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湖南省五市十校·2022届高三第二次大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时间:2021-12-27
湖南省五市十校·2022届高三第二次大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应当看到,中国视角的传统的审美一直是建立在农耕文化的基础上。当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时候,大自然的山川水流田畴不知不觉中就成为人们审美的一个关系对象。在和自然融为一体的过程中,人们渴望的山林的幽深、河流的婉转流长、植被的繁茂,都构成审美的影响因素。凝视和体悟对于传统审美而言无比重要。“中国自孔孟儒家至宋明理学家,重视内心生活修养,形成了古代一种特有的精神文明。”从绘画、音乐到舞蹈都和劳动,或者与超越劳动的静观体味审美相结合。漫长的劳作和相对悠然的生活情态导致了审美传统规则的形成。我们的认知传统,都建立在这种审美的基础之上。
中国视角的审美传统可以从中国文化中沉淀下来的几个词来解读。特别值得探讨的有所谓“对牛弹琴”的审美缺乏对象性、“相由心生”的审美内生性、“感同身受”的审美感应性、“悠然神会”的审美相通性等。其一,“对牛弹琴”强调审美需要修炼和教化,没有审美感知基础也就缺乏对象性呼应,再美的因素也难以被认同。中国审美期望的是彼此之间的对等感知,文人能够惺惺相惜、互相理解审美对象的美,是因为美自身具有魅力且超越了牛的木然。强化素养需要美育的培育,琴棋书画的修养成为古人文化的必然内容。其二,“相由心生”的审美内生性意指艺术作品创作的得失在于内涵,有怎样审美的根底就有怎样的创作呈现;作者是一个有修养、有一定审美感知度的人,作品就会呈现出自身美感。注重内涵其实也是对艺术作品进行审美的根本,《左传·昭公九年》谓:“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就是对于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的内在性决定的认知。无论是对于作品品相体现出的内涵高下,还是创作者自身呈现出的人格态度,都需深究到内在根底来认识,这也是中国审美的基础认识,所谓道术关系中“道”决定“术”的审美观的意义。其三,“感同身受”的审美感应性强调创作应有读者观众的呼应,作品惟妙惟肖地表现生活,而观赏者如痴如醉地获得奥妙,取得共振,这就是审美获得快感的所在。古文中不少谈及口技表演的出色以及对于观者有巨大吸引力就是证明,强调创作要能让人们从内在和形式上感知到作品的美感亲近性。其四,“悠然神会”的审美相通性,是从审美的高级阶段来确认,出色的创作无需解说,自有让人感知而滋润入心的美感,无论是语言还是形式,美好的东西让感悟瞬间体察或者体味理悟,美好具有无障碍的透射力从而能直达人心,实现犹如《易经》所言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效果。因此,审美者对于事物的美感悠然间认同并陶醉,证明审美的力量。上述阐释是在借助几个历经时代淘洗的言辞来说明传统审美的感知需要有审美的教养和教化,审美者内心的期待会生成审美期待和捕捉外化的可能,内心审美素养与审美对象相遇而产生审美感应,对于美的事物,人们获知其美而荡漾升华产生美感。
时代发展打破了传统审美的一些基础,现代审美突破长期以来对于审美的基本认知。工业化时代的生活和田园时代大不相同,基于传统的静观审美风习不得不接纳现实变化,产生适应当下文化环境的另外一种文化情调。古典的审美和浪漫,不得不转移到现实主义审美上。抽象的、装置的艺术越来越以形式的亮眼改变内涵的审美习惯,失去悠然心会和静观的美感,物质获取与迅疾变化对于心态的影响导致了审美的变化。网络时代的人们按捺不下的转换视角,将体悟和心领神会变成了奢侈欲望。网络时代的趣味时常是碎片的,自鸣得意的,喜欢所谓一言不合就“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的机趣,和改变传统语言的所谓“蓝瘦香菇”一难受就想哭带来的好笑的趣味,审美已经是浅尝辄止和一笑置之的品位。时代能造就足不出户就将一个“双十一”构建成火爆的抢购日,即刻获得的满足祛除了人们的想象,诗歌和远方成为奢望,哲学和冥想遭遇困难。虽然审美的传统依然在一些场域留存,但“采菊东篱下”的境界,“鸟鸣山更幽”的趣味,“清泉石上流”的味道,乃至于“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美感都不太可得。
(摘编自周星《审美三题:从中国视角审视美育的审美观念认知》)
材料二: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指出“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从中可以看到,除了对美育的传统理解,即美育是审美教育之外,还提出了美育是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这从育人方面更加全面地阐释了美育的价值,体现了育人价值的温暖和豁达,具有拓展性和主动性。这是当代中国文化和社会背景下,对美育的最新认识和表述,体现了新的高度和更为丰富的内涵。
(摘编自尹少淳《对美育的最新认识和刚性要求》)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理解审美对象的美是以审美感知基础为前提。
B.无论创作还是审美,都是以审美根底为根本。
C.受众审美认知特点决定了作品的内在和形式。
D.出色的创作具备直达人心、滋润人心的美感。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艺术源自生活,中国传统的绘画、音乐、舞蹈都与劳动相结合。
B.经过修炼、教化,形成审美感知基础,就能理解审美对象的美。
C.网络时代变化迅疾的特点使得人们不再拥有古典的审美和浪漫。
D.材料二中《意见》对于美育的表述拓展了人们关于美育的认知。
3.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材料一“‘相由心生’的审美内生性”阐述的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心有境界行则正。    B.诗文必穷而后工。    C.十八岁无丑女。    D.养颜必先养心。
4.从材料一看,“现实主义审美”呈现怎样的特点。(4分)
5.审美风习的形成、变革与时代背景联系紧密,请结合材料一、二予以具体阐释。(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大刘教妻
佟掌柜
老鸥回家的时候,脸色像猪肝,黑红黑红的。一进门,鞋往地上一甩,摘下口罩,把里面垫的三层纱布扔进垃圾袋,喷上84消毒液,扎好口,然后冲进卫生间关上门。
老鸥进门的脸色,大刘看在眼里,知道媳妇一定是在单位惹了气。
老鸥本名赵晓鸥,今年五十二岁,是长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会计。她平时说话粗声大气的,还好打抱不平,单位的同事都喊她老鸥。她不知道这是夸她多些还是损她多些,也不在意,谁喊老鸥她都应。
大年初一晚上,她正照顾卧病在床的老爸吃饺子,接到院长电话,“老鸥,局里发通知了,从明天开始,财务科长必须天天到岗。”
“什么情况?大年初二就上班?”
