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海南省2022届高三学业水平诊断考试(三)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时间:2022-03-16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匈奴降者言:“月氏故居敦煌、祁连间,为强国,匈奴冒顿攻破之。老上单于杀月氏王,余众遁逃远去,怨匈奴,无与共击之。”上募能通使月氏者,汉中张骞以郎应募,出陇西,径匈奴中,单于得之,留骞十余岁。骞得间亡,乡月氏西走,数十日,至大宛。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为发导译抵康居,传致大月氏。大月氏太子为王,既击大夏,分其地而居之,殊无报胡之心。骞留岁余,竟不能得月氏要领,乃还,复为匈奴所得。留岁余,会匈奴国内乱,骞乃与堂邑氏奴甘父逃归。上拜骞为太中大夫。骞初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元鼎二年。浑邪王既降汉,汉兵击逐匈奴于漠北,自盐泽以东空无勾奴,西域道可通。于是张骞建言:“乌孙王昆莫本为匈奴臣,后兵稍强,不肯复朝事匈奴,勾奴攻不胜而远之。今单于新困于汉,而故浑邪地空无人。今诚以厚币赂乌孙,招以益东,与汉结昆弟,其势宜听。既连乌孙,自其西大夏之属皆可招来而为外臣。”天子以为然,拜骞为中郎将,将三百人,马各二匹,牛羊以万数,赍金币帛直数千巨万,多持节副使,道可便,遣之他旁国。骞既至乌孙,昆莫见骞。骞谕指曰:“乌孙能东居故地,则汉遣公主为夫人,结为兄弟,共距匈奴,匈奴不足破也。”乌孙自以远汉未知其大小素服属匈奴日久且又近之其大臣皆畏匈奴不欲移徙骞留久之不能得其要领因分遣副使使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于阗及诸旁国。乌孙发译道送骞还,使数十人,随骞报谢,因令窥汉大小。是岁,骞还,到,拜为大行。后岁余,骞所遣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域始通于汉矣。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乌孙自以远/汉未知其大小/素服属匈奴日久/且又近之/其大臣皆畏匈奴/不欲移徙/骞留久之/不能得其要领/
B. 乌孙自以远/汉未知其大小/素服属匈奴日久/且又近之/其大臣皆畏/匈奴不欲移徙/骞留久之/不能得其要领/
C. 乌孙自以远汉/未知其大小/素服属匈奴日久/且又近之/其大臣皆畏匈奴/不欲移徙/骞留久之/不能得其要领/
D. 乌孙自以远汉/未知其大小/素服屈匈奴日久/且又近之/其大臣皆畏/匈奴不欲移徙/骞留久之/不能得其要领/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单于,汉朝时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后也可用“单于”泛指外族首领。
B. 元鼎,年号。年号是古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一种名号,先秦至清皆有年号。
C. 节,旄节,多以竹为杆,上缀以旄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常持节。
D. 大行,文中指接待宾客的官吏,相当于外交官员,张骞二度出使西域后被封为大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月氏国王被匈奴单于杀死,月氏人对此心生怨恨,却找不到一起攻打匈奴的人,此时汉武帝招募能出使月氏国的使者,汉中人张骞应募出使。
B. 张骞出使经历坎坷,被匈奴长期扣留,后匈奴内部混乱,张骞与甘父找到机会逃出,回到汉朝,此时他被困匈奴已达十三年之久。
C. 张骞认为应当趁着汉军新败匈奴单于的时机,与乌孙联合,这样乌孙西面的大夏等国都可以招来成为汉的藩臣,汉武帝采纳了张骞的建议。
D. 张骞到达乌孙国后,向乌孙王昆莫传达了汉武帝的谕旨,希望汉与乌孙结为兄弟之国,共同抗拒匈奴,这样匈奴一定会被打败。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骞留岁余,竟不能得月氏要领,乃还,复为匈奴所得。
(2)今诚以厚币赂乌孙,招以益东,与汉结昆弟,其势宜听。
14. 汉武帝最初派遣张骞出使月氏的本意是什么?文中张骞出使西域最终的成效如何?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重过旧学山寺
文同
当年读书处,古寺拥群峰。
不改岁寒色,可怜门外松。
有僧皆老大,待客转从容。
又下白云去,楼头敲暮钟。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诗人怀着深情向读者点明,眼前之地正是自己早年读书的地方,照应了题目。
