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海口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学生学科能力诊断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时间:2022-05-10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魏顺甫传
[明]王世贞
魏顺甫者,名裳,世为蒲圻人。大父溶邻水令,以治称。季子正蒙,曰中宪君,顺甫父也。顺甫十六试,诸生高等。是时廖学士雅自负博而辨,又贵倨也,所引说经史连拄诸生口,独顺甫避席奏对不穷。盖又十余年而举乡试,又四年而成进士,授刑部山西司主事。始与予及李于鳞①辈游,而好为古文词。顺甫性高简,无所过从,所过从必于鳞。甫莅事而宽大。决大狱,察其情,稍有间者,即为谳语著于牍以授御史,故于守济南益敏练有声。是时寇蜂起齐鲁间。顺甫奋身往,悉逮豪,置之理,于是伏田尽出,而小户得足食,无困徭矣。岁癸酉九月,余起家为楚按察使,以书报顺甫。顺甫来武昌而余有岭南迁且发顺甫追及之夜饮于汉阳之晴川阁俯视二江环流挟月如璧意欢甚,谓余曰:“自吾登天门视日出,而于鳞实偕并,是乐为再哉!弗可三矣。”余少于顺甫七岁,而须发强半白;顺甫甚鬒,气充然若少年子。余谓:“大匠庀楚材殆遍,将无及子耶?”笑弗答。顺甫为人温温长者,而性特介,于取予辨毫发不苟。所善如于鳞、徐子与,顺甫皆兄事之。所最庄事于鳞,亦以于鳞故,推东郡谢生。一日,谢生恨于鳞,数其郡不法事,众默然。顺甫独前质曰:“为先生见之耶?抑闻之人耶?”生遽曰:“亦闻之人耳。”顺甫曰:“于鳞之善先生,天下莫不闻,先生宜得之久。今以人言而遂信之,则不明;有所闻而不以告于鳞,则不忠;不以告于鳞而告之士大夫显者,则不厚。裳请改事矣。”遂拂衣去。谢生谮乃败。赞曰:夫以顺甫之便吏治,不苟取予,又温温长者,其才行足蔽官而竟不达,何也?或谓顺甫死已耳,不死将有所为,士固未可知。
(节选自《弇州山人四部稿》)
[注]①李于鳞;明代著名文学家李攀龙。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顺甫来武昌/而余有岭南迁/且发/顺甫追及之/夜饮于汉阳之晴川阁/俯视二江/环流挟月如璧/意欢甚/
B. 顺甫来武昌/而余有岭南/迁且发/顺甫追及之/夜饮于汉阳之晴川阁/俯视二江环流/挟月如璧/意欢甚/
C. 顺甫来武昌/而余有岭南迁/且发/顺甫追及之/夜饮于汉阳之晴川阁/俯视二江环流/挟月如璧/意欢甚/
D. 顺甫来武昌/而余有岭南/迁且发/顺甫追及之/夜饮于汉阳之晴川阁/俯视二江/环流挟月如璧/意欢甚/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季子,古代泛指年龄最小的一个儿子,中国古代兄弟排行,常以伯、仲、叔、季作次序。
B. 乡试,科举考试之一,明、清两代每三年考一次,考中的称举人,第一名称为“会元”。
C. 徭,即徭役,中国古代统治者强迫平民从事的无偿劳动,包括力役、杂役、军役等。
D. 癸酉,文中是干支纪年。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顺序相互配合可用来纪年、纪月等。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魏顺甫在青年的时候便展现出非凡的才华,十六岁参加考试取得优异成绩;面对傲慢的廖学土,魏顺甫凭借丰富的学识对答如流。
B. 魏顺甫宽大处理事件,对于大案件总是务求断决准确,详细审察,如有问题,将议罪的话上报御史,这为他赢得了声望。
C. 任济南太守时,面对蜂拥而起的贼寇,魏顺甫不顾自身安危前往,以强有力的措施进行处置,维护了地方安定,保护了百姓利益。
D. 魏顺甫通过科考步入仕途,曾任刑部山西司主事等职,虽富有治理地方的才能,却因早逝而不能才尽其用,作者也为此感到惋惜。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少于顺甫七岁,而须发强半白;顺甫甚鬒,气充然若少年子。
(2)顺甫为人温温长者,而性特介,于取予辨毫发不苟。
14. 魏顺甫是如何对待恶意污蔑李于鳞(李攀龙)的东郡谢生的?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贺新郎·秋晓
蒋捷①
渺渺啼鸦了。亘鱼天,寒生峭屿,五湖秋晓。竹几一灯人做梦,嘶马谁行古道。起搔首、窥星多少。月有微黄篱无影,挂牵牛数朵青花小。秋太淡,添红枣。
愁痕倚赖西风扫。被西风、翻催鬓鬒,与秋俱老。旧院隔霜帘不卷,金粉屏边醉倒。计无此、中年怀抱。万里江南吹箫恨②,恨参差白雁横天杪。烟未敛,楚山杳。
【注】①蒋捷,咸淳十年进士。这首词应作于南宋亡后。词人当时流寓苏州,隐居太湖。②春秋时伍子胥于吴市吹箫向人乞讨,后指沿街乞讨。
15. 下列对这首宋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竹几”两句写词人灯下凭靠竹几小睡做梦,“一灯”“嘶马”“古道”等显示词人孤单寂寞。
B. 下片前三旬通过景物烘托,肖像描写,表现时光流逝,年华渐老,词人忧愁也更加浓重。
C. “旧院”二句回忆以前生活,室内挂着绣帘,遮住寒霜,在绘饰的屏风旁醉倒,生活何等惬意。
D. 下片结尾写词人更希望烟雾轻笼,楚山杳远迷蒙,以避免看到大雁南归而感伤自己流寓苏州。
16. 该词题目为“秋晓”,上片是如何表现“秋晓”的?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从苏轼的《石钟山记》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启示:治学做事要有严谨的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态度是不可取的。
