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学生学科能力诊断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时间:2022-05-10
参考答案
1.D A.逻辑错误。B.因果颠倒。C.曲解文意。
2. C “目前一些地方将美育列入中考,说明美育已得到充分的重视”错。推断过于绝对。
3.B 根据材料一第一段“西方人有一句恒言说:‘艺术是解放的,给人自由的。’这句话最能见出艺术的功用,也最能见出美育的功用”可知,材料一主要是谈艺术和美育对人的解放。A.鲁迅通过观看电影这种艺术审美方式,见到了曾经所不了解的国人的惨痛遭遇和其他国人观众的冷漠反应,引起内心的震荡.证明美育带来了眼界的解放。C、D选项都能证明艺术(音乐、写作)和美育能带给人情感解放,使人从痛苦中解脱出来。B.是说朱自清本身的品质,不符合材料一观点。
4. ①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首段提出中心论点,中间三段从三个方面进行阐释,最后一段总结升华,层次分明,结构严谨。②文章运用引用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对所要论证的问题加以分析论证,具体有力。
5. ①国家层面:高度重视美育工作并制定相关政策,为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提出指导意见。②学校层面:要充分认识学校美育在整个教育改革发展中、在整个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不能仅仅把学校的艺术教育课程当成一个艺术活动,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③学生层面:认识到美育对人的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美育打磨自己的言谈举止和礼仪规范,甚至更加高尚的道德层面,力争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④社会层面:要从思想观念上认清美育的地位和价值,并且要对学校美育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6. C “那些来游湖的富绅、贵客、公子、小姐们对西湖船座位的变化起到关键作用”因果关系不成立,文中说“这料想是船家营业竞争愈趋厉害……”,且从“19世纪末的颓废主义的精神……养了一种贪闲好逸的风习”来看,“他们……影响了世风”也不对。
7.B “每次都细致全面地描写了座位的质料、形状、颜色等”说法错误,并不是每次都细致全面地描写了这些方面。如写躺藤椅就没有写形状和颜色。
8. ①沙发半软半硬,还有弹簧,的确使人坐得很舒服,但它不适合作为游船的座椅。②西湖船座位只会一味迎合世俗,失掉了其应有特质,突出了西湖船沙发座位代表的贪闲好逸的世风对世人产生的恶劣影响,表现了作者对世风日下的担忧。
9. 第一问:①最初的座位藤穿木框椅与整只船色彩协调,使用起来也极为合适。②后来变为全藤长椅,虽比以前舒服,但使船的整体形式与质料缺乏统一。③再后来的躺藤椅一味追求舒懒,呈现出病态。④最后变为沙发,与船整体不协调,奢华之风令人生厌。
第二问:西湖船座位形式变化实则是当时奢华、颓废、好逸恶劳的社会风气盛行的缩影,社会不同阶层间矛盾冲突加剧的表现,所以作者说“愈变愈坏”。
10. C
11.B “第一名称为‘会元’”错,乡试的第一名称为“解元”,会试的第一名才称为“会元”。
12. D “却因早逝而不能才尽其用,作者也为此感到惋惜”错。
13. (1)我比顺甫年轻七岁,但胡须头发多半都白了;顺甫的头发却黑而浓密,精气充沛得好像少年。
(2)顺甫为人温厚、德高望重,而性格十分耿介,对于获取和给予的事辨识得很清楚,一点也不马虎。
14.①首先,当面质问谢生指责李攀龙的话从何而来;②接着,阐明李攀龙对谢生的恩情,对他不薄,并从遇事不清楚、对朋友不忠、为人不厚道三个层面阐明道理,指责谢生;③最后,以实际行动“拂衣去”表达对其的鄙弃不满。
参考译文:
