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春季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五月模拟考高三语文试题
时间:2022-05-16
2022年春季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五月模拟考高三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句式参差中取其气势,取其与情感波折相对应、相共鸣的功能,是李白的古体诗或乐府诗的显著特征。比如那首《蜀道难》,把三言、四言、五言、七言、八言、九言种种句式杂置于一篇之中恣意驱遣,如急风迅雷般出入于神话与自然、人生感慨与政治预言之间,大有包举群山、扪心问天的巨人气概。
其实,句式的运动感不仅体现于外在形式的长短参差之间,而且体现于内在组合的正反虚实之中。一些带假设性或转折性的连词的使用,使诗行略显散文化的同时,出现诗情的波折和跌宕。《清平调》(其二)从正面落墨,描写后苑牡丹红艳凝香、新鲜带露,隐喻着贵妃的国色天香。随之以一个“枉”字,使语气逆转,比起这种国色天香的牡丹美人,楚王梦遇巫山神女的云雨幻境只不过是枉然断肠一回罢了。由幻境进入历史,诗人陡然发问:汉宫美人谁个可以相仿佛?汉成帝时的赵飞燕娇美动人,却可怜还得倚仗新妆,缺少自然神韵了。此诗妙在善于转折,以情调状语转,以借问语气转,以情感动词转,转折形式多样而不落痕迹,如行云流水的语言背后蕴含着委婉曲折的弹性。
诗艺的特征在于精练,在于脱俗越轨,在于富有跳跃感。而关联转折的虚词和行云流水的句式的使用,却节制着这种精练、脱俗越轨和跳跃感,以便于疏通诗的内在脉络,形成浑然一体的有机性。这便产生了语言的弹性。李白诗重复一些较为特殊、多少有点模式化的句式。比如“朝……暮……”句式往往把时间的连续转换为空间的连续:《流夜郎·永华寺寄浔阳群官》中“朝别凌烟楼……瞑投永华寺”是李白在晚间投宿永华寺的时候,在回忆中折叠时间、地点,以流放夜郎的悲苦心境,思念早上在凌烟楼与浔阳群官告别时“贤豪满行舟”、“宾散予独醉”的情景,感叹自己的命运而“愿结九江流,添成万行泪”。也就是说,表面上“朝……暮……”的自然时间,经过回忆性的折叠,已变成富有审美弹性的心理时间了。
有时,朝与暮作为特定的时间刻度,在普泛化的过程中包含着诗人瞬息感的时间体验和幻觉的时间感觉。比如《古风》(其十八):“朝为断肠花,暮逐东流水。”这里的“朝……暮……”,以李花的鲜艳易凋,隐喻着对人世歌舞繁华的瞬息烟云的感觉。《猛虎行》两用“朝……暮……”句各有特殊功能。“朝作猛虎行,幕作猛虎吟。肠断非关陇头水,泪下不为雍门琴。”——这里的朝意思是“整日里”。由于安史之乱使生灵涂炭,诗人整日里塞满忧患情绪,从早到晚都沉浸在《独行》的悲切情景中。"颇似楚汉时,翻覆无定止。朝过博浪沙,暮入淮阴市。张良未遇韩信贫,刘存亡在两臣。”--这里的朝暮,当然在交代诗人于安史之乱向南逃亡的路程。但是,路程是与幻混在一起的,他感到当时的情形颇似楚汉相争的乱世,而他走过的地方都是张良、韩信的故地,从对张、韩的幻觉中对自己未能施展的雄才抱有信心。这些朝暮句式,充满着心灵内省的情绪力度,凭借着特定时间刻度弹射出来。
李白句式,无论是外在形式还是内在构成,也无论是采用虚词使“散文化之诗化”达到精深度,还是在多少模式化的形态中开发其潜能,都使其诗行带有飞泻而下,奔流而去,或连环推进婉曲多姿的运动感和弹性感。他以特殊的天才创造告诉人们,在短短的诗句中,到底能够容纳中国语文的多少活性。
(摘编自杨义《李白诗歌句式的语言哲学》)
材料二:
李白的一生有两大矢志不渝的人生追求:在政治上建立一鸣惊人的伟绩,在精神上获得彻底的自由。两股潮流在李白身上一齐汇聚碰撞,必然在他的心灵深处掀起巨大的情感波澜,所以,毫不奇怪,跃动在李白诗中的往往是一种对抗的情感,并因此而形成强大的情感狂潮和同样强大的情张力。
我们不妨再看一看诗人代表作《将进酒》。这首诗之所以给人以震撼人心的巨大的情感力量,全在于诗中高度的自信与彻底的自卑同在,无边的欢乐与无边的忧伤并存,鄙弃富责与猎取功名对旷达放纵与坚定执著关联。无论是欢乐还是忧伤,是自信还是失望,不同性质的情绪双方都非常强烈而又毫无节制,像一匹脱缰的烈马从情感的一极跳到情感的另一极,二者之间没有明显的联系,只有一目了然的龉龃对立,两种矛盾的情感激流相互冲撞,激起铺天盖地的巨澜,给人以头晕目眩的情感震撼力,这就是它给人的感受不是消沉而是无穷力量的秘密所在。
过去有些李白研究者不能理解李白诗中情感的急遽变化,清代不少评论家仅从章法技巧上解释李白的诗情。然而,“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的苦差事是他所不乐和不屑的,“兴酣笔落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才是他的创作方式。张力存在于李白大多数代表作中,如《梁甫吟》、《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行路难》之二和之三、《玉壶吟》、《江上吟》《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襄阳歌》、《蜀道难》、《鸣皋歌送岑征君》等作。如果把李白所有诗歌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看,不同性质的情感的矛盾冲突就更加明显。
