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2023届高三三模语文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时间:2023-05-27
威海市2023届高三三模语文考试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随着虚拟生存和虚拟交往成为社会观照,技术与文化的交互关系进一步产生作用,促进文明的虚拟化,将物质世界中的实体存在转化为虚拟信息单元。对个体来说,数字化映射的“虚拟实体”不仅可以为网络服务提供更多的动态依据,更重要的是成为人的数字化生存的一种新形态。作为原始居民的虚拟数字人成为文化沟通的桥梁,将以崭新的形态完成文化传承,促进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进程。
从古至今,中华民族文化一脉相承,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虚拟数字人的非实体性和人格化特征使之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场景设计需要,随着不断探索的创景模式拓展,虚拟数字人的表演舞台也随着扩大。对于虚拟数字人而言,文化继承与嬗变是相伴相生的。新兴技术对现实生活的冲击推动着技术的进步,以及对文化的理性省思。虚拟数字人强大的流量和传播力推动着传统文化为大众所熟知,崭新的生成形态使得传统文化以焕然一新的面貌出现在大众的视野。虚拟数字人以其非实体性、可控性,具有广阔的创意空间,无论是在商业资本的主导下商品性的文化宣传,还是浅层面的沉浸式视觉体验,其形成过程都是一种创新的实践过程,都能够与当下社会文化发展结合。这种新的文化形态的构建,是普通大众广泛参与的促进传统文化现代化进程的深度介入,其形成过程也是文化形态多样性的形成过程。
在拥抱新技术的同时,虚拟数字人的文化传承也需要注意泛商业营销而忽视核心价值观的挖掘,尤其是在品牌营销的各种广告中,貌似是传统文化的化用,实则基于自身商业价值的特质。如果把握不好度,就成为媚俗、背离现实的商业宣传,对文化传承流于形式的追逐而并非内在精神内涵的挖掘,没有触及其核心价值观,难以在实践中真正弘扬民族文化的精华,达到教化、提升人们文化涵养的目的。同时,在国风虚拟数字人的人物构建上,往往出现人设类似、内容创意同质化的现象。这一现象正说明了对传统文化认识浮于表面,仍旧处于普及式传播的阶段,对角色本身的视觉设计超出其精神内涵,不能在根本上承担起文化传承的角色。因此,虚拟数字人的文化传承,针对某一文化领域进行深耕是必要措施,同时还要基于整个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充分了解之上,培养出广泛的大众审美取向。
(节选自王超群、张捷《虚拟数字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应用研究》)
材料二:
“作为戏曲艺术挺进二次元领域的新尝试,秦筱雅的出现给传统文化带来时尚包装,让古老艺术迸发时代新音,找到了与当代观众沟通的新方式。”西安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寇雅玲说。
寇雅玲所说的秦筱雅,是在不久前举办的第九届中国秦腔艺术节上惊艳亮相的一位秦腔“新秀”,她是秦腔领域的第一位虚拟人。以“旦角”形象亮相的秦筱雅,将年轻与古典融为一体,将历史与现实有机融合,在清丽唱腔、一颦一笑、水袖曼妙间,传播秦腔的独特韵味。借由她的表达,传统文化摆脱了既定印象标签,玩出了耳目一新的潮流感。