魏顺甫名裳,世代是蒲圻人。他的祖父魏溶做过邻水县令,凭借治理政绩著称。魏溶的小儿子正蒙,被人称为中宪君,他就是顺甫的父亲。顺甫十六岁参加考试,在诸生中成绩优异。这时有位廖学士向来自负博学有辩才,加之地位尊贵,举止做慢,他所引用的经史接连驳倒了很多儒生的观点,只有顺甫离开坐席对答不停歇。过了十多年参加乡试,又过四年考中进士,被授予刑部山西司主事。开始,顺甫跟我、李攀龙一起交往,喜爱古文词。顺甫性格清高孤傲,交往不多,相互往来最多的是李攀龙。顺甫处理事情宽大,决断大的案件,审察详情,稍有不合,就将审案议罪的话写在案牍上交给御史,所以在济南太守的职位上更加机敏干练有声望。这时贼寇在齐鲁之间蜂拥起事。顺甫奋不顾身前往此地,将豪强全部逮捕,并将他们交给司法部门,于是民间隐藏的田地全部显示出来,因而平民百姓大多得到了充足的粮食,再也不会被徭役困扰。癸酉年九月,我被征召为楚按察使,写信告诉顺甫。顺甫来到武昌,我即将去岭南。出发前,顺甫赶过来见我。两人一起在汉阳的晴川阁夜饮。俯身观赏二江环绕着晴川阁流淌的景象。明月如璧。我们内心很快乐,他对我说:“自从我登上天门看日出,与李攀龙一次,与你是第二次,这样的快乐有两次了!不可能有第三次了啊。”我比顺甫年轻七岁、但胡须头发多半都白了;顺甫的头发却黑而浓密,精气充沛得好像少年。我对他说:“你才华备具,楚地人才都有机会出人头地,莫非该轮到你了?”他笑而不答。顺甫为人温厚、德高望重,而性格十分耿介,对于获取和给予的事辩识得很清楚一点也不马虎。魏顺甫交往的好友如李攀龙和徐子与,顺甫用对待兄长的礼节与他们交往。他最尊敬的是李攀龙,也因为李攀龙的原因,推重东郡的谢生。一天,谢生不满李攀龙,在背后多次指责李攀龙,大家默然。只有顺甫上前质问他:“你说的这些事是亲眼所见,还是从别人那里听来的?”谢生立即说:“我是从人家那里听来的。”顺甫说:“李先生对你好,天下没有人不知道,先生也一直知道。现在你因为听到别人的话就马上相信,说明你这人遇事不清楚;听到了这些话而不告诉李先生,你对朋友不忠;不把这些事告诉李先生而告诉其他的人无端败坏先生的形象,你这人不厚道。我魏裳请你改正过失。”于是拂衣而去。谢生的诬陷未能成功。赞曰:凭借顺甫的治理能力,对财物不随便取予,性格温厚诚实,他的才华足以胜任而最后不能发达,这是为什么呢?有人说,这可能是顺甫去世太早,如果不死,应该有大作为,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也未可知。
15.D “写词人更希望烟雾轻笼,楚山杳远迷蒙,以避免看到大雁南归而感伤自己流寓苏州”错误。“烟未敛,楚山杳”是景物描写,不是“词人更希望……;词人嫉恨大雁南归,而自己流寓苏州,不是“避免看到大雁……”。
16. ①视听结合。清晨听见寒鸦传来悠远、渺茫的声音,看见天空中泛起一片鱼肚白,陡峭的岛屿被寒气笼罩;天微明,连竹篱的影子也难见到,竹篱上挂着几朵小牵牛花。
②人物活动(细节描写)。词人小睡之后早早醒来,起身搔着头,看天上点点残星。
③使用典型意象。淡黄的月光、几朵青色的牵牛花、红枣等,通过典型意象体现出“秋晓”。
17.①. 事不目见耳闻 而臆断其有无 ②.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③.多情应笑我 ⑥. 早生华发
18.B 第一空,备受关注:受到所有相关人士的关注。备受青睐:青睐,指对人喜爱或重视。形容非常受重视。从前后语境来看,这里侧重“勇夺金牌的奥运健儿”受到广泛关注,因此用“备受关注”更恰当。第二空,人头攒动:人很多,且频繁地移动。一般用于形容某个地方人口密度大。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由前面“排起数百米长队”等可知,这里不是形容场面热闹,而是强调人很多,因此用“人头攒动”更恰当。第三空,众所周知:大家普遍知道的。尽人皆知:所有的人都知道。强调人所共知,不必多说。从语境和社会实际情况来看,用“众所周知”准确。第四空,触目皆是:眼睛所见到的都是。形容极多。无处不在:无论什么地方都有,形容数量之多和存在的范围极大。从后面“从会徽到吉祥物,从奖牌到体育图标……”可知,这里侧重说用到的地方多,范围广,故填“无处不在”更恰当。
19. C
20. ①运动员强壮的身体(或:运动员坚韧的意志;或:鼓舞人心的奥林匹克精神)
②主办国对全世界朋友的热情欢迎
③创造非凡、探索未来
21.D 文中分号的作用是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关系的分句之间的停顿。A.表示选择关系之间的停顿。B.表示转折关系之间的停顿。C.用于分项列举的各项之间。D.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关系的分句之间的停顿。