张力是进入李白诗歌情感大门的钥匙,而他那悖论式的追求又是产生这种张力的深刻根源。这种追求造成了他情感的左冲右突相互抵撞,使他的个体生命得以充分激扬,并因此将我们民族处于封建鼎盛时期所爆发出来的伟大民族活力推向顶峰—这就是李白的意义与力量之所在。
(摘编自戴建业《生命的激扬与民族的活力—论李白的意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使诗行略显散文化,李白使用了一些带假设性、转折性的连词。
B.时间心理化、时间感觉的幻觉性等,均能体现李白天才创造的活力。
C.戴建业认为,李白诗歌的情感张力、震撼力根源于个人追求的张力。
D.“龉龃对立”“头晕目眩”等字眼却描述出一种非常独特的阅读享受。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清平调》一例,仅能论证句式的运动感亦体现在组合的正反虚实中。
B.从模式化句式的使用可见,天才如李白,也无法摆脱创作的历史局限。
C.矛盾冲突、对立统一的辩证法,是杨义、戴建业共同实践的学术理念。
D.杨义认为,李白在诗歌艺术上有天才的创造,戴建业也同意这一观点。
3.结合材料内容,不能支持材料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宛溪霜夜听猿愁,去国长如不系舟。独怜一雁飞南海,却羡双溪解北流。”(李白《寄崔传御》)
B.“不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
C.“怀经济之才,抗巢由之节,文可以变风俗,学可以究天人。”(李白《为宋中丞自荐表》
D.“好,然慕功名,总欲有所建立,垂名于世,然后拂衣还山,学仙以求长生。(赵翼《瓯北诗话》)
4.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材料二的论证风格。(4分)
5.请你以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一诗为例,分析李白诗歌艺术中的“运动感和弹性”。(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雨中
[日本]大西赤人
①(此处各段添加了段落序号)开车后不到一小时,雨下得更大了。我放慢车速,和前头的车稍稍拉开一点距离,只见前边的尾灯在大雨中影影绰绰……刚巧碰上路口亮着红灯,我打了个呵欠,揉揉双眼。
②严格说来,现在我是违章的。我正带醉驾车,虽然只喝了两三杯斟得不算满的啤酒。自从三年前夏天患肝痛以来,我差不多戒了酒。但是,遇到今晚这种情况,需要到饭馆那种地方去商量点事儿什么的,就得凑凑兴,不得不陪着喝上两杯。
③ 戒酒后,每逢这种场合,我都主动充当高级出租车司机的角色,用自己的车送上司回家,颇得上司欣赏。今晚也同样,这不,刚刚把部长送回家了。本来开车时,我满以为只喝了一点啤酒,那点醉意马上会消失的,不料,部长刚一下车,驾驶座上只留下我一个人时,全身骤然瘫软下来。不,我没醉,大概是太疲劳了吧。
④ 我在中坚商社担任部长助理,在持续不断的慢性经济萧条中,终日疲于奔命。公司业务不景气,公司内部甚至传出风声,说要裁减职员。儿子哲夫明年即将考大学,现在正是紧要关口。我已年过四十,如果被裁下来,那可太糟了。因此,我拼命地干着。
⑤车从大马路拐向我家所在的方向。街上阒无人迹。这没什么奇怪的,雨这么大,加之又已过十一点。随着家门的临近,我的睡意越来越浓。首
⑥我朦朦胧胧,漫不经心地将车向狭窄的十字路口左侧拐去,突然,车灯光柱的前端浮现出一个黑影。我慌忙紧急刹车,可已经迟了。车明显地震动了一下,无力地停了下来。
⑦我愣住了,过了好一会儿才摇下车窗,把头伸到雨中。我悄悄向后望去,沉沉夜色中只见一个人倒在后轮和保险杠之间。一把伞正好盖住了他的身体,其余什么都看不见。我下意识地去开车门,手刚摸到门柄,又僵住了。
⑧霎时,各种想法像走马灯一样在脑海中转动起来。我又看了看那倒着的人影,那人似乎在轻轻蠕动着。我飞快地摇上车窗,周围依旧空无人影,路旁的房子里也没人出来。我重新握住方向盘。踩下油门。“酒后驾驶”“疲劳驾驶”,两个讨厌的词眼涌上心头。总而言之,要让警察知道就麻烦了,毫无疑问,责任该由我负……
⑨我离开那儿,莫名其妙地绕远道回到家。我定定神,按了门铃。里面响起妻子直子的脚步声门开了。
⑩“啊,你回来了,我还以为是哲夫呢!”
⑪“哲夫?他出去了?这么大的雨?!”
⑫“是啊。他说收音机的电池没电了,到自动销售机那儿去买几节。我让他明天再去,可是……
⑬我突然不安起来,莫非……我又回忆了一下刚才那人影的样子。衣着什么的都没看见。伞呢?那伞倒确实是把大黑伞,可也算不得特殊,不能说是特征。直子和我说话,我心不在焉地应答着,一个劲儿竖着耳朵听门铃响没响,可是,传入耳膜的只有哗啦啦的雨声。
⑭过了一会儿,电话铃响了。我的掌心猛地沁出了一阵汗来。直子出去接电话。
⑮“这么晚了,谁还打电话来?喂,我是宫田。嗯……嗯……啊?”