过去几年中,不少虚拟人借着元宇宙的风口涌现,他们被认为是现实世界和元宇宙交互的重要入口。但秦筱雅从人物设定到数字动画制作方面,都尤为不同。现在的虚拟人大多还是以娱乐、游戏、搞笑为主,往往缺少人物技艺与相关世界架构的支撑。秦筱雅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拥有更垂直的才艺。她被赋予的定位是“唱秦腔的数字女孩”。可以说,她是人格化的秦腔艺术,是秦腔艺术的数字化代言人。她的任务是为这一中国古老艺术形式在年轻群体中找到传播突破口,也正是这些不同决定了秦筱雅的塑造绝非易事。
“首先,这个人物的秦腔表述一定要准确、鲜活,这就对原画设计、模型制作、角色动画、布料毛发解算、灯光材质贴图,乃至最后的渲染合成,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一般动画人物的整体解析建模大概3万个面就可以了,但我们这个人物,仅仅头部的头饰建模就达到了70万个面。尤其是甩水袖、手指动作这些秦腔表演的细节,都对建模要求甚高。”秦筱雅设计制作团队成员张曦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个虚拟邻家女孩,让秦腔有更多的跨界合作,让秦腔能更好触达更为广泛的年轻群体。”
"任何沿袭多年的文化样态,都要随着时代进步和环境发展不断前行,在兼收并蓄中不断成长,才能更加郁郁葱葱、繁花似锦。”对于为何要借助中国秦腔艺术节的平台推出虚拟人,寇雅玲表示,这源于对秦腔守正与创新的更多思考。
互联网时代,虚拟人愈加成为连接人与人、人与物记忆的情感新载体。以虚拟人实现“传统”与“时尚”的碰撞,吸引年轻群体的关注。而在秦筱雅的身后,秦腔正以虚拟人领衔的方式“进军”元宇宙。张曦表示,秦筱雅未来能做的还有更多,“我们希望通过给予传统文化时尚的包装进行戏曲艺术挺进二次元的新尝试,积极探索传统文化在‘元宇宙’范围内的产业发展及应用,让古老艺术迸发时代之音,找到与当代观众沟通的新渠道"
(节选自光明网《虚拟数字人“秦筱雅”——当好秦腔艺术推荐官》)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技术与文化的交互带动文明的虚拟化,能使物质世界的实体转为数字化存在。
B.强大的流量和传播力,促使虚拟数字人以焕然一新的面貌出现并被大众熟知。
C.秦筱雅的塑造绝非易事,她凭借垂直才艺打破虚拟人娱乐、搞笑等形象定式。
D.秦筱雅是秦腔艺术时尚包装后的产物,她的出现使秦腔进军元宇宙成为可能。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没有新兴技术推动就没有虚拟数字人诞生,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进程也可能受到影响。
B.虚拟数字人创意空间广阔,其形成过程体现着创新实践,因而能有效推动文化发展。
C.追逐形式、缺少文化深耕的虚拟数字人,由于偏离核心价值观而难以达到教化的目的。
D.秦筱雅的成功源于其秦腔表述的准确、鲜活,以及设计制作团队的高标准、严要求。
3.下列最适合作为论据证明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北京怀柔区数字化播报员“怀小法”,模仿真人主播的形象和声音,讲解法律知识。
B.《秦腔》特种邮票不仅宣传了秦腔地方戏曲,更宣传了陕西非遗文化及地方传统文化。
C.七夕节虚拟数字人“灵夕”以中国文化为背景,探索国风文化在数字世界的更多可能。
D.某虚拟歌手翻唱黄梅戏,将戏曲改编为流行唱腔,故意走调错拍,让观众哭笑不得。
4.好的新闻作品应具备哪些特点?请以材料二为例简要分析。(4分)
5.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一观点同样适用于数字时代传统文化的传承策略。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走山
沈念
台风夜里过境,没有爬上西边大岭就走了,“尾巴”象征性地拂了一下石喊坪。