(2)李贺《李凭箜篌引》中,以声摹声、构思奇特,并使用通感手法将箜篌的乐声描摹得立体可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多情”一词常常用来指一个人感情丰富,多愁善感,“多情”也频繁古诗词中出现,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北京冬奥会上,勇夺金牌的奥运健儿( )。赛场外,吉祥物“冰墩墩”也一举成为“顶流”,赢得了不少粉丝的喜爱。“冰墩墩”到底有多火?位于北京王府井工美大厦的北京2022官方特许商品旗舰店店外,热情的消费者排起数百米长队。店内,“冰墩墩”造型产品前( )。
( ),冰墩墩是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的吉祥物。其外形是将熊猫形象与富有超能量的冰晶外壳相结合,体现了冬季冰雪运动和现代科技特点。吉祥物“冰墩墩”名字中的“冰”,寓意纯洁、坚强,是冬奥会的特点。而“墩墩”,则意喻敦厚、健康、活泼、可爱,象征着①___________。“冰墩墩”头部外壳造型取自冰雪运动头盔,装饰色彩光环,其灵感源自北京冬奥会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流动的明亮色彩线条象征着冰雪运动的赛道和5G高科技。左手掌心的心形图案,代表着②___________。整体形象酷似航天员,寓意③___________。
随着冬奥会的举行,“冰墩墩”的人气急剧上升,出现了“一墩难求”的盛况。表面上固然与冬奥会与春节交融的喜乐氛围相关,但其背后却彰显中国文化的软实力。其实,北京冬奥会上的中国文化元素( )。从会徽到吉祥物,从奖牌到体育图标……系列北京冬奥会的设计,不仅让全世界再次感受到中国文化,更展示着一个生机勃勃的当代中国形象。难怪有人说,小小的“冰墩墩”,承载着大使命。
18.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备受青睐 人头攒动 尽人皆知 触目皆是
B. 备受关注 人头攒动 众所周知 无处不在
C. 备受关注 熙熙攘攘 尽人皆知 无处不在
D. 备受青睐 熙熙攘攘 众所周知 触目皆是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系列北京冬奥会的设计,不仅让全世界再次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还展示着一个生机勃勃的当代中国形象。
B. 北京冬奥会的系列设计,既让全世界再次感受到中国文化,也展示着一个生机勃勃的当代中国形象。
C. 北京冬奥会的系列设计,既让全世界再次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也展示着一个生机勃勃的当代中国形象。
D. 系列北京冬奥会的设计,不仅让全世界再次感受到中国文化,更展示着当代一个生机勃勃的中国形象。
20. 材料第二段主要阐释了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造型的设计理念,请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解释“冰墩墩”的寓意,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山中的雨说走就走,正如它说来就来。雨散云收,天色复明,七彩的晚霞盘桓于天际山巅,晕染出一个绚烂的山中黄昏。山色明媚,草木扶疏,晚气沁凉,一天美好的乐章于瑰丽缱绻中徐徐落幕。我沿龙潭溪随意游走。吃水更深的龙潭溪,将一把竖琴揣入怀中,"铮淙,铮淙,铮淙铮淙,铮铮淙淙",将铿锵的足音反复修饰,把一场山雨的慷慨馈赠及时奉送远方——或盈或仄的龙潭溪,从来不截不取,也从来不蔓不枝,只把山中心意尽悉奉送远方,这是一脉流水的坤德。溪岸的菜园里,辣椒抖落雨滴站直腰身,大豆挤挨着相互舔舐,芋头摊开圆叶摇滚水珠,丝瓜、苦瓜、豆角……以攀爬的姿势展现生命与收获;再远一些,零星穿插的几片晚禾在痛饮中精心酝酿即将展开的灌浆;更远一些,青黛色的山峦细致涂抹着湿润又浓稠的背景……
21. 下列各句中的分号,和文中画波浪线处的分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人还没看见,已经先听见歌声了;或者人已经转过山头望不见了,歌声还余音袅袅。
B. 昨天夜里下了一场雨,人们都以为可以凉快些;谁知没有凉快下来,反而更热了。
C. 特聘教授的岗位职责为:①讲授本学科的主干基础课程;②主持本学科的重大科研项目;③领导本学科的学术队伍建设。
D. 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
2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雨停了,天又亮了,天边的山巅上出现了晚霞,黄昏降临了。”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四、写作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原载于《检察日报》)
请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上一页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