22. ①原句中“雨散云收,天色复明”,使用四字词语,音调和谐,朗朗上口,且富有文采,和整个文段的语言风格更协调;改句口语色彩较重,与整个文段语言风格不协调。②原句中用“七彩”“绚烂”突出黄昏的色彩感,“晕染”和“盘桓”赋予景物动态的画面感,生动形象;改句表现力不足。
23.这是一道漫画类材料作文题。
漫画中,坐在婴儿车里的人,戴着眼镜,手拿毕业证,说明他其实已经成人,早已具备自力更生的能力。但他却依然坐在淋不着雨的婴儿车里,由年迈的父母推着他前进。而漫画中的文字“风吹不着,雨淋不着,还有二老管着,你说,我出去干什么?”显而易见,这则漫画讲述的是“啃老”的话题。
“啃老族”有谋生能力,却仍未“断奶”,得靠父母供养。考生要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现在的啃老族的诞生多半是因为儿时父母过于溺爱的行为而导致的,大多数啃老族们因为从小依赖父母习惯了,失去了在生活中和社会上独立自理的能力,而且也养成了懒惰和只接受别人的劳动果实的习惯,因而长大了还只会在父母的羽翼下生活。考生还可以分析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从家庭的角度来看,应该给孩子独立成长的空间和机会,不要溺爱,不要包办,对于未成年的孩子,要刻意让他们承担一些责任,不要事事代劳,对于“啃老”的大学生,家长不妨放下架子,向孩子直言,以前对孩子的爱已经帮助孩子达到了目标,现在是他们自己起飞的时候了,给他们勇气,并教给他们方法;从孩子的角度来看,这些“啃老族”的生理成熟了,但心理却还没有经受过社会的磨砺,“啃老族们”应该树立个人理想、建立起积极的情绪、提高自尊水平、掌握解决社会复杂问题的技巧和对结果多角度的分析能力。考生可以按照概括现象——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后果——给出解决的方法或建议的思路展开。从文体来看,材料没有限定文体,考生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作文,如写作议论文,要有明确的观点,有清晰的思路;如写作记叙文,在写作中要注意所叙之事必须真实感人,把握好感情基调,主题要积极向上,注意在行文中将一些真实细腻的情感生动细腻地描写出来;要叙议结合,在叙事中恰当地穿插抒情议论,深化主题。
立意:
1.孩子啃老,谁的责任?
2.给孩子成长的空间。
3.自强自立,拒绝啃老。
1.D A.逻辑错误。B.因果颠倒。C.曲解文意。
2. C “目前一些地方将美育列入中考,说明美育已得到充分的重视”错。推断过于绝对。
3.B 根据材料一第一段“西方人有一句恒言说:‘艺术是解放的,给人自由的。’这句话最能见出艺术的功用,也最能见出美育的功用”可知,材料一主要是谈艺术和美育对人的解放。A.鲁迅通过观看电影这种艺术审美方式,见到了曾经所不了解的国人的惨痛遭遇和其他国人观众的冷漠反应,引起内心的震荡.证明美育带来了眼界的解放。C、D选项都能证明艺术(音乐、写作)和美育能带给人情感解放,使人从痛苦中解脱出来。B.是说朱自清本身的品质,不符合材料一观点。
4. ①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首段提出中心论点,中间三段从三个方面进行阐释,最后一段总结升华,层次分明,结构严谨。②文章运用引用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对所要论证的问题加以分析论证,具体有力。
5. ①国家层面:高度重视美育工作并制定相关政策,为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提出指导意见。②学校层面:要充分认识学校美育在整个教育改革发展中、在整个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不能仅仅把学校的艺术教育课程当成一个艺术活动,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③学生层面:认识到美育对人的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美育打磨自己的言谈举止和礼仪规范,甚至更加高尚的道德层面,力争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④社会层面:要从思想观念上认清美育的地位和价值,并且要对学校美育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6. C “那些来游湖的富绅、贵客、公子、小姐们对西湖船座位的变化起到关键作用”因果关系不成立,文中说“这料想是船家营业竞争愈趋厉害……”,且从“19世纪末的颓废主义的精神……养了一种贪闲好逸的风习”来看,“他们……影响了世风”也不对。