⑯直子的声音突然高了起来。
⑰我撞了自己的儿子,然后逃走了。虽然电话通知说没有生命危险,但我怎么也打不起精神自己开车了。我安抚着激动的直子,叫了出租汽车。十分钟后,车向医院驶去。三四分钟后,便到了久保田外科医院。我们被带到急救室。哲夫正躺在床上,和坐在旁边椅子上的巡警谈着话。
⑱听护士说,还算幸运,哲夫伤不重,左腰部分被车身擦肿了,右肘被保险杠狠撞了一下,断了,流了好多血。为了安全,今晚暂时让他住院观察。
⑲“你还没回忆起那车子的特征吗?再想想看。
⑳巡警正在询问哲夫。我的心突地一下抽紧了。
21“那是一瞬间的事,加上当时我疼极了,糊里糊涂的。”
22我松了口气,太可怕了。
23“说得也是啊。但是,把人压了,还逃走,实在太卑鄙了。明天也行啊,要想起什么线索,请和我联系。”
24巡警留下这句话,走出病房。我和直子一块儿把他送了出去。回到病房,哲夫已坐了起来。
25“能坐起来吗?"
26“不要紧。口真渴啊!接待室有自动销售机,给我买点儿汽水吧!”
27“我去吧。”
28我正想抬脚,直子已抢先一步走出了门。我害怕单独和哲夫呆在一块儿,含糊地嗫嚅着:“稍等一下……”便想到走廊上去。这时,哲夫开口了。
29“爸爸!”
30“嗯?”
31“那辆白色的'红焰’牌。”
32“……”
33“1975年型的。”
34“……”
35“车号是7604。”
36“哲夫!”
37那是我的车!哲夫什么都知道,可他什么都没说。
38“真糟糕,天太黑,我没认出你,所以,把你扔在那儿了……幸好伤不重。你没说出我,实在太对不起你了。”
39这时,我第一次正视哲夫的眼睛,我一句话都说不出了。
40“我买了柑子和葡萄……”
41直子回到病房,她像是看到了什么异样的东西,极不自然地打住了话头,沉默下来。
42哲夫看着我,他的视线犹如绵绵不绝的冷雨,立即,我感到一股彻骨的寒气,仿佛全身内外被淋得透湿一般。我呆呆地伫立着。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四自然段看似无关紧要,其实很重要,它为哲夫的出场和后面的情节作了铺垫。
B.“我”开车撞到人原因诸多,使得这场车祸不只是一则生活奇闻、一幕家庭悲剧。
C.儿子有意支开母亲,直子也善解人意,打断了“我”与儿子的对话,化解了尴尬。
D.“我”心灵受到多次猛烈轰击,情境不同并不显重复,反而一次比一次强烈深刻。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既让读者感到真实可信,又便于展现主人公“我”的内心世界。
B.小说开头段的写法正似一个精神恍惚者的喃喃自语,恰与“我”当时的身心状态吻合。
C.小说中的对话设计颇具匠心,看似平淡简短却又耐人寻味,既符合生活真实又意蕴丰富。
D.肇事者与受害者关系特殊,小说并未写得惊心动魄,只是层层铺垫、设置误会,别有意味。
8.小说对哲夫的心理展现细致,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4分)
9.有人认为这篇小说以“车祸”为题比“雨中”更好。你认为哪个题目更好?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康定元年春正月,元昊寇延州,知延州范雍闻元昊且至,惧甚。元昊诈遣人通款于雍,雍信之,不设备,既而元吴盛兵攻保安军,破安远、塞门、永平诸寨。琦言:“范雍节制无状,宜召知越州范仲淹委任之。”夏五月戊寅,以范仲淹为陕西都转运使,范仲流高今边城之灸土有五左关中之备土元二三菱吴贼深入乘关中之虚东阻潼关隔两川贡赋则朝延不得安矣为今之计,宜严戒边城,实关内,若寇至边城,清野不与大战。
八月,诏范仲淹兼知延州。先是,寇至御之则官卑者先出。仲淹曰:“将不择人,以官为序,取败之道也。”于是大阅州兵,得万八千人,分六将领之,日夜训练,量贼众赛,使更出御。仲淹以民远输劳苦,请建鄌城为军,以河中府、同、华州中下户租税就输之,春夏徙兵就食,可省籴十之三。他所减不与。
庆历元年,时元吴遣高延德还延州与范仲淹约和,仲淹自为书贻元昊,备陈利害。韩琦闻之曰:“无约而请和者,谋也。”命诸将戒严而自行边。二月,元吴果遣众寇渭州。环庆副总管任福临敌受命,所统皆非素抚之兵,又分出趋利,故至甚败。琦还至半途,阵亡者之父兄妻子数千人号于马首,持故衣纸钱,招魂而哭,哀恸之声震天地,琦掩泣驻马不能进。范仲淹闻之,叹曰:“当是时难置胜负于度外也!”三月,元吴答范仲淹书,语极悖慢,仲淹对来使焚之。
秋七月,元昊寇麟、府州,折继闵败之。自西方用兵,帝为旰食,然元昊困弊,渐有自悔之意。三年春正月癸已,元吴上书请和,然犹倔强,不肯削僭号。庞籍送使者阙下,因陈便宜,言:“羌久不通和市,国人愁怨,今辞理浸顺,必有改事中国之心,请遣使谕之。”四年五月,元昊复遣使上誓表,时西鄙用兵日久,帝心厌之,遣使赐元昊诏,从之,十二月,册元昊为夏国主。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夏元昊拒命》)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范仲淹言/今边城之备十/有五七/关中之备十/无二三/若昊贼深入/乘关中之虚/阻潼关/隔两川贡赋/则朝廷不得安枕矣/
B.范仲淹言/今边城之备十有五七/关中之备十无二三/若昊贼深入/乘关中之虚/东阻潼关/隔两川贡赋/则朝廷不得安枕矣/
C.范仲淹言/今边城之备/十有五七/关中之备/十无二三/若昊贼深入/乘关中之虚东/阻潼关/隔两川/贡赋则朝廷不得安枕矣/
D.范仲淹言/今边城之备十有五七/关中之备十无二三/若昊贼深入/乘关中之虚东/阻潼关/隔两川/贡赋则朝廷不得安枕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康定,宋仁宗赵祯年号。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如“建元”“贞观”“康熙”。
B.清野,清除战区附近的房屋、树木,转移附近的人口物资等,使敌人掠夺不到东西。
C.僭号,冒用帝王的称号或超越本份的称号,如“夏国主”即李元昊冒用的帝王称号。
D.阙下,“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阙下”借指帝王所居的宫廷,也可指京城。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昊行事狡猾,派人假装与范雍通好言和,获取范雍的信任,让其不设防备,不久率领大军攻打各市。
B.范仲淹改革军制,御敌有方。他反对以官职高低决定出征次序,而是选拔人才,据贼兵多寡来分派将领。
C.元昊假意求和,范仲淹亲自写信详细陈述利害,元昊却攻打渭州且回信言辞傲慢,范仲淹怒毁书信。
D.任福一向不抚恤士兵,又分兵出击求利,招致大败,死伤惨重。死者家属招魂哀号,韩琦见状,哀痛不已。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春夏徙兵就食,可省籴十之三,他所减不与。
(2)韩琦闻之曰:“无约而请和者,谋也。”命诸将戒严而自行边。
14.北宋与西夏最终和议,促成双方和议的因素有哪些?(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杂诗十二首(其四)
[东晋]陶渊明
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亲戚共一处,子孙还相保。
觞弦肆朝日,尊中酒不燥。
缓带尽欢娱,起晚眠常早。
孰若当世士,冰炭满怀抱。
百年归丘垄,用此空名道!