“现在疫情严重,各医院都要上报防疫物资,建立防疫物资库房管理制度。明天你来单位,有些具体问题还得跟你研究下。”
第二天一大早,老鸥早早来到单位。院长正在门口,看见她来了,说:“昨天局里通知,在我院成立全区唯一家发热门诊。为了避免医护人员和发热患者的更多接触,发热门诊设在大厅入口处。”他指了指对面的收款处,“收款处这些天一定不要有人离岗。”
老鸥一听,眉头皱起来。年前,收款处两个人请假回家探亲,还有一个孕妇,特殊时期她想上班也不能让她上啊。
她咬咬牙,这时候不能说困难,自己顶个白班就是。“领导放心,财务科不会给领导添乱。”
从初二开始,老鸥的单位基本停诊,但有不少人来问这问那,也有发烧患者前来就诊的,虽然都被送去市级医院了,但她总觉得有病毒飞出来。一天洗手、消毒无数次,本来就粗糙的手背,如今更像起了皮,摸着都刺手。她很害怕,别因为自己不小心被传染,再把别人传染上。
一晃十多天过去了。前天老鸥跟大刘说:“官方发文要给疫情补助了,按二线算这十多天还能给2000多元。钱到手给女儿买件衣服,过年都没舍得给她添新衣。”
晚上,俩口子关紧卧室的门,大刘压低声问她:“媳妇,受啥气了?看你进屋那脸,跟猪肚子似的。
“太气人了!疫情补助没我们啥事!做表的时候,我心里这个堵。一线医护人员,给多少都应该,这没啥说的。我生气的是,天天让我们上班,咋到给钱的时候没有我们了?不给其实也没什么,那咋有的管理人员有?再说,没有我们可以,收款处应该有啊!”老鸥紧压着心中的怒气,声音都有些走调。
“你跟院长喊了?”
“喊了,要不得憋死我!”
“院长说啥了?”
“他没搭理我。看着我喊了半天。”
“你呀,怪不得成大姑娘,也就我娶你……”
“滚!你说气人不气人,我生气不对吗?”
“老鸥,我必须得说你,你的性子还得收!这样下去我真怕你不能陪我到老。这是什么时候?跟那些遇难的人比,这点事算个什么事?你再想想那些公交车司机、快递小哥、买菜的店员,谁给他们补助?你说你喊完有用吗?能改变这个结果吗?抬头三尺有神明,咱们老百姓,不给国家、政府、单位、别人添乱,做好自已就好。”
老鸥眨巴着眼睛,久久没说话。好半天,叹了口气,把后背给了大刘。
“睡吧,明天我还得早起上班呢。’
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第一段对老欧外貌、动作的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老鸥的心情,她因为怒火中烧而失去理智。
B.照顾卧病在床的老爸,过年没给女儿买新衣服,看似闲笔,却都是为塑造老鸥这个人物形象服务的。
C.老鸥上班时觉得有病毒飞来,不断洗手消毒,口罩里垫三层纱布,是担心自己被传染影响身体健康。
D.大刘“不给国家、政府、单位、别人添乱,做好自己就好”的思想体现了“独善其身”的处世哲学。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在选材上紧扣现实生活,选择普通人的生活琐事,以小见大,来表现为人处世的大道理。
B.小说塑造人物手法多样,除正面描写外,还通过大刘、院长等其他人物的衬托塑造老鸥形象。
C.小说采用倒叙手法,开头即描写老鸥生气,后文再揭示生气原因,先抑后扬,使情节有起伏。
D.佟掌柜擅长长事短叙,能巧妙地把多余东西剔除,使情节更为紧凑,本文就体现了这一特点。
8.没有矛盾就没有小说,本文围绕老鸥写了哪些矛盾?(4分)
9.囿于篇幅限制,小说往往“把艺术的打击力量放在最后”,本文结尾一段有何妙处?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6分)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