7.B “每次都细致全面地描写了座位的质料、形状、颜色等”说法错误,并不是每次都细致全面地描写了这些方面。如写躺藤椅就没有写形状和颜色。
8. ①沙发半软半硬,还有弹簧,的确使人坐得很舒服,但它不适合作为游船的座椅。②西湖船座位只会一味迎合世俗,失掉了其应有特质,突出了西湖船沙发座位代表的贪闲好逸的世风对世人产生的恶劣影响,表现了作者对世风日下的担忧。
9. 第一问:①最初的座位藤穿木框椅与整只船色彩协调,使用起来也极为合适。②后来变为全藤长椅,虽比以前舒服,但使船的整体形式与质料缺乏统一。③再后来的躺藤椅一味追求舒懒,呈现出病态。④最后变为沙发,与船整体不协调,奢华之风令人生厌。
第二问:西湖船座位形式变化实则是当时奢华、颓废、好逸恶劳的社会风气盛行的缩影,社会不同阶层间矛盾冲突加剧的表现,所以作者说“愈变愈坏”。
10. C
11.B “第一名称为‘会元’”错,乡试的第一名称为“解元”,会试的第一名才称为“会元”。
12. D “却因早逝而不能才尽其用,作者也为此感到惋惜”错。
13. (1)我比顺甫年轻七岁,但胡须头发多半都白了;顺甫的头发却黑而浓密,精气充沛得好像少年。
(2)顺甫为人温厚、德高望重,而性格十分耿介,对于获取和给予的事辨识得很清楚,一点也不马虎。
14.①首先,当面质问谢生指责李攀龙的话从何而来;②接着,阐明李攀龙对谢生的恩情,对他不薄,并从遇事不清楚、对朋友不忠、为人不厚道三个层面阐明道理,指责谢生;③最后,以实际行动“拂衣去”表达对其的鄙弃不满。
参考译文:
魏顺甫名裳,世代是蒲圻人。他的祖父魏溶做过邻水县令,凭借治理政绩著称。魏溶的小儿子正蒙,被人称为中宪君,他就是顺甫的父亲。顺甫十六岁参加考试,在诸生中成绩优异。这时有位廖学士向来自负博学有辩才,加之地位尊贵,举止做慢,他所引用的经史接连驳倒了很多儒生的观点,只有顺甫离开坐席对答不停歇。过了十多年参加乡试,又过四年考中进士,被授予刑部山西司主事。开始,顺甫跟我、李攀龙一起交往,喜爱古文词。顺甫性格清高孤傲,交往不多,相互往来最多的是李攀龙。顺甫处理事情宽大,决断大的案件,审察详情,稍有不合,就将审案议罪的话写在案牍上交给御史,所以在济南太守的职位上更加机敏干练有声望。这时贼寇在齐鲁之间蜂拥起事。顺甫奋不顾身前往此地,将豪强全部逮捕,并将他们交给司法部门,于是民间隐藏的田地全部显示出来,因而平民百姓大多得到了充足的粮食,再也不会被徭役困扰。癸酉年九月,我被征召为楚按察使,写信告诉顺甫。顺甫来到武昌,我即将去岭南。出发前,顺甫赶过来见我。两人一起在汉阳的晴川阁夜饮。俯身观赏二江环绕着晴川阁流淌的景象。明月如璧。我们内心很快乐,他对我说:“自从我登上天门看日出,与李攀龙一次,与你是第二次,这样的快乐有两次了!不可能有第三次了啊。”我比顺甫年轻七岁、但胡须头发多半都白了;顺甫的头发却黑而浓密,精气充沛得好像少年。我对他说:“你才华备具,楚地人才都有机会出人头地,莫非该轮到你了?”他笑而不答。顺甫为人温厚、德高望重,而性格十分耿介,对于获取和给予的事辩识得很清楚一点也不马虎。魏顺甫交往的好友如李攀龙和徐子与,顺甫用对待兄长的礼节与他们交往。他最尊敬的是李攀龙,也因为李攀龙的原因,推重东郡的谢生。一天,谢生不满李攀龙,在背后多次指责李攀龙,大家默然。只有顺甫上前质问他:“你说的这些事是亲眼所见,还是从别人那里听来的?”谢生立即说:“我是从人家那里听来的。”顺甫说:“李先生对你好,天下没有人不知道,先生也一直知道。现在你因为听到别人的话就马上相信,说明你这人遇事不清楚;听到了这些话而不告诉李先生,你对朋友不忠;不把这些事告诉李先生而告诉其他的人无端败坏先生的形象,你这人不厚道。我魏裳请你改正过失。”于是拂衣而去。谢生的诬陷未能成功。赞曰:凭借顺甫的治理能力,对财物不随便取予,性格温厚诚实,他的才华足以胜任而最后不能发达,这是为什么呢?有人说,这可能是顺甫去世太早,如果不死,应该有大作为,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也未可知。
15.D “写词人更希望烟雾轻笼,楚山杳远迷蒙,以避免看到大雁南归而感伤自己流寓苏州”错误。“烟未敛,楚山杳”是景物描写,不是“词人更希望……;词人嫉恨大雁南归,而自己流寓苏州,不是“避免看到大雁……”。
16. ①视听结合。清晨听见寒鸦传来悠远、渺茫的声音,看见天空中泛起一片鱼肚白,陡峭的岛屿被寒气笼罩;天微明,连竹篱的影子也难见到,竹篱上挂着几朵小牵牛花。
