才能讲好中国故事。
D. 在废墟中将溃败的人性重新建立起来的写作,才是有灵魂,值得敬重的写作。
4. 请根据材料内容,为“欲望叙事”下一个定义。
5. 请简要梳理本文的论述思路。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央金归来
阿来
阿巴说:云丹来了。
云丹牵着的马背上坐着一个姑娘!
姑娘穿着粉红色的冲锋衣,围着白色丝质头巾,也从马背上仰起脸来向他微笑。
姑娘脸上的表情像夏日的天空一样迅速变幻,微笑过后,很快就乌云密布。这个美丽的姑娘好像还叫了他一声阿巴叔叔,然后就哭了起来。她没有哭出声来,只是两眼中的泪水像断线的珠子一样掉了下来。姑娘的脸上的表情,像是夏日暴雨将临的天空,乌云翻卷,表现出惊喜悲伤交织的好多种深浅浓淡。
你是……你是?
那声音像银铃振响:我是央金!姑娘坐在马背上,向阿巴扬了扬只剩半截的腿。
阿巴知道她是谁了。爱跳舞的,自己截掉了断腿的央金姑娘!
阿巴扑上去,脸挨着她的断腿:好姑娘,你回来了!
阿巴说话时,已经带着了哭声。他以为不会再有泪水,但此时眼眶已经被泪水充满。
姑娘弯下腰,笑着对他说:阿巴叔叔,我自己下不了马。
云丹从马的另一边把她的好腿抬起来,央金姑娘揽住阿巴的脖子,让阿巴把她从马背上抱下来。阿巴扶着姑娘在草地上坐好。阿巴注意到姑娘一直不往村庄那边看,她依然灿烂地笑着。等阿巴把一碗热茶端到她面前,她依然没往村子那边看上一眼,她还特意调整了一下坐姿,让自己背对着那座已成废墟的村庄。她依然在笑,她喝了一口茶,便抬起头来问阿巴:我漂亮吧?
她当然非常漂亮,眉眼间还带着她妈妈的神情,却比她妈妈更加生动,更加神采飞扬。涌到阿巴嘴边的话是:漂亮,漂亮,比你妈妈还漂亮!但话到嘴边,又咽回去了。地震后,这成了云中村人的本能,不是特殊的场合,尽量不提起那些逝去的亲人。阿巴经受不住这么青春艳丽的照耀,把脸转向了别处,转向了村子那个方向。
又有两匹马从山下上来了。云丹从这两匹马的马背上取下的是姑娘的东西:拐杖、假肢、轮椅,和几只色彩艳丽的大包。
央金姑娘摘了一枝蓝色的翠雀花,样子像一只只正要奋力起飞的小鸟的翠雀花在手里摇晃着,开始歌唱。她的歌声一会儿兴奋、欢畅,很快又变得孤独凄凉。
阿巴认出这个姑娘的第一反应是,她肯定会扑在地上大哭一场,他还准备好一套劝解的言辞,而她如此兴奋,如此喜气洋洋反倒让他无所适从了。他只好说:好姑娘,喝点茶,这么长的山路,嗓子里的小人儿一定渴坏了。阿巴说了一句云中村人才懂得的话。云中村人说饿,说渴时,会说,我嗓子里那个小人儿都想从我嘴里伸出手来要吃要喝了。这是云中村人都懂的一个切口,但央金姑娘没有反应。
她像是陷入了沉思一样。至少她脸上的表情是安静下来要想想什么问题的样子,陷入某种思绪的样子。
阿巴起身穿过野草齐腰的荒芜田野,从自己的小菜园里摘来了新鲜的西红柿。阿巴往村里去,又手捧着两个鲜红的西红柿回来,也没能牵动姑娘的目光往村子里看上一眼。只是在一小口一小口咬着西红柿的时候,她的双肩开始颤抖,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她就那样低着头,带着哭声说:谢谢叔叔,我又尝到家乡的味。
姑娘拿出了手机,把手机上的时间设计为倒计时的状态。上面的数字不断变化,松树上有细微的风声。樱桃树摇晃的枝头上有一只鸟蹲着,声声啼叫,姑娘仰起脸看天,她说:那些云多么漂亮。
