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武昌区2022届高三年级5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时间:2022-05-24
武汉市武昌区2022届高三年级5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我们的人民军队也是一个诗的军队。诗随征途吟,歌伴战斗唱。一个农村热血青年,1976年入伍,走进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行列。从南疆的“猫耳洞”,到北国的“地窨子”;从京城军事首脑机关到晋北塞上的“战神劲旅”,从“大漠孤烟直”的乌海地区,到林海雪原的呼伦贝尔……这就是马誉炜的军旅之路,这就是一个当代军人诗的轨迹。《诗意军旅》,是他从戎30余年的短诗选集。诗意与军旅同行,这也应了宋代杨万里的一句名言:“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
《诗意军旅》中凝聚着战士的忠、孝、爱。忠——忠于人民忠于党,这是人民军队的惟一宗旨和不变的军魂。作者入伍笫一首诗《从军》就写道:“今朝踏上从戎路,男儿有志当报国。”《从军三十周年赋》:“转战南北三十载/四海为家无怨忧/卫国戍边洒血汗/甘愿奉献壮志酬。”“黄河故道日西斜/大漠绵绵沙如雪/从军何惧走边关/志在西部建功业”(《西行诗》之二)。忠,是军人道德规范的核心,忠于职守,才能“精忠报国”。
孝——孝敬父母,孝老敬亲。在《诗意军旅》中,孝敬父母的诗就有20多首。马誉炜出生在河北景县一个普通干部家庭,从1976年入伍时写的诗《不忘妈妈的嘱托》,到2006年母亲去世,他在呼伦贝尔写下《哭娘》:“盼到阳春月/未料噩耗截/北疆隆冬长/泪眼空对雪。”前后相隔30年,马誉炜转战南北,卫国戍边,但他一直生活、工作在父母的目光里,父亲去世后的每年清明节,誉纬都以诗句寄托哀思:“清明时节雨纷纷/入土为安辞故人/亲吻遗骨悲泪落/西行仍需父鼓劲。”清明祭父仍不忘化悲痛为力量。在战士心目中,忠孝是叠合在一起的。自古说“忠孝不能两全”,人民战士却要将忠孝担在双肩。
爱——爱人民的生命、财产、爱子女、爱士兵。铁马金戈的战斗生活,铸造了人民战士的骁勇雄风。其实,战士的爱最深,情更浓。女儿2003年6月参加高考,当时正值非典流行后期。马誉炜时任乌海军分区政委,千里的牵挂,只能以诗《遥寄女儿》为女儿助阵,一个月后,女儿被首都师范大学英语教育系录取,誉炜就这么一个宝贝女儿,他闻讯后喜泪纵横。2006年5月1日,在内蒙古巴尔虎草原,时任呼伦贝尔军分区政委的马誉炜,乘车下连队正遇见两位徒步巡逻的士兵,“他们背着闪亮的钢枪/脸蛋儿冻得通红/大衣上粘着潜伏留下的草根/军帽下是两双警惕的眼睛/我连忙走下车来/将辛劳的士兵兄弟相拥/让体温传递着战友深情……”这是一个充满诗意的生动镜头,却把我军官兵友爱、团结如钢的瞬间化作永恒。一肩担负着战神,一肩担负着爱神,爱是人民战士的情根。
《诗意军旅》中洋溢着真、善、美。正如著名诗人艾青在他的《诗论》中把真、善、美化作诗的“三个轮子”,纵横驰骋,并驾齐驱。作者亲身经历、有感而发的,才有声有色、惟妙惟肖,真实感人、真情动人。《诗意军旅》的出版,标志着当代新型军事人才的成长和崛起,是新边塞诗的新成果。担负着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的一代精兵,是热爱诗意军旅的威武之师、文明之师,他们一定能够一路奋进一路歌,为保卫祖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创造新的辉煌业绩和英雄史诗。
——摘编自石祥《文学评论:诗意与军旅同行》