【注】谢灵运有诗亦云:“一随往化灭,安用空名扬?”
15.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第二句借用典故,寄托了诗人“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心愿
B.三四句既写出了诗人对骨肉亲情的眷恋,也暗示了当时动乱的社会现实。
C.五六句写诗人终日纵情沉湎于饮酒抚琴,展现了诗人归隐生活的自在随心。
D.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率,蕴含哲理,体现了陶诗“淡而有味”的风格。
16.诗歌后四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手法,描写月光与竹柏的影子,想象清奇,趣味盎然。
(2)《庄子·逍遥游》中,以宋荣子为例,指出他能做到不介意世人的赞誉或指责的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
(3)《淮南子·原道训》中有“夫建钟鼓,列管弦”的记载,从此“管弦”作为乐器的泛称或音乐的代称,常出现在古代诗文中,如:“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漫步于槐树的落蕊之中,远远近近,京腔破空荡漾而来,迷人心魄。在旅人们奔波于各大景点忙于拍照时,北京人一天的生活就在一声声__________的京剧腔调里开始了。有了平民从容生活的铺垫,只一墙之隔的帝王之宫就显得不那么令人__________了。我们穿过厚厚的宫墙时,即使再拥挤的人群也无法阻断我从那些砖墙里感受某种言语,更何况,推开铜铃大门,很快眼前便__________——雕龙的汉白玉廊桥,宏闻的广场,红境与绿瓦略星逛验,整个建筑群在大片的没有阻拦的天空下显得格外深沉面又充满气魄。
天空渐渐放晴,养心殿的房檐下飞来了一对灰羽毛的鸽子,__________在盘龙的雕塑上凝神张望。它们的眼里满是气定神闲,不像我们,来去匆匆,似乎以各种不同的面貌重复着历史,张扬着极权,放纵着贪欲,或者只是无奈地站在历史的另一边,隔岸观火。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悠长 望而却步 豁然开朗 停驻
B.绵长 望而却步 茅塞顿开 停留
C.绵长 望而生畏 茅塞顿开 停驻
D.悠长 望而生畏 豁然开朗 停留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雕龙的汉白玉廊桥,宏阔的广场,以及略显斑驳的红墙与绿瓦,导致整个建筑群在大片的没有阻拦的天空下显得格外深沉而又充满气魄。
B.雕龙的汉白玉廊桥,宏阔的广场,红墙与绿瓦略显斑驳,整个建筑群在大片的没有阻拦的天空下显得格外深沉而又充满气魄。
C.雕龙的汉白玉廊桥,宏阔的广场,红墙与绿瓦略显斑驳,使整个建筑群在大片的没有阻拦的天空下显得格外深沉而又充满气魄。
D.雕龙的汉白玉廊桥,宏阔的广场,以及略显斑驳的红墙与绿瓦,使整个建筑群在大片的没有阻拦的天空下显得格外深沉而又充满气魄。
20.请分析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如今人们容易手机上瘾,这一方面是由于 App设计者深谙营销心理学,通过让使用者“难以自拔”获得更多商业利益; ① ,为何我们宁可沉迷在这份虚幻的快感中,也不去做自己真正喜欢且有意义的事?