②人物活动(细节描写)。词人小睡之后早早醒来,起身搔着头,看天上点点残星。
③使用典型意象。淡黄的月光、几朵青色的牵牛花、红枣等,通过典型意象体现出“秋晓”。
17.①. 事不目见耳闻 而臆断其有无 ②.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③.多情应笑我 ⑥. 早生华发
18.B 第一空,备受关注:受到所有相关人士的关注。备受青睐:青睐,指对人喜爱或重视。形容非常受重视。从前后语境来看,这里侧重“勇夺金牌的奥运健儿”受到广泛关注,因此用“备受关注”更恰当。第二空,人头攒动:人很多,且频繁地移动。一般用于形容某个地方人口密度大。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由前面“排起数百米长队”等可知,这里不是形容场面热闹,而是强调人很多,因此用“人头攒动”更恰当。第三空,众所周知:大家普遍知道的。尽人皆知:所有的人都知道。强调人所共知,不必多说。从语境和社会实际情况来看,用“众所周知”准确。第四空,触目皆是:眼睛所见到的都是。形容极多。无处不在:无论什么地方都有,形容数量之多和存在的范围极大。从后面“从会徽到吉祥物,从奖牌到体育图标……”可知,这里侧重说用到的地方多,范围广,故填“无处不在”更恰当。
19. C
20. ①运动员强壮的身体(或:运动员坚韧的意志;或:鼓舞人心的奥林匹克精神)
②主办国对全世界朋友的热情欢迎
③创造非凡、探索未来
21.D 文中分号的作用是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关系的分句之间的停顿。A.表示选择关系之间的停顿。B.表示转折关系之间的停顿。C.用于分项列举的各项之间。D.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关系的分句之间的停顿。
22. ①原句中“雨散云收,天色复明”,使用四字词语,音调和谐,朗朗上口,且富有文采,和整个文段的语言风格更协调;改句口语色彩较重,与整个文段语言风格不协调。②原句中用“七彩”“绚烂”突出黄昏的色彩感,“晕染”和“盘桓”赋予景物动态的画面感,生动形象;改句表现力不足。
23.这是一道漫画类材料作文题。
漫画中,坐在婴儿车里的人,戴着眼镜,手拿毕业证,说明他其实已经成人,早已具备自力更生的能力。但他却依然坐在淋不着雨的婴儿车里,由年迈的父母推着他前进。而漫画中的文字“风吹不着,雨淋不着,还有二老管着,你说,我出去干什么?”显而易见,这则漫画讲述的是“啃老”的话题。
“啃老族”有谋生能力,却仍未“断奶”,得靠父母供养。考生要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现在的啃老族的诞生多半是因为儿时父母过于溺爱的行为而导致的,大多数啃老族们因为从小依赖父母习惯了,失去了在生活中和社会上独立自理的能力,而且也养成了懒惰和只接受别人的劳动果实的习惯,因而长大了还只会在父母的羽翼下生活。考生还可以分析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从家庭的角度来看,应该给孩子独立成长的空间和机会,不要溺爱,不要包办,对于未成年的孩子,要刻意让他们承担一些责任,不要事事代劳,对于“啃老”的大学生,家长不妨放下架子,向孩子直言,以前对孩子的爱已经帮助孩子达到了目标,现在是他们自己起飞的时候了,给他们勇气,并教给他们方法;从孩子的角度来看,这些“啃老族”的生理成熟了,但心理却还没有经受过社会的磨砺,“啃老族们”应该树立个人理想、建立起积极的情绪、提高自尊水平、掌握解决社会复杂问题的技巧和对结果多角度的分析能力。考生可以按照概括现象——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后果——给出解决的方法或建议的思路展开。从文体来看,材料没有限定文体,考生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作文,如写作议论文,要有明确的观点,有清晰的思路;如写作记叙文,在写作中要注意所叙之事必须真实感人,把握好感情基调,主题要积极向上,注意在行文中将一些真实细腻的情感生动细腻地描写出来;要叙议结合,在叙事中恰当地穿插抒情议论,深化主题。
立意:
1.孩子啃老,谁的责任?
2.给孩子成长的空间。
3.自强自立,拒绝啃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