材料二:
艾青以“最伟大的歌手“要求自己,无论是在烽火连天的战乱岁月,还是在解放后的生活里,写作已然成为他的生活方式。他说道:“我永远渴求着创作,每天我像一个农夫似的在黎明之前醒来,一醒来,我就思考我的诗里的人物和我所应该采用的语言,和如何使自己的作品能有一分进步……甚至在我吃饭的时候,甚至在我走路的时候。”一个诗人,始终渴求着写作,坚持着写作,这一点,深深地感动着同为写作者的我这样一个晚辈,也让我们看到一个作家对于文学至死不渝的热爱。——铁凝评
伟大的抗日战争为诗歌创作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艾青随之扩大了政治视野和精神天地,他所创作的长诗《向太阳》和《火把》,以磅礴的气势表现了中华民族所焕发出的振奋精神和英雄气概。——张同吾评
艾青诗歌创作具有自己鲜明的个人特色。他诗歌中最主要的两个主题是对祖国和土地的热爱以及对光明美好生活的追求。感情的表达,艾青也形成了自己的鲜明风格,即以朴素的语言抒写饱含忧郁的深情。——郭纪金评
——摘编自各名家对艾青诗歌的文学评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随征途吟,歌伴战斗唱,《诗意军旅》体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马誉炜的军旅之路和当代军人诗的轨迹。
B.“故道”“大漠”这些边塞诗的意象无不流露出《诗意军旅》诗集中忠于职守、精忠报国的情感。
C.忠、孝、爱是《诗意军旅》中三大主题,这三大主题相互叠合在一起,才让整部诗集洋溢着真、善、美。
D.石祥的文学评论给予《诗意军旅》高度赞誉,认为它是当代新型军事人才的成长和崛起的标志。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民战士马誉炜将忠孝担在双肩:因戍边忠于职守,不能送终,却用诗句抒发对于双亲的哀思。
B.父女之爱和官兵友爱,让《诗意军旅》中充满了温情和暖意,无数诗意镜头,写实又生动地展现出“爱”的主题。
C.艾青的诗歌中体现着对时代脉搏的强烈回应,书写了磅礴、辉煌、富有英雄气概的民族史诗。
D.文学评论侧重谈作品“为什么是这样”“这样好不好”,材料中文学评论旁征博引的各种材料,都源自文学作品。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不能体现文中“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的一项是(3分)
A.一夜西北风/扬起大雪/你们的身子/一像支一支的温度表/一点一点地下降/终于降到了生命的零度!——臧克家
B.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岁月易逝/一滴不剩/水滴中有一匹马儿/一命归天/千年后如若我再生于祖国的河岸/千年后我再次拥有中国的稻田/和周天子的雪山/天马踢踏——海子
C.班生此去意何云/破碎神州日已曛/去国徒深屈子恨/靖氛空说岳家军/风尘河北音书断/戎马江南羽檄纷。——李大钊
D.因此他们整队到佛陀/那大慈大悲者的庙宇里/祈求他的祝福/战鼓正在隆隆地敲/大地颤抖着。——泰戈尔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特点。(4分)
5.通过文学评论,对照分析艾青诗歌和马誉炜诗歌中的共同点。(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材料一:
第二个太阳(节选)
刘白羽
解放大军一到武汉就受到了热烈的欢迎,武汉从慌乱与惊恐中苏醒过来,它睁大两眼,展开双臂,迎接亲人。
