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2023届高三五校10月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时间:2022-10-15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东周与西周战,韩救西周。或为东周谓韩王曰:“西周者,故天子之国也,多名器重宝,案兵而勿出,可以德东周,西周之宝可尽矣。”
(二)
东周与西周争,西周欲和于楚、韩。齐明谓东周君曰:“臣恐西周之与楚、韩宝,令之为己求地于东周也。不如谓楚、韩曰,西周之欲入宝,持二端。今东周之兵不急西周,西周之宝不入楚、韩。楚、韩欲得宝,即且趣我攻西周。西周宝出,是我为楚、韩取宝以德之也。西周弱矣。
(三)
东周欲为稻,西周不下水,东周患之。苏子谓东周君曰:“臣请使西周下水,可乎?”乃往见西周之君曰:“君之谋过矣!今不下水,所以富东周也。今其民皆种麦,无他种矣。君若欲害之不若一为下水以病其所种下水东周必复种稻种稻而复夺之。若是,则东周之民可令一仰西周而受命于君矣。”西周君曰:“善。”遂下水。苏子亦得两国之金也。
(四)
温人之周,周不纳,问曰:“客耶?”对曰:“主人也。”问其巷而不知也,吏因囚之。君使人问之曰:“子非周人,而自谓非客,何也?”对曰:“臣少而诵《诗》,《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今周君天下,则我天子之臣,而又为客哉?故曰主人。”君乃使吏出之。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君若欲害之/不若一为下水/以病其所种/下水/东周必复种稻/种稻而复夺之
B. 君若欲害之不若/一为下水/以病其所种/下水/东周必复种稻/种稻而复夺之
C. 君若欲害之不若/一为下水以病其所种/下水/东周必复种稻/种稻而复夺之
D. 君若欲害之/不若一为下水/以病其所种/下水东周/必复种稻/种稻而复夺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案:本义是木制的盛食物的矮脚托盘,这里是通假字,通“按”,指按兵不动。
B. 二端:本指两种主意。这里是指事物两个方面。
C. 趣:本义是疾速,这里引申为“催促”“促使”的意思。
D. 一仰:一,全,都。一仰是全部仰仗的意思。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东周与西周作战,韩国打算救西周,但有人对韩王说如果韩国按兵不动,西周的的宝物可以全部拥有。
B. 东周想种水稻,西周不放水,苏子对西周君说放水可以淹死东周的麦子,西周认为有理立即放了水。
C. 魏国温城人去周,周人囚禁了他,他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化解了矛盾,成功被释放
D. 齐明、苏子、温人,无不体现了智谋的魅力和说话的艺术。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恐西周之与楚、韩宝,令之为己求地于东周也。
(2)今周君天下,则我天子之臣,而又为客哉?
14. 审读第(一)(二)则文段,东周要打西周时是怎样利用宝物的,请分析其间的逻辑关系。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陪丞相听蜀僧琴
黄庶
小园岂是春来晚?四月花飞入酒杯。
都为主人尤好事,风光留住不教回。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二句让人联想到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写出了小园的幽深和春晚。
B. 小园繁花飘落,不禁让人产生伤春之感,惋惜之情。
C. 有琴有酒有花有宾有主,可以说是“四美具,二难并”了。
D. “四月花飞入酒杯”一句写景,略加点染,便使全诗光彩照人。
16. “问答”是本诗最突出的艺术技巧,使诗歌隽永有味,富有理趣。请分析“问答”的构成及蕴含的理趣。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刘克庄的《贺新郎》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应“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思想。
(2)王维的《山居秋暝》中采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后世多将军队中的同事称为“袍泽”,这个词源自《诗经•秦风•无衣》中“ 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无论是谈判谈恋爱,人都爱讲条件。这不仅是因为人世故,而是因为人必须生活在一定的条件之中。一条鱼在鱼缸里 地游啊游,也许他并不知道自己身处逆境之中,但我们知道。鱼缸为鱼提供了生存条件,也为他划定了生活的边际。人也一样。条件无处不有,逆境也 。不是吗?没房子的时候,你总想有一个房子。可一旦有了房子,你可能大部分时间都宅在家里。屋顶为你遮挡夜晚的阵雨,但也为你遮挡了正午的阳光。汽车被发明,是人为自己制造的条件,但汽油短缺同样让我们 。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下列各句中问号作用与材料中问号作用一致的一项是( )
A. 明白人别说糊涂话,开炮是我闹的?
B. 药店骤增:是喜是忧?
C.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D. 什么样的社会才是最理想的社会呢?