这就不得不提到“空心病”。这是一种由于价值观缺陷导致的心理障碍, ② :对生活十分迷茫,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伴有强烈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感。在传统社会中,人们的价值观相对稳定;但( ),他们过去推崇的价值观受到了挑战。在信息化时代,借助短视频等社交平台,一些人的观点被放大,让我们的生活充斥着各种价值观。这就加剧了人们的价值选择困难。所以, ③ ,也许就是这种精神困境的一种反映。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随着近来会发展速度加快,极大地冲击了一些人的思想
B.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速度加快,一些人的思想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C.近年来社会发展速度加快,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一些人的思想
D.随着近年来社会发展速度加快,一些人的思想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老子
加法带来文明,文明带来累积。——【美】莱迪·克洛茨
我看见了大理石中的天使,于是我不停地雕刻,把多余的大理石去除,于是天使就显露出来了。——【意大利】米开朗琪罗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以“加法与减法”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句式参差中取其气势,取其与情感波折相对应、相共鸣的功能,是李白的古体诗或乐府诗的显著特征。比如那首《蜀道难》,把三言、四言、五言、七言、八言、九言种种句式杂置于一篇之中恣意驱遣,如急风迅雷般出入于神话与自然、人生感慨与政治预言之间,大有包举群山、扪心问天的巨人气概。
其实,句式的运动感不仅体现于外在形式的长短参差之间,而且体现于内在组合的正反虚实之中。一些带假设性或转折性的连词的使用,使诗行略显散文化的同时,出现诗情的波折和跌宕。《清平调》(其二)从正面落墨,描写后苑牡丹红艳凝香、新鲜带露,隐喻着贵妃的国色天香。随之以一个“枉”字,使语气逆转,比起这种国色天香的牡丹美人,楚王梦遇巫山神女的云雨幻境只不过是枉然断肠一回罢了。由幻境进入历史,诗人陡然发问:汉宫美人谁个可以相仿佛?汉成帝时的赵飞燕娇美动人,却可怜还得倚仗新妆,缺少自然神韵了。此诗妙在善于转折,以情调状语转,以借问语气转,以情感动词转,转折形式多样而不落痕迹,如行云流水的语言背后蕴含着委婉曲折的弹性。
诗艺的特征在于精练,在于脱俗越轨,在于富有跳跃感。而关联转折的虚词和行云流水的句式的使用,却节制着这种精练、脱俗越轨和跳跃感,以便于疏通诗的内在脉络,形成浑然一体的有机性。这便产生了语言的弹性。李白诗重复一些较为特殊、多少有点模式化的句式。比如“朝……暮……”句式往往把时间的连续转换为空间的连续:《流夜郎·永华寺寄浔阳群官》中“朝别凌烟楼……瞑投永华寺”是李白在晚间投宿永华寺的时候,在回忆中折叠时间、地点,以流放夜郎的悲苦心境,思念早上在凌烟楼与浔阳群官告别时“贤豪满行舟”、“宾散予独醉”的情景,感叹自己的命运而“愿结九江流,添成万行泪”。也就是说,表面上“朝……暮……”的自然时间,经过回忆性的折叠,已变成富有审美弹性的心理时间了。
有时,朝与暮作为特定的时间刻度,在普泛化的过程中包含着诗人瞬息感的时间体验和幻觉的时间感觉。比如《古风》(其十八):“朝为断肠花,暮逐东流水。”这里的“朝……暮……”,以李花的鲜艳易凋,隐喻着对人世歌舞繁华的瞬息烟云的感觉。《猛虎行》两用“朝……暮……”句各有特殊功能。“朝作猛虎行,幕作猛虎吟。肠断非关陇头水,泪下不为雍门琴。”——这里的朝意思是“整日里”。由于安史之乱使生灵涂炭,诗人整日里塞满忧患情绪,从早到晚都沉浸在《独行》的悲切情景中。"颇似楚汉时,翻覆无定止。朝过博浪沙,暮入淮阴市。张良未遇韩信贫,刘存亡在两臣。”--这里的朝暮,当然在交代诗人于安史之乱向南逃亡的路程。但是,路程是与幻混在一起的,他感到当时的情形颇似楚汉相争的乱世,而他走过的地方都是张良、韩信的故地,从对张、韩的幻觉中对自己未能施展的雄才抱有信心。这些朝暮句式,充满着心灵内省的情绪力度,凭借着特定时间刻度弹射出来。
李白句式,无论是外在形式还是内在构成,也无论是采用虚词使“散文化之诗化”达到精深度,还是在多少模式化的形态中开发其潜能,都使其诗行带有飞泻而下,奔流而去,或连环推进婉曲多姿的运动感和弹性感。他以特殊的天才创造告诉人们,在短短的诗句中,到底能够容纳中国语文的多少活性。
(摘编自杨义《李白诗歌句式的语言哲学》)
材料二:
李白的一生有两大矢志不渝的人生追求:在政治上建立一鸣惊人的伟绩,在精神上获得彻底的自由。两股潮流在李白身上一齐汇聚碰撞,必然在他的心灵深处掀起巨大的情感波澜,所以,毫不奇怪,跃动在李白诗中的往往是一种对抗的情感,并因此而形成强大的情感狂潮和同样强大的情张力。
我们不妨再看一看诗人代表作《将进酒》。这首诗之所以给人以震撼人心的巨大的情感力量,全在于诗中高度的自信与彻底的自卑同在,无边的欢乐与无边的忧伤并存,鄙弃富责与猎取功名对旷达放纵与坚定执著关联。无论是欢乐还是忧伤,是自信还是失望,不同性质的情绪双方都非常强烈而又毫无节制,像一匹脱缰的烈马从情感的一极跳到情感的另一极,二者之间没有明显的联系,只有一目了然的龉龃对立,两种矛盾的情感激流相互冲撞,激起铺天盖地的巨澜,给人以头晕目眩的情感震撼力,这就是它给人的感受不是消沉而是无穷力量的秘密所在。