顷刻之间,路面上已经拥挤得水泄不通了,万人夹道,男女老少,振臂欢呼。大街两旁的楼窗上也万头攒动,招手鼓掌。楼上垂下一挂挂鞭炮,刹时间,爆竹声震天惊地响起来。人们的热情比长江的浪涛还要汹涌,歌声喊声,像海浪般回环激荡。
夜晚,秦震一个人悄没声地走下楼梯,走出大门。他要做一件重要的事,不过他要亲自去做,不愿意让旁人知道。
天气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就变阴了,从江汉一路拐向洞庭街,这块地方离长江很近,可以听见江涛怒潮澎湃。雾正从江上升起,黄色的雾,像大团大团云烟,给风吹得向市街上飞扬弥漫,一转眼工夫,大雾如同棉絮塞满天地之间,阴凄凄的。路灯只留下一圈淡淡黄影,江涛声似乎也变得低沉、喑哑了。秦震觉得脸上粘腻腻的,像挂上了蜘蛛网,又像是从大江上吹来的不知是雨还是水星。当他从法国梧桐下走过,才发现,雾是那样大,在梧桐叶上凝聚起来变成雨,一滴滴地落在地面上,把整个地面弄得一片精湿。
他沿马路走下去。战士就一个挨一个蜷曲在人行道上睡觉。他一阵心疼,一阵喜悦。他们没一个人去敲人家的门窗,他们没一个人躲在人家的门洞里——这就是我们的队伍呀!他们保护了广厦千万间,却露宿街头。
他仔细察看:战士们连背包也没打开,就枕在头下,合衣抱枪而睡。他们睡得那样香甜舒适,有的打鼾,有的蠕动嘴巴,有的脸上牵出一丝笑意;可是,他们头发都太长了,身上穿的还是东北战场上发的老棉衣,经过烟熏火燎、风吹日晒,没有一个人的衣服再是完整的了;他再看他们的脚,有的胶皮鞋底都磨光了,露出血淋淋的脚底……他不觉之间一阵心酸,兀自站了下来。
而后他低着头慢慢走。他们,都有父母,都有兄弟姊妹,家里不管是富裕还是贫寒,总有块暖乎炕头呀!可是他们走,走,走到这里来,睡到冰凉的地上。
他盘算着补给的数宇,运输的时间,……他下定决心:“无论怎样艰难也要给战士换装,这是第一件大事,否则就对不起大家!”
但,他的眉毛皱了一下,眼光凌厉地一转:我们面前还有很遥远、很艰难、很困苦的路,前面还有多少人,水深火热,嗷嗷待哺……是的,我们还要忍辱负重呀!
一个战士梦中翻了个身,把棉衣撩在旁边。秦震小心地把棉衣给他压好,棉衣湿得像从水里捞出来的。他怔怔站了一小会。
是的,这不只是一个将军在士兵面前的思考,更重要的是一个将军在士兵面前的觉醒。这时,他看见一个黑人影向他这边移动过来,哦,是一个战士,披着棉大衣,抱着冲锋枪,在值班放哨。秦震朝他走去,那人也朝他走来,仔细端详了一阵,敬礼,报告:“六连一排二班班长牟春光。”
“你认识我是谁?”
“老司令!夏季攻势,进公主岭。你甩着一根马鞭子,瞪着两颗大眼睛,骑马飞跑,我挡了你的路,你大喝一声:‘闪开!’你带着一群马队,就一阵风一样朝街里跑去。”
秦震笑了笑,一个指挥员在不知不觉之间就在战士脑子里留下这么个印象。“老战友,这么说我得向你道个歉了。”
“咳,都是执行任务嘛!”
牟春光这几句话唤起老熟人的亲切感,两人伸出手握住。秦震终于吐露出他沉重的心情:“你们太苦了!”
牟春光明白秦司令员指的是什么,他开怀一笑说:“这有什么?就拿我说吧,当了十几年劳工,在兴安岭老黑林子里伐木,在鹤岗煤矿里挖炭,吃橡子面,披麻袋片。人嘛,就怕前思后想。将今比昔,兴旺多啦!再说,那时给人当牛做马,受苦,窝囊!现在是给穷人统一天下,遭点罪,痛快!”
牟春光的话在秦震心里激起一阵阵波澜,战士的心就是这样豁亮,浓雾遮不住,冷雨浇不灭,江风吹不透。他暗暗觉得有点羞愧,为什么他刚才只想战士们的苦难,而没想到战士心里都揣着一颗太阳?是的,这不只是一个将军在士兵面前的思考,更重要的是一个将军在士兵面前的觉醒!
牟春光压低声音说:“首长,我有个要求!”
“你说吧!”
“解放全国的战斗正在节骨眼上,你可别忘记我们六连,咱可是出了名的尖刀连!”
秦震扑哧笑出声来:“老班长,别老说‘我们六连'。我该向你报个到,我就是这个连队里出身的战士。
“你?”