那些云真是漂亮。底部平坦,上部像一座座山,舒卷无定的边缘被太阳照得闪闪发光。
阿巴和云丹突然明白,姑娘设定的时间是那个时间。十年前,大地震动毁灭一切那个时刻。于是,气氛立即变得庄严。还有三分钟的时候,姑娘手扶拐杖站起身来,第一次面朝云中村的废墟,迎面吹来的风使她·后背上的衣服鼓胀起来。静默。静默。时间一秒一秒走动。当那个时间点来到的时候,她扔掉了拐杖,用一只腿支撑着身体,开始舞蹈。那不是阿巴熟悉的云中村的土风舞,土风舞的每一个动作都代代相传。姑娘身体的扭动不是因为欢快,不是因为虔诚,而是愤怒、惊恐,是绝望的挣扎,身体向左,够不到什么。向右,向前,也够不到什么。手向上,上面一片虚空,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供攀缘,单腿起跳,再起跳,还是够不到什么。于是,身体震颤;于是,身体弯曲,以至紧紧蜷缩。双手紧抱自己,向着里面!里面是什么?温暖?里面有什么?明亮?那舞蹈也不过两分钟时间,只比当年惊天动地的毁灭长了不到一分钟时间,姑娘已经泪流满面,热汗和着泪水涔涔而下。
姑娘颓然倒在了地上。
喊她不应。摇晃她也不应声。姑娘双眼紧闭,牙关紧咬。这让阿巴记起了她被埋在废墟下时,也就是这个样子。那时,她的面孔糊满了泥浆,现在,这张脸苍白如纸。阿巴拿来调查队留下的水袋,对着她的脸喷了一口清冽的溪水。
姑娘睁开了眼睛。她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她用舌头把唇边的水卷进嘴里,说:好甜啊!
阿巴流泪了:央金姑娘,你就是云中村的溪水啊!
(节选自为纪念汶川地震十周年而作的长篇小说《云中记》,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透过阿巴之眼去看重返灾区的央金,反映了云中村人民在经历大地震后产生的巨大精神创伤和心灵痛苦,令人感伤。
B. 央金将跳舞的时间用手机设为“十年前,大地震动毁灭一切那个时刻”,说明灾难记忆横亘内心难以消除,而她准备面对。
C. 阿巴为人温厚,他既处处留心不让央金因回忆而伤心,又通过家乡“切口”及西红柿慰藉身体和心灵受到双重伤害的姑娘。
D. 小说结尾写阿巴说央金是“云中村的溪水”,赞美央金就像溪水那般清澈、纯真,主要体现了阿巴对她断腿的同情。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写央金“脸上的表情像夏日的天空一样迅速变幻”,这一比喻写出了她重回家乡时内心的激动、复杂。
B. 小说中“粉红色”“银铃振响”“鲜红”“啼叫”等表现色彩和声音的词语,既是富有诗意的环境描写,也反衬了人物内心的沉重悲哀。
C. 小说并未对云中村地震的惨状进行过多的描写,主要是借助人物少量回忆和重返地震现场的表现来反映昔日灾难之重。
D. 央金跳舞是小说节选部分的高潮,是央金内在激烈情绪的宣泄,描写时运用了一系列动词和富有节奏感的短句。
8. 小说前后多处交替写到了央金姑娘的“哭”与“笑”,请简要分析这些“哭”与“笑”的内涵。
9. 作家阿来曾说:“我愿意写出生命所经历的磨难、罪过、悲苦,但我更愿意写出经历过这一切后人性的温假。”请谈谈选文是如何实践作者“写出经历过这一切后人性的温暖”这一文学主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