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作修改,但不得改变原意。
无论是谈判谈恋爱,人都爱讲条件。这不仅是因为人事故,而是因为人必须生活在一定的条件之中。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2分)
2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父母,其实对子女的要求并不高,也不奢望能得到什么回报。很多父母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只要你们自己能照顾好自己就好了,我们你别管。”一句 “ ”,是多么质朴,却又多么难做到的事。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很多人都真的难以照顾好自己。房价太高了,需要父母的养老钱来付首付;生了小孩,需要父母帮忙带,过程中还要闹矛盾;工作干不下去了,可能还要回来啃老。父母若有经济能力,这一切都不算什么。若经济能力不足,可就是给父母极大的心理压力。要知道,不管你长多大,父母总希望能够为你遮风挡雨,他总会为你的困难发愁。让父母为你的困难发愁, 。
所以,我们要努力过好自己、不给父母添负担。一个孝顺的人,会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谋生本领;一个孝顺的人,会努力工作,打造自己的事业;一个孝顺的人,会主动承担,抗下人生的风雨。这就是第二层次的孝: 。
熊培云《不增负担的孝》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2. 阅读下面的漫画,根据要求答题。
注:画上题字为“钻研”“子恺画”。
(1)请用简明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80字以内)
(2)概括写下漫画的寓意(25字以内)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熊培云说:“在一个广场上,人挤人,你不知道方向在哪里。但如果你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就知道周遭的种种拥挤对你来说其实毫无意义。”
有这样一道数学题:请挪动其中一个数字,使“101-102=1”这个等式成立。
一般人都想不到答案是“101-10²=1”。熊培云分析原因时说:想来是因为思维定势吧。一说到挪动,首先与最后想到的都是左右挪动,陷于一种横向的思维,一种左右的思维之中,很少有一种向上的维度。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思考和感悟?请以“自由在高处”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袋: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东周与西周战,韩救西周。或为东周谓韩王曰:“西周者,故天子之国也,多名器重宝,案兵而勿出,可以德东周,西周之宝可尽矣。”
(二)
东周与西周争,西周欲和于楚、韩。齐明谓东周君曰:“臣恐西周之与楚、韩宝,令之为己求地于东周也。不如谓楚、韩曰,西周之欲入宝,持二端。今东周之兵不急西周,西周之宝不入楚、韩。楚、韩欲得宝,即且趣我攻西周。西周宝出,是我为楚、韩取宝以德之也。西周弱矣。
(三)
东周欲为稻,西周不下水,东周患之。苏子谓东周君曰:“臣请使西周下水,可乎?”乃往见西周之君曰:“君之谋过矣!今不下水,所以富东周也。今其民皆种麦,无他种矣。君若欲害之不若一为下水以病其所种下水东周必复种稻种稻而复夺之。若是,则东周之民可令一仰西周而受命于君矣。”西周君曰:“善。”遂下水。苏子亦得两国之金也。
(四)
温人之周,周不纳,问曰:“客耶?”对曰:“主人也。”问其巷而不知也,吏因囚之。君使人问之曰:“子非周人,而自谓非客,何也?”对曰:“臣少而诵《诗》,《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今周君天下,则我天子之臣,而又为客哉?故曰主人。”君乃使吏出之。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君若欲害之/不若一为下水/以病其所种/下水/东周必复种稻/种稻而复夺之
B. 君若欲害之不若/一为下水/以病其所种/下水/东周必复种稻/种稻而复夺之
C. 君若欲害之不若/一为下水以病其所种/下水/东周必复种稻/种稻而复夺之
D. 君若欲害之/不若一为下水/以病其所种/下水东周/必复种稻/种稻而复夺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案:本义是木制的盛食物的矮脚托盘,这里是通假字,通“按”,指按兵不动。
B. 二端:本指两种主意。这里是指事物两个方面。
C. 趣:本义是疾速,这里引申为“催促”“促使”的意思。
D. 一仰:一,全,都。一仰是全部仰仗的意思。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东周与西周作战,韩国打算救西周,但有人对韩王说如果韩国按兵不动,西周的的宝物可以全部拥有。
B. 东周想种水稻,西周不放水,苏子对西周君说放水可以淹死东周的麦子,西周认为有理立即放了水。
C. 魏国温城人去周,周人囚禁了他,他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化解了矛盾,成功被释放
D. 齐明、苏子、温人,无不体现了智谋的魅力和说话的艺术。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恐西周之与楚、韩宝,令之为己求地于东周也。
(2)今周君天下,则我天子之臣,而又为客哉?