“一九二七年。”
是的,二十二年前,大革命失败,阴云密布,多少人血洒武汉街头。自己就是在这里接上组织,从汉江上坐船逃出武汉,赶往南昌……
江风拂面,吹散了浓雾,也卷走了耻辱、沉疴、巨痛。历史好像是从这儿开始,又回到这儿歇一下脚,好迈上新的途程。
材料二:
刘白羽是一位颇有造诣的散文大家,而散文家对于自然环境的精细观察,对人生况味的感觉领悟,以及由自然到人生的联想思索,这些特长和优势显然也被作家带入他的这部小说创作中。
【注】长篇小说《第二个太阳》从解放战争中的武汉战争起笔,以战争进程为经线,在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渡江南下的广阔背景下,描写了秦震等解放军官兵的革命历程,用小说人物的个人生命体验与情感,折射中国革命的伟大与神圣。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解放大军到达武汉时描写天气的阴凄沉闷,真实地还原了历史,也预示着战争的艰难,反衬出解放军战士的伟大。
B.解放军战士们秉持军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队伍组织纪律严明,这一切成为秦震倍感对不起战士们的原因。
C.面对生存条件艰苦的战士们,秦震思考着如何给予他们更好的物质保障,这展现出他作为将领的格局与胸怀。
D.结尾写道秦震有“一个将军在士兵面前的觉醒",这种觉醒是他羞愧于自己不像战士们一样心中揣着希望的太阳。
8.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写秦震在经历了白天的热闹后夜晚独自出门,只交代他要去“做一件重要的事”,增强文章的神秘性,引起读者的好奇心。
B.牟春光“开怀一笑“回应秦司令员的话,短句居多,语言简洁明快,表现了他耿直豪爽的性格特点,与后文他积极请求让他所在的连队出征作战的形象一脉相承。
C.小说结尾写秦震回忆起一九二七年的革命经历,在悲慨之余更燃起了革命的希望,增强了作品的艺术真实性和历史纵深感。
D.小说在描绘艰难紧张的军事场景的同时,也涂抹着旖旎多姿的人情伦理、信念情操等精神形态的画图,构成更加逼近战争生活真实的整体风貌。
9.文中关于“风”的自然环境描写出现了两次,但内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效果。(4分)
10.在校“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推介"的语文周活动上,你负责向大家推介小说《第二个太阳》(2008年获奖小说)。但有同学提出,作为一部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它是一部典型的旧有“五老峰”(老题材、老故事、老人物、老观念、老方法)模式小说,缺乏推介价值。请你结合文本,列出对其观点进行反驳的要点。(6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我们的人民军队也是一个诗的军队。诗随征途吟,歌伴战斗唱。一个农村热血青年,1976年入伍,走进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行列。从南疆的“猫耳洞”,到北国的“地窨子”;从京城军事首脑机关到晋北塞上的“战神劲旅”,从“大漠孤烟直”的乌海地区,到林海雪原的呼伦贝尔……这就是马誉炜的军旅之路,这就是一个当代军人诗的轨迹。《诗意军旅》,是他从戎30余年的短诗选集。诗意与军旅同行,这也应了宋代杨万里的一句名言:“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
《诗意军旅》中凝聚着战士的忠、孝、爱。忠——忠于人民忠于党,这是人民军队的惟一宗旨和不变的军魂。作者入伍笫一首诗《从军》就写道:“今朝踏上从戎路,男儿有志当报国。”《从军三十周年赋》:“转战南北三十载/四海为家无怨忧/卫国戍边洒血汗/甘愿奉献壮志酬。”“黄河故道日西斜/大漠绵绵沙如雪/从军何惧走边关/志在西部建功业”(《西行诗》之二)。忠,是军人道德规范的核心,忠于职守,才能“精忠报国”。