一大早,村支书黄旺生站在村卫生室门前骂人:“连块牌子也看不住,碰到哪天检查组下来,你们这些不拢边,到时我来挨批评。”村民们探看,原是村卫生室的蓝色招牌找不见了。没到腊冬烤野火,没有人会偷块木牌子,只该是风吹掉的。黄旺生的坏脾气也像台风,说来就来,说走就走。世故的村民懂得,与权力作斗争没有好果子吃。只有村主任蒋保成不怕,两人经常对着干仗,红脸出汗是常事。
扶贫队长昌向明走过来,无人注意,直到他穿过卫生室左侧的那块空地,走到半口塘边上,在草丛里用脚扒拉了几下,俯身捡起那块夜里被雨打湿的木牌子,他把木牌搬到卫生室门口。蒋保成一溜小跑,不知从哪里找来了大铁钉和铁锤。
过去村里也来过蹲点的扶贫干部,大多每年象征性地来几回,这次村民发现新来的扶贫队长“不对劲”,看起来深藏不露,也有点不怒自威。他刚到石喊坪就马不停蹄地走访了三天,到所有贫困户家串了回门,也把村里的道路地形勘探一圈。第四天,他手绘出了一张包括全村交通、道路等基础设施的路线图,标出哪些路段需要硬化,距离有多长,哪家哪户的屋宅是危房,山塘沟坡的地点方位,标识堪称精准,像是在这里住了多少年的原住民。黄旺生鼻孔里哼哧了一声,心想,这也是位花架子高手。
后来,昌向明亲自垦荒、种菜、开火、下厨,黑了十几年的老村部三更半夜都是亮堂堂的,有村民来跟他聊完天,他还要钻进房里加班工作。黄旺生悄悄瞅过几回,摇摇头就走了,没见过这么拼命的干部,他想看他到底要搞出什么名堂。没过多久,一份详细的扶贫工作规划出来了,漂亮的手写稿,特别是要实施的那些村级建设项目,量化到了路有几条、水渠有多长,村民的贫困状况也分了个甲乙丙丁。黄旺生晓得上面派来了个厉害角色,还不知揣了些什么别的本事。这次台风来了,西边大岭的几个老病坡没有走山,也就是通常说的山体滑坡,多亏是昌向明找来资金提前做了护坡和岩锚。虽说眼见为实,心中仍有不服,想到自己毕竟是当了二十年的村支书,是石喊坪真正的一村之长,人家不过是铁营盘上的流水官。
蒋保成个子矮,但不服矮,踮起脚挂木牌,好不容易把左右两边的挂口固定好,砰砰几下把钉子钉进去,左右摇了摇,木牌纹丝不动。他眼球上都是红血丝,昨晚在山坳守了大半夜,就怕走山滑坡伤了过路车辆和村民。
石喊坪村委会七名干部,村主任蒋保成一直被看作“二等公民”,关键就是他非党员的身份。很多事情要村支部开会商议通过的时候,他被排除在外。也不是蒋保成不积极,六年写过三份入党申请书,一份比一份用心用情,可到了村里党员投票时,始终通不过。这与黄旺生有着密切关系,他逢支部会、党员会就暗示,步入新时代,对新党员的标准要求在提升,只有标准严了,人没瑕疵了,基层党组织才更有力量,群众才更信服。明眼人知道他压根不想让潜在的“假想敌”蒋保成顺利入党。有人背后说他只讨得她妇嫁不得女,不听话就受梗。
昌向明下来选点,就想找个没有背景的贫困村,可以放开手脚干事,这是他的初衷,却没想到村里的班子建设埋了个地雷,或者说已经“走山”了。昌向明觉得事情严峻,石喊坪脱贫,村支两委没有凝聚力哪能行。基脚不牢,楼高垮台,石喊坪要发展,团结才能出生产力战斗力,而且要多培养干事成事的积极分子加入党组织。村里党员一圈谈话下来,昌向明的观点获得了认同。剩下黄旺生了,昌向明不着急去攻最后的碉堡。这也是一场心理战,不能过早就给对方把底牌揭开了。
机会说来就来,过完春节没多久,昌向明和黄旺生到陕西渭南押运一台挖掘机回来。返程路上天又开始下雨,越下越大,在服务区等雨停的时间,昌向明说起自己当初直奔石喊坪选点的旧事。他说:“我听外人说石喊坪的村支书能力强,说一不二,心想我们的脱贫攻坚大业,就是要有好的领头人带着大家加油干。"
“昌处长来当扶贫队长,才是石喊坪的福气。”
“我一人可没这么大能耐,你的一己之力也不行。”
黄旺生知道昌向明话里有话,想起过往办事刚愎自用的时候,确实是费力戏唱得不好看。
昌向明眉眼上挑,说:“你是村支书,带领全村脱贫致富,是你的责任和使命。光靠几个村干部,仅凭村里十九名党员,那么繁重的脱贫任务,那么多困难群众面临的生活难题,能顺利解决吗?"
“团结才能干大事,我懂这个理。”黄旺生声音低低地说,“村里工作当然要依靠老百姓。”
"但事情又做得怎样呢?”昌向明决定挑明,“一个村几年不发展新党员,一个村主任六年入不了党,你想想,村支书当得到没到位?”