B. 次句展示了广阔而富有立体感的画面,一个“拥”字真切地写出了寺院房屋之多。
C. 颈联隐含对比,当年寺中僧人如今年纪都已变大,待人接物的方式也与以前不同。
D. 本诗空灵中含幽思,淡雅中见深沉,语言省净浑然,具有独特的风格。
16. 诗歌颔联为什么要写到老松?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人通过六种典型夔州秋天景物,勾勒出一幅肃杀、凄凉的秋景图。
(2)《五代史伶官传序》中,表示忧虑辛劳和安闲享乐导致的结果完全不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管弦”本是中国传统乐器中的管乐和弦乐的统称,古代诗文中常以“管弦”代指音乐来抒发情感,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篇清华贫困生的匿名自白曾受到广泛关注。从研一开始,他每个学期拿出3200元,资助了4名家乡希望小学的孩子。文章直抵人心,相关评论区的敬佩与赞誉之声更是      。提到“贫富”二字,人们恐怕最先想起的还是那圆形方孔的小物件,或是那张红红的嵌着金线的票子。的确,物质占有的多寡从来都是评判一个人贫富的硬性标准,      这种标准正变得更加“现实”。     唯“物质”论大行其道,以至于人的发展前景在很大程度上被迫与物质挂了钩。
无论是凿壁偷光的古之圣贤,还是如今艰难求学的清华学子,他们都在用自己的倔强纠正着人们对于“贫富”的固有定义。古人道:“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其实,对于“贫富”的定义已是      ,一味钻语义上的牛角尖并没有太大意义。因此文明在进步,人们有更加美好的生活的向往,不妨我们在“贫富”之上增添一些注脚,丰富它的含义。让精神文明与道德品质在社会“贫富”评判标准中占多一些比重,让物质贫乏者在进行自我定位时不再被“贫困”限制了发展的空间。
18. 下面填入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 经久不息 可是 因此 旧话重提
B 不绝于耳 可是 其实 旧话重提
C 经久不息 并且 其实 老调重弹
D 不绝于耳 并且 因此 老调重弹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因此文明在进步,人们有更加美好的生活的向往,我们不妨在“贫富”之上增添一些注脚,丰富它的含义。
B. 但是文明在进步,人们有对更加美好的生活的向往,我们不妨在“贫富”之上增添一些注脚,丰富它的含义。
C. 可是文明在进步,人们有更加美好的生活的向往,我们不妨在“贫富”之上增添一些注脚,丰富它的含义。
D. 因此文明在进步,人们有对更加美好的生活的向往,不妨我们在“贫富”之上增添一些注脚,丰富它的含义。
20.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贫富”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中医建议应按照人的身体时间节律来安排作息,让各系统能够恢复正常的“运行节奏”。
B. 洛克菲勒是美孚石油公司创办人,美国历史上最富有的人,是世界公认的“石油大王”。
C. 古人写文章有个要求——有物有序,“有物”就是有内容,“有序”要求有条理。
D. 极少数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精英”分子,极力淡化社会主义民主,其用心极其险恶。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历史记载的____________。明洪武年间,在江西庐陵出土一尊特大铁十字架,上铸有三国时代孙权赤乌年号。在铁十字架上铸有艺术精美的对联:“四海庆安澜,铁柱宝光留十字;万民怀大泽,金炉香篆蔼千秋。”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桃符等,是一种对偶文学。____________,写新春祝福的叫春联,祝福生辰盛典的叫寿联,贺喜升迁、结婚的叫喜联。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春联,____________。有学者经过考据认为用红纸书写始于明代早期,明太祖朱元璋在除夕之日让朝中官员家家都贴红纸春联,以示万象更新。2005年,中国国务院把贴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2. 2021年12月30日是某高中建校20周年校庆日,又喜迎元旦。学校团委开展“迎校庆·迎新年”对联征集活动,请你作为班级代表拟写一副参赛对联。要求仄起平收,不写横批。
四、写作(60分)

上一页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