孝——孝敬父母,孝老敬亲。在《诗意军旅》中,孝敬父母的诗就有20多首。马誉炜出生在河北景县一个普通干部家庭,从1976年入伍时写的诗《不忘妈妈的嘱托》,到2006年母亲去世,他在呼伦贝尔写下《哭娘》:“盼到阳春月/未料噩耗截/北疆隆冬长/泪眼空对雪。”前后相隔30年,马誉炜转战南北,卫国戍边,但他一直生活、工作在父母的目光里,父亲去世后的每年清明节,誉纬都以诗句寄托哀思:“清明时节雨纷纷/入土为安辞故人/亲吻遗骨悲泪落/西行仍需父鼓劲。”清明祭父仍不忘化悲痛为力量。在战士心目中,忠孝是叠合在一起的。自古说“忠孝不能两全”,人民战士却要将忠孝担在双肩。
爱——爱人民的生命、财产、爱子女、爱士兵。铁马金戈的战斗生活,铸造了人民战士的骁勇雄风。其实,战士的爱最深,情更浓。女儿2003年6月参加高考,当时正值非典流行后期。马誉炜时任乌海军分区政委,千里的牵挂,只能以诗《遥寄女儿》为女儿助阵,一个月后,女儿被首都师范大学英语教育系录取,誉炜就这么一个宝贝女儿,他闻讯后喜泪纵横。2006年5月1日,在内蒙古巴尔虎草原,时任呼伦贝尔军分区政委的马誉炜,乘车下连队正遇见两位徒步巡逻的士兵,“他们背着闪亮的钢枪/脸蛋儿冻得通红/大衣上粘着潜伏留下的草根/军帽下是两双警惕的眼睛/我连忙走下车来/将辛劳的士兵兄弟相拥/让体温传递着战友深情……”这是一个充满诗意的生动镜头,却把我军官兵友爱、团结如钢的瞬间化作永恒。一肩担负着战神,一肩担负着爱神,爱是人民战士的情根。
《诗意军旅》中洋溢着真、善、美。正如著名诗人艾青在他的《诗论》中把真、善、美化作诗的“三个轮子”,纵横驰骋,并驾齐驱。作者亲身经历、有感而发的,才有声有色、惟妙惟肖,真实感人、真情动人。《诗意军旅》的出版,标志着当代新型军事人才的成长和崛起,是新边塞诗的新成果。担负着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的一代精兵,是热爱诗意军旅的威武之师、文明之师,他们一定能够一路奋进一路歌,为保卫祖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创造新的辉煌业绩和英雄史诗。
——摘编自石祥《文学评论:诗意与军旅同行》
材料二:
艾青以“最伟大的歌手“要求自己,无论是在烽火连天的战乱岁月,还是在解放后的生活里,写作已然成为他的生活方式。他说道:“我永远渴求着创作,每天我像一个农夫似的在黎明之前醒来,一醒来,我就思考我的诗里的人物和我所应该采用的语言,和如何使自己的作品能有一分进步……甚至在我吃饭的时候,甚至在我走路的时候。”一个诗人,始终渴求着写作,坚持着写作,这一点,深深地感动着同为写作者的我这样一个晚辈,也让我们看到一个作家对于文学至死不渝的热爱。——铁凝评
伟大的抗日战争为诗歌创作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艾青随之扩大了政治视野和精神天地,他所创作的长诗《向太阳》和《火把》,以磅礴的气势表现了中华民族所焕发出的振奋精神和英雄气概。——张同吾评
艾青诗歌创作具有自己鲜明的个人特色。他诗歌中最主要的两个主题是对祖国和土地的热爱以及对光明美好生活的追求。感情的表达,艾青也形成了自己的鲜明风格,即以朴素的语言抒写饱含忧郁的深情。——郭纪金评
——摘编自各名家对艾青诗歌的文学评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随征途吟,歌伴战斗唱,《诗意军旅》体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马誉炜的军旅之路和当代军人诗的轨迹。
B.“故道”“大漠”这些边塞诗的意象无不流露出《诗意军旅》诗集中忠于职守、精忠报国的情感。
C.忠、孝、爱是《诗意军旅》中三大主题,这三大主题相互叠合在一起,才让整部诗集洋溢着真、善、美。
D.石祥的文学评论给予《诗意军旅》高度赞誉,认为它是当代新型军事人才的成长和崛起的标志。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民战士马誉炜将忠孝担在双肩:因戍边忠于职守,不能送终,却用诗句抒发对于双亲的哀思。