过去有些李白研究者不能理解李白诗中情感的急遽变化,清代不少评论家仅从章法技巧上解释李白的诗情。然而,“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的苦差事是他所不乐和不屑的,“兴酣笔落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才是他的创作方式。张力存在于李白大多数代表作中,如《梁甫吟》、《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行路难》之二和之三、《玉壶吟》、《江上吟》《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襄阳歌》、《蜀道难》、《鸣皋歌送岑征君》等作。如果把李白所有诗歌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看,不同性质的情感的矛盾冲突就更加明显。
张力是进入李白诗歌情感大门的钥匙,而他那悖论式的追求又是产生这种张力的深刻根源。这种追求造成了他情感的左冲右突相互抵撞,使他的个体生命得以充分激扬,并因此将我们民族处于封建鼎盛时期所爆发出来的伟大民族活力推向顶峰—这就是李白的意义与力量之所在。
(摘编自戴建业《生命的激扬与民族的活力—论李白的意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使诗行略显散文化,李白使用了一些带假设性、转折性的连词。
B.时间心理化、时间感觉的幻觉性等,均能体现李白天才创造的活力。
C.戴建业认为,李白诗歌的情感张力、震撼力根源于个人追求的张力。
D.“龉龃对立”“头晕目眩”等字眼却描述出一种非常独特的阅读享受。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清平调》一例,仅能论证句式的运动感亦体现在组合的正反虚实中。
B.从模式化句式的使用可见,天才如李白,也无法摆脱创作的历史局限。
C.矛盾冲突、对立统一的辩证法,是杨义、戴建业共同实践的学术理念。
D.杨义认为,李白在诗歌艺术上有天才的创造,戴建业也同意这一观点。
3.结合材料内容,不能支持材料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宛溪霜夜听猿愁,去国长如不系舟。独怜一雁飞南海,却羡双溪解北流。”(李白《寄崔传御》)
B.“不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
C.“怀经济之才,抗巢由之节,文可以变风俗,学可以究天人。”(李白《为宋中丞自荐表》
D.“好,然慕功名,总欲有所建立,垂名于世,然后拂衣还山,学仙以求长生。(赵翼《瓯北诗话》)
4.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材料二的论证风格。(4分)
5.请你以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一诗为例,分析李白诗歌艺术中的“运动感和弹性”。(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雨中
[日本]大西赤人
①(此处各段添加了段落序号)开车后不到一小时,雨下得更大了。我放慢车速,和前头的车稍稍拉开一点距离,只见前边的尾灯在大雨中影影绰绰……刚巧碰上路口亮着红灯,我打了个呵欠,揉揉双眼。
②严格说来,现在我是违章的。我正带醉驾车,虽然只喝了两三杯斟得不算满的啤酒。自从三年前夏天患肝痛以来,我差不多戒了酒。但是,遇到今晚这种情况,需要到饭馆那种地方去商量点事儿什么的,就得凑凑兴,不得不陪着喝上两杯。
③ 戒酒后,每逢这种场合,我都主动充当高级出租车司机的角色,用自己的车送上司回家,颇得上司欣赏。今晚也同样,这不,刚刚把部长送回家了。本来开车时,我满以为只喝了一点啤酒,那点醉意马上会消失的,不料,部长刚一下车,驾驶座上只留下我一个人时,全身骤然瘫软下来。不,我没醉,大概是太疲劳了吧。
④ 我在中坚商社担任部长助理,在持续不断的慢性经济萧条中,终日疲于奔命。公司业务不景气,公司内部甚至传出风声,说要裁减职员。儿子哲夫明年即将考大学,现在正是紧要关口。我已年过四十,如果被裁下来,那可太糟了。因此,我拼命地干着。
⑤车从大马路拐向我家所在的方向。街上阒无人迹。这没什么奇怪的,雨这么大,加之又已过十一点。随着家门的临近,我的睡意越来越浓。首
⑥我朦朦胧胧,漫不经心地将车向狭窄的十字路口左侧拐去,突然,车灯光柱的前端浮现出一个黑影。我慌忙紧急刹车,可已经迟了。车明显地震动了一下,无力地停了下来。
⑦我愣住了,过了好一会儿才摇下车窗,把头伸到雨中。我悄悄向后望去,沉沉夜色中只见一个人倒在后轮和保险杠之间。一把伞正好盖住了他的身体,其余什么都看不见。我下意识地去开车门,手刚摸到门柄,又僵住了。
⑧霎时,各种想法像走马灯一样在脑海中转动起来。我又看了看那倒着的人影,那人似乎在轻轻蠕动着。我飞快地摇上车窗,周围依旧空无人影,路旁的房子里也没人出来。我重新握住方向盘。踩下油门。“酒后驾驶”“疲劳驾驶”,两个讨厌的词眼涌上心头。总而言之,要让警察知道就麻烦了,毫无疑问,责任该由我负……
⑨我离开那儿,莫名其妙地绕远道回到家。我定定神,按了门铃。里面响起妻子直子的脚步声门开了。
⑩“啊,你回来了,我还以为是哲夫呢!”
⑪“哲夫?他出去了?这么大的雨?!”
⑫“是啊。他说收音机的电池没电了,到自动销售机那儿去买几节。我让他明天再去,可是……
⑬我突然不安起来,莫非……我又回忆了一下刚才那人影的样子。衣着什么的都没看见。伞呢?那伞倒确实是把大黑伞,可也算不得特殊,不能说是特征。直子和我说话,我心不在焉地应答着,一个劲儿竖着耳朵听门铃响没响,可是,传入耳膜的只有哗啦啦的雨声。
⑭过了一会儿,电话铃响了。我的掌心猛地沁出了一阵汗来。直子出去接电话。
⑮“这么晚了,谁还打电话来?喂,我是宫田。嗯……嗯……啊?”