“话说到这份上,我也直话直说。”黄旺生说了几件蒋保成不支持村委决定,经常单干蛮干,解决问题笨人笨办法的事,又称自己从没和村里党员明确讲过不要投他的票。他说:“一娘生九子,九子连娘十条心。也并非党员村民故意刁难,只是想让他多打磨脾气性格,历练办事能力。"
“世界是变化的,人也是变化的,不能等到一个人没了缺点再入党,这是不现实的事。”
"……过去是我太固执了,总想着求稳,统一思想不出错。"
“脱贫必须靠发展,但也因时因地而异。”
“发展慢了,人心也散了,回去支部会上我做自我批评。”
"联系群众,民主作风,不是练嘴皮子,还要有实际行动。"
“有错就改,立行立改。”黄旺生脸色尴尬,说回去一定好好把村里党员队伍建设谋划好。
昌向明脸上划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语气缓和了些,说:"人多力量大,集中力量办大事,扶贫脱贫不是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你是村支书,咱们党员干部就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
外面雨停了,昌向明望了望窗外,说:“出发吧!”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立足脱贫攻坚的时代背景,木牌事件暴露了村支书与村主任矛盾的根源,为下文化解矛盾埋下伏笔。
B.选文对蒋保成着墨不多,但从钉木牌、守夜等细节可以看出,他尽职尽责肯干事,具备成为党员的条件。
C.选文结尾处意蕴丰富,“雨停了”"出发吧!"一语双关,既是写实,又暗示了村里的工作前景向好。
D.小说语言通俗,多用俚语,"铁营盘上的流水官""只讨得媳妇嫁不得女"等符合乡村题材语言特点。
7.关于文中昌向明和黄旺生对话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昌向明提起石喊坪选点旧事,通过肯定黄旺生的能力拉近彼此距离,为下文谈话做铺垫。
B."话里有话"暗示黄旺生不注意团结群众,以致在蒋保成入党问题上好心办了坏事。
C.昌向明“不易察觉的笑意”,既是欣慰于做通工作,更欣慰于黄旺生的自我反思与成长。
D.人物对话多用短句,节奏紧凑,给人以短兵相接之感,体现二人的坦诚相待、直言快语。
8.小说以"走山"为题有何好处?(6分)
9.小说多视角塑造扶贫队长形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随着虚拟生存和虚拟交往成为社会观照,技术与文化的交互关系进一步产生作用,促进文明的虚拟化,将物质世界中的实体存在转化为虚拟信息单元。对个体来说,数字化映射的“虚拟实体”不仅可以为网络服务提供更多的动态依据,更重要的是成为人的数字化生存的一种新形态。作为原始居民的虚拟数字人成为文化沟通的桥梁,将以崭新的形态完成文化传承,促进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进程。
从古至今,中华民族文化一脉相承,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虚拟数字人的非实体性和人格化特征使之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场景设计需要,随着不断探索的创景模式拓展,虚拟数字人的表演舞台也随着扩大。对于虚拟数字人而言,文化继承与嬗变是相伴相生的。新兴技术对现实生活的冲击推动着技术的进步,以及对文化的理性省思。虚拟数字人强大的流量和传播力推动着传统文化为大众所熟知,崭新的生成形态使得传统文化以焕然一新的面貌出现在大众的视野。虚拟数字人以其非实体性、可控性,具有广阔的创意空间,无论是在商业资本的主导下商品性的文化宣传,还是浅层面的沉浸式视觉体验,其形成过程都是一种创新的实践过程,都能够与当下社会文化发展结合。这种新的文化形态的构建,是普通大众广泛参与的促进传统文化现代化进程的深度介入,其形成过程也是文化形态多样性的形成过程。
在拥抱新技术的同时,虚拟数字人的文化传承也需要注意泛商业营销而忽视核心价值观的挖掘,尤其是在品牌营销的各种广告中,貌似是传统文化的化用,实则基于自身商业价值的特质。如果把握不好度,就成为媚俗、背离现实的商业宣传,对文化传承流于形式的追逐而并非内在精神内涵的挖掘,没有触及其核心价值观,难以在实践中真正弘扬民族文化的精华,达到教化、提升人们文化涵养的目的。同时,在国风虚拟数字人的人物构建上,往往出现人设类似、内容创意同质化的现象。这一现象正说明了对传统文化认识浮于表面,仍旧处于普及式传播的阶段,对角色本身的视觉设计超出其精神内涵,不能在根本上承担起文化传承的角色。因此,虚拟数字人的文化传承,针对某一文化领域进行深耕是必要措施,同时还要基于整个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充分了解之上,培养出广泛的大众审美取向。
(节选自王超群、张捷《虚拟数字