B.父女之爱和官兵友爱,让《诗意军旅》中充满了温情和暖意,无数诗意镜头,写实又生动地展现出“爱”的主题。
C.艾青的诗歌中体现着对时代脉搏的强烈回应,书写了磅礴、辉煌、富有英雄气概的民族史诗。
D.文学评论侧重谈作品“为什么是这样”“这样好不好”,材料中文学评论旁征博引的各种材料,都源自文学作品。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不能体现文中“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的一项是(3分)
A.一夜西北风/扬起大雪/你们的身子/一像支一支的温度表/一点一点地下降/终于降到了生命的零度!——臧克家
B.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岁月易逝/一滴不剩/水滴中有一匹马儿/一命归天/千年后如若我再生于祖国的河岸/千年后我再次拥有中国的稻田/和周天子的雪山/天马踢踏——海子
C.班生此去意何云/破碎神州日已曛/去国徒深屈子恨/靖氛空说岳家军/风尘河北音书断/戎马江南羽檄纷。——李大钊
D.因此他们整队到佛陀/那大慈大悲者的庙宇里/祈求他的祝福/战鼓正在隆隆地敲/大地颤抖着。——泰戈尔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特点。(4分)
5.通过文学评论,对照分析艾青诗歌和马誉炜诗歌中的共同点。(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材料一:
第二个太阳(节选)
刘白羽
解放大军一到武汉就受到了热烈的欢迎,武汉从慌乱与惊恐中苏醒过来,它睁大两眼,展开双臂,迎接亲人。
顷刻之间,路面上已经拥挤得水泄不通了,万人夹道,男女老少,振臂欢呼。大街两旁的楼窗上也万头攒动,招手鼓掌。楼上垂下一挂挂鞭炮,刹时间,爆竹声震天惊地响起来。人们的热情比长江的浪涛还要汹涌,歌声喊声,像海浪般回环激荡。
夜晚,秦震一个人悄没声地走下楼梯,走出大门。他要做一件重要的事,不过他要亲自去做,不愿意让旁人知道。
天气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就变阴了,从江汉一路拐向洞庭街,这块地方离长江很近,可以听见江涛怒潮澎湃。雾正从江上升起,黄色的雾,像大团大团云烟,给风吹得向市街上飞扬弥漫,一转眼工夫,大雾如同棉絮塞满天地之间,阴凄凄的。路灯只留下一圈淡淡黄影,江涛声似乎也变得低沉、喑哑了。秦震觉得脸上粘腻腻的,像挂上了蜘蛛网,又像是从大江上吹来的不知是雨还是水星。当他从法国梧桐下走过,才发现,雾是那样大,在梧桐叶上凝聚起来变成雨,一滴滴地落在地面上,把整个地面弄得一片精湿。
他沿马路走下去。战士就一个挨一个蜷曲在人行道上睡觉。他一阵心疼,一阵喜悦。他们没一个人去敲人家的门窗,他们没一个人躲在人家的门洞里——这就是我们的队伍呀!他们保护了广厦千万间,却露宿街头。
他仔细察看:战士们连背包也没打开,就枕在头下,合衣抱枪而睡。他们睡得那样香甜舒适,有的打鼾,有的蠕动嘴巴,有的脸上牵出一丝笑意;可是,他们头发都太长了,身上穿的还是东北战场上发的老棉衣,经过烟熏火燎、风吹日晒,没有一个人的衣服再是完整的了;他再看他们的脚,有的胶皮鞋底都磨光了,露出血淋淋的脚底……他不觉之间一阵心酸,兀自站了下来。
而后他低着头慢慢走。他们,都有父母,都有兄弟姊妹,家里不管是富裕还是贫寒,总有块暖乎炕头呀!可是他们走,走,走到这里来,睡到冰凉的地上。
他盘算着补给的数宇,运输的时间,……他下定决心:“无论怎样艰难也要给战士换装,这是第一件大事,否则就对不起大家!”
但,他的眉毛皱了一下,眼光凌厉地一转:我们面前还有很遥远、很艰难、很困苦的路,前面还有多少人,水深火热,嗷嗷待哺……是的,我们还要忍辱负重呀!
一个战士梦中翻了个身,把棉衣撩在旁边。秦震小心地把棉衣给他压好,棉衣湿得像从水里捞出来的。他怔怔站了一小会。
是的,这不只是一个将军在士兵面前的思考,更重要的是一个将军在士兵面前的觉醒。这时,他看见一个黑人影向他这边移动过来,哦,是一个战士,披着棉大衣,抱着冲锋枪,在值班放哨。秦震朝他走去,那人也朝他走来,仔细端详了一阵,敬礼,报告:“六连一排二班班长牟春光。”
“你认识我是谁?”