⑯直子的声音突然高了起来。
⑰我撞了自己的儿子,然后逃走了。虽然电话通知说没有生命危险,但我怎么也打不起精神自己开车了。我安抚着激动的直子,叫了出租汽车。十分钟后,车向医院驶去。三四分钟后,便到了久保田外科医院。我们被带到急救室。哲夫正躺在床上,和坐在旁边椅子上的巡警谈着话。
⑱听护士说,还算幸运,哲夫伤不重,左腰部分被车身擦肿了,右肘被保险杠狠撞了一下,断了,流了好多血。为了安全,今晚暂时让他住院观察。
⑲“你还没回忆起那车子的特征吗?再想想看。
⑳巡警正在询问哲夫。我的心突地一下抽紧了。
21“那是一瞬间的事,加上当时我疼极了,糊里糊涂的。”
22我松了口气,太可怕了。
23“说得也是啊。但是,把人压了,还逃走,实在太卑鄙了。明天也行啊,要想起什么线索,请和我联系。”
24巡警留下这句话,走出病房。我和直子一块儿把他送了出去。回到病房,哲夫已坐了起来。
25“能坐起来吗?"
26“不要紧。口真渴啊!接待室有自动销售机,给我买点儿汽水吧!”
27“我去吧。”
28我正想抬脚,直子已抢先一步走出了门。我害怕单独和哲夫呆在一块儿,含糊地嗫嚅着:“稍等一下……”便想到走廊上去。这时,哲夫开口了。
29“爸爸!”
30“嗯?”
31“那辆白色的'红焰’牌。”
32“……”
33“1975年型的。”
34“……”
35“车号是7604。”
36“哲夫!”
37那是我的车!哲夫什么都知道,可他什么都没说。
38“真糟糕,天太黑,我没认出你,所以,把你扔在那儿了……幸好伤不重。你没说出我,实在太对不起你了。”
39这时,我第一次正视哲夫的眼睛,我一句话都说不出了。
40“我买了柑子和葡萄……”
41直子回到病房,她像是看到了什么异样的东西,极不自然地打住了话头,沉默下来。
42哲夫看着我,他的视线犹如绵绵不绝的冷雨,立即,我感到一股彻骨的寒气,仿佛全身内外被淋得透湿一般。我呆呆地伫立着。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四自然段看似无关紧要,其实很重要,它为哲夫的出场和后面的情节作了铺垫。
B.“我”开车撞到人原因诸多,使得这场车祸不只是一则生活奇闻、一幕家庭悲剧。
C.儿子有意支开母亲,直子也善解人意,打断了“我”与儿子的对话,化解了尴尬。
D.“我”心灵受到多次猛烈轰击,情境不同并不显重复,反而一次比一次强烈深刻。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既让读者感到真实可信,又便于展现主人公“我”的内心世界。
B.小说开头段的写法正似一个精神恍惚者的喃喃自语,恰与“我”当时的身心状态吻合。
C.小说中的对话设计颇具匠心,看似平淡简短却又耐人寻味,既符合生活真实又意蕴丰富。
D.肇事者与受害者关系特殊,小说并未写得惊心动魄,只是层层铺垫、设置误会,别有意味。
8.小说对哲夫的心理展现细致,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4分)
9.有人认为这篇小说以“车祸”为题比“雨中”更好。你认为哪个题目更好?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康定元年春正月,元昊寇延州,知延州范雍闻元昊且至,惧甚。元昊诈遣人通款于雍,雍信之,不设备,既而元吴盛兵攻保安军,破安远、塞门、永平诸寨。琦言:“范雍节制无状,宜召知越州范仲淹委任之。”夏五月戊寅,以范仲淹为陕西都转运使,范仲流高今边城之灸土有五左关中之备土元二三菱吴贼深入乘关中之虚东阻潼关隔两川贡赋则朝延不得安矣为今之计,宜严戒边城,实关内,若寇至边城,清野不与大战。
八月,诏范仲淹兼知延州。先是,寇至御之则官卑者先出。仲淹曰:“将不择人,以官为序,取败之道也。”于是大阅州兵,得万八千人,分六将领之,日夜训练,量贼众赛,使更出御。仲淹以民远输劳苦,请建鄌城为军,以河中府、同、华州中下户租税就输之,春夏徙兵就食,可省籴十之三。他所减不与。
庆历元年,时元吴遣高延德还延州与范仲淹约和,仲淹自为书贻元昊,备陈利害。韩琦闻之曰:“无约而请和者,谋也。”命诸将戒严而自行边。二月,元吴果遣众寇渭州。环庆副总管任福临敌受命,所统皆非素抚之兵,又分出趋利,故至甚败。琦还至半途,阵亡者之父兄妻子数千人号于马首,持故衣纸钱,招魂而哭,哀恸之声震天地,琦掩泣驻马不能进。范仲淹闻之,叹曰:“当是时难置胜负于度外也!”三月,元吴答范仲淹书,语极悖慢,仲淹对来使焚之。
秋七月,元昊寇麟、府州,折继闵败之。自西方用兵,帝为旰食,然元昊困弊,渐有自悔之意。三年春正月癸已,元吴上书请和,然犹倔强,不肯削僭号。庞籍送使者阙下,因陈便宜,言:“羌久不通和市,国人愁怨,今辞理浸顺,必有改事中国之心,请遣使谕之。”四年五月,元昊复遣使上誓表,时西鄙用兵日久,帝心厌之,遣使赐元昊诏,从之,十二月,册元昊为夏国主。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夏元昊拒命》)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范仲淹言/今边城之备十/有五七/关中之备十/无二三/若昊贼深入/乘关中之虚/阻潼关/隔两川贡赋/则朝廷不得安枕矣/
B.范仲淹言/今边城之备十有五七/关中之备十无二三/若昊贼深入/乘关中之虚/东阻潼关/隔两川贡赋/则朝廷不得安枕矣/
C.范仲淹言/今边城之备/十有五七/关中之备/十无二三/若昊贼深入/乘关中之虚东/阻潼关/隔两川/贡赋则朝廷不得安枕矣/
D.范仲淹言/今边城之备十有五七/关中之备十无二三/若昊贼深入/乘关中之虚东/阻潼关/隔两川/贡赋则朝廷不得安枕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康定,宋仁宗赵祯年号。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如“建元”“贞观”“康熙”。
B.清野,清除战区附近的房屋、树木,转移附近的人口物资等,使敌人掠夺不到东西。
C.僭号,冒用帝王的称号或超越本份的称号,如“夏国主”即李元昊冒用的帝王称号。
D.阙下,“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阙下”借指帝王所居的宫廷,也可指京城。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昊行事狡猾,派人假装与范雍通好言和,获取范雍的信任,让其不设防备,不久率领大军攻打各市。
B.范仲淹改革军制,御敌有方。他反对以官职高低决定出征次序,而是选拔人才,据贼兵多寡来分派将领。
C.元昊假意求和,范仲淹亲自写信详细陈述利害,元昊却攻打渭州且回信言辞傲慢,范仲淹怒毁书信。
D.任福一向不抚恤士兵,又分兵出击求利,招致大败,死伤惨重。死者家属招魂哀号,韩琦见状,哀痛不已。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春夏徙兵就食,可省籴十之三,他所减不与。
(2)韩琦闻之曰:“无约而请和者,谋也。”命诸将戒严而自行边。
14.北宋与西夏最终和议,促成双方和议的因素有哪些?(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杂诗十二首(其四)
[东晋]陶渊明
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亲戚共一处,子孙还相保。
觞弦肆朝日,尊中酒不燥。
缓带尽欢娱,起晚眠常早。
孰若当世士,冰炭满怀抱。
百年归丘垄,用此空名道!