14. 审读第(一)(二)则文段,东周要打西周时是怎样利用宝物的,请分析其间的逻辑关系。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陪丞相听蜀僧琴
黄庶
小园岂是春来晚?四月花飞入酒杯。
都为主人尤好事,风光留住不教回。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二句让人联想到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写出了小园的幽深和春晚。
B. 小园繁花飘落,不禁让人产生伤春之感,惋惜之情。
C. 有琴有酒有花有宾有主,可以说是“四美具,二难并”了。
D. “四月花飞入酒杯”一句写景,略加点染,便使全诗光彩照人。
16. “问答”是本诗最突出的艺术技巧,使诗歌隽永有味,富有理趣。请分析“问答”的构成及蕴含的理趣。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刘克庄的《贺新郎》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应“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思想。
(2)王维的《山居秋暝》中采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后世多将军队中的同事称为“袍泽”,这个词源自《诗经•秦风•无衣》中“ 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无论是谈判谈恋爱,人都爱讲条件。这不仅是因为人世故,而是因为人必须生活在一定的条件之中。一条鱼在鱼缸里 地游啊游,也许他并不知道自己身处逆境之中,但我们知道。鱼缸为鱼提供了生存条件,也为他划定了生活的边际。人也一样。条件无处不有,逆境也 。不是吗?没房子的时候,你总想有一个房子。可一旦有了房子,你可能大部分时间都宅在家里。屋顶为你遮挡夜晚的阵雨,但也为你遮挡了正午的阳光。汽车被发明,是人为自己制造的条件,但汽油短缺同样让我们 。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下列各句中问号作用与材料中问号作用一致的一项是( )
A. 明白人别说糊涂话,开炮是我闹的?
B. 药店骤增:是喜是忧?
C.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D. 什么样的社会才是最理想的社会呢?
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作修改,但不得改变原意。
无论是谈判谈恋爱,人都爱讲条件。这不仅是因为人事故,而是因为人必须生活在一定的条件之中。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2分)
2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父母,其实对子女的要求并不高,也不奢望能得到什么回报。很多父母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只要你们自己能照顾好自己就好了,我们你别管。”一句 “ ”,是多么质朴,却又多么难做到的事。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很多人都真的难以照顾好自己。房价太高了,需要父母的养老钱来付首付;生了小孩,需要父母帮忙带,过程中还要闹矛盾;工作干不下去了,可能还要回来啃老。父母若有经济能力,这一切都不算什么。若经济能力不足,可就是给父母极大的心理压力。要知道,不管你长多大,父母总希望能够为你遮风挡雨,他总会为你的困难发愁。让父母为你的困难发愁, 。
所以,我们要努力过好自己、不给父母添负担。一个孝顺的人,会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谋生本领;一个孝顺的人,会努力工作,打造自己的事业;一个孝顺的人,会主动承担,抗下人生的风雨。这就是第二层次的孝: 。
熊培云《不增负担的孝》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2. 阅读下面的漫画,根据要求答题。
注:画上题字为“钻研”“子恺画”。
(1)请用简明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80字以内)
(2)概括写下漫画的寓意(25字以内)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熊培云说:“在一个广场上,人挤人,你不知道方向在哪里。但如果你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就知道周遭的种种拥挤对你来说其实毫无意义。”
有这样一道数学题:请挪动其中一个数字,使“101-102=1”这个等式成立。
一般人都想不到答案是“101-10²=1”。熊培云分析原因时说:想来是因为思维定势吧。一说到挪动,首先与最后想到的都是左右挪动,陷于一种横向的思维,一种左右的思维之中,很少有一种向上的维度。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思考和感悟?请以“自由在高处”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袋: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