“老司令!夏季攻势,进公主岭。你甩着一根马鞭子,瞪着两颗大眼睛,骑马飞跑,我挡了你的路,你大喝一声:‘闪开!’你带着一群马队,就一阵风一样朝街里跑去。”
秦震笑了笑,一个指挥员在不知不觉之间就在战士脑子里留下这么个印象。“老战友,这么说我得向你道个歉了。”
“咳,都是执行任务嘛!”
牟春光这几句话唤起老熟人的亲切感,两人伸出手握住。秦震终于吐露出他沉重的心情:“你们太苦了!”
牟春光明白秦司令员指的是什么,他开怀一笑说:“这有什么?就拿我说吧,当了十几年劳工,在兴安岭老黑林子里伐木,在鹤岗煤矿里挖炭,吃橡子面,披麻袋片。人嘛,就怕前思后想。将今比昔,兴旺多啦!再说,那时给人当牛做马,受苦,窝囊!现在是给穷人统一天下,遭点罪,痛快!”
牟春光的话在秦震心里激起一阵阵波澜,战士的心就是这样豁亮,浓雾遮不住,冷雨浇不灭,江风吹不透。他暗暗觉得有点羞愧,为什么他刚才只想战士们的苦难,而没想到战士心里都揣着一颗太阳?是的,这不只是一个将军在士兵面前的思考,更重要的是一个将军在士兵面前的觉醒!
牟春光压低声音说:“首长,我有个要求!”
“你说吧!”
“解放全国的战斗正在节骨眼上,你可别忘记我们六连,咱可是出了名的尖刀连!”
秦震扑哧笑出声来:“老班长,别老说‘我们六连'。我该向你报个到,我就是这个连队里出身的战士。
“你?”
“一九二七年。”
是的,二十二年前,大革命失败,阴云密布,多少人血洒武汉街头。自己就是在这里接上组织,从汉江上坐船逃出武汉,赶往南昌……
江风拂面,吹散了浓雾,也卷走了耻辱、沉疴、巨痛。历史好像是从这儿开始,又回到这儿歇一下脚,好迈上新的途程。
材料二:
刘白羽是一位颇有造诣的散文大家,而散文家对于自然环境的精细观察,对人生况味的感觉领悟,以及由自然到人生的联想思索,这些特长和优势显然也被作家带入他的这部小说创作中。
【注】长篇小说《第二个太阳》从解放战争中的武汉战争起笔,以战争进程为经线,在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渡江南下的广阔背景下,描写了秦震等解放军官兵的革命历程,用小说人物的个人生命体验与情感,折射中国革命的伟大与神圣。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解放大军到达武汉时描写天气的阴凄沉闷,真实地还原了历史,也预示着战争的艰难,反衬出解放军战士的伟大。
B.解放军战士们秉持军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队伍组织纪律严明,这一切成为秦震倍感对不起战士们的原因。
C.面对生存条件艰苦的战士们,秦震思考着如何给予他们更好的物质保障,这展现出他作为将领的格局与胸怀。
D.结尾写道秦震有“一个将军在士兵面前的觉醒",这种觉醒是他羞愧于自己不像战士们一样心中揣着希望的太阳。
8.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写秦震在经历了白天的热闹后夜晚独自出门,只交代他要去“做一件重要的事”,增强文章的神秘性,引起读者的好奇心。
B.牟春光“开怀一笑“回应秦司令员的话,短句居多,语言简洁明快,表现了他耿直豪爽的性格特点,与后文他积极请求让他所在的连队出征作战的形象一脉相承。
C.小说结尾写秦震回忆起一九二七年的革命经历,在悲慨之余更燃起了革命的希望,增强了作品的艺术真实性和历史纵深感。
D.小说在描绘艰难紧张的军事场景的同时,也涂抹着旖旎多姿的人情伦理、信念情操等精神形态的画图,构成更加逼近战争生活真实的整体风貌。
9.文中关于“风”的自然环境描写出现了两次,但内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效果。(4分)
10.在校“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推介"的语文周活动上,你负责向大家推介小说《第二个太阳》(2008年获奖小说)。但有同学提出,作为一部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它是一部典型的旧有“五老峰”(老题材、老故事、老人物、老观念、老方法)模式小说,缺乏推介价值。请你结合文本,列出对其观点进行反驳的要点。(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