【注】谢灵运有诗亦云:“一随往化灭,安用空名扬?”
15.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第二句借用典故,寄托了诗人“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心愿
B.三四句既写出了诗人对骨肉亲情的眷恋,也暗示了当时动乱的社会现实。
C.五六句写诗人终日纵情沉湎于饮酒抚琴,展现了诗人归隐生活的自在随心。
D.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率,蕴含哲理,体现了陶诗“淡而有味”的风格。
16.诗歌后四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手法,描写月光与竹柏的影子,想象清奇,趣味盎然。
(2)《庄子·逍遥游》中,以宋荣子为例,指出他能做到不介意世人的赞誉或指责的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
(3)《淮南子·原道训》中有“夫建钟鼓,列管弦”的记载,从此“管弦”作为乐器的泛称或音乐的代称,常出现在古代诗文中,如:“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漫步于槐树的落蕊之中,远远近近,京腔破空荡漾而来,迷人心魄。在旅人们奔波于各大景点忙于拍照时,北京人一天的生活就在一声声__________的京剧腔调里开始了。有了平民从容生活的铺垫,只一墙之隔的帝王之宫就显得不那么令人__________了。我们穿过厚厚的宫墙时,即使再拥挤的人群也无法阻断我从那些砖墙里感受某种言语,更何况,推开铜铃大门,很快眼前便__________——雕龙的汉白玉廊桥,宏闻的广场,红境与绿瓦略星逛验,整个建筑群在大片的没有阻拦的天空下显得格外深沉面又充满气魄。
天空渐渐放晴,养心殿的房檐下飞来了一对灰羽毛的鸽子,__________在盘龙的雕塑上凝神张望。它们的眼里满是气定神闲,不像我们,来去匆匆,似乎以各种不同的面貌重复着历史,张扬着极权,放纵着贪欲,或者只是无奈地站在历史的另一边,隔岸观火。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悠长 望而却步 豁然开朗 停驻
B.绵长 望而却步 茅塞顿开 停留
C.绵长 望而生畏 茅塞顿开 停驻
D.悠长 望而生畏 豁然开朗 停留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雕龙的汉白玉廊桥,宏阔的广场,以及略显斑驳的红墙与绿瓦,导致整个建筑群在大片的没有阻拦的天空下显得格外深沉而又充满气魄。
B.雕龙的汉白玉廊桥,宏阔的广场,红墙与绿瓦略显斑驳,整个建筑群在大片的没有阻拦的天空下显得格外深沉而又充满气魄。
C.雕龙的汉白玉廊桥,宏阔的广场,红墙与绿瓦略显斑驳,使整个建筑群在大片的没有阻拦的天空下显得格外深沉而又充满气魄。
D.雕龙的汉白玉廊桥,宏阔的广场,以及略显斑驳的红墙与绿瓦,使整个建筑群在大片的没有阻拦的天空下显得格外深沉而又充满气魄。
20.请分析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如今人们容易手机上瘾,这一方面是由于 App设计者深谙营销心理学,通过让使用者“难以自拔”获得更多商业利益; ① ,为何我们宁可沉迷在这份虚幻的快感中,也不去做自己真正喜欢且有意义的事?
这就不得不提到“空心病”。这是一种由于价值观缺陷导致的心理障碍, ② :对生活十分迷茫,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伴有强烈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感。在传统社会中,人们的价值观相对稳定;但( ),他们过去推崇的价值观受到了挑战。在信息化时代,借助短视频等社交平台,一些人的观点被放大,让我们的生活充斥着各种价值观。这就加剧了人们的价值选择困难。所以, ③ ,也许就是这种精神困境的一种反映。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随着近来会发展速度加快,极大地冲击了一些人的思想
B.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速度加快,一些人的思想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C.近年来社会发展速度加快,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一些人的思想
D.随着近年来社会发展速度加快,一些人的思想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老子
加法带来文明,文明带来累积。——【美】莱迪·克洛茨
我看见了大理石中的天使,于是我不停地雕刻,把多余的大理石去除,于是天使就显露出来了。——【意大利】米开朗琪罗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以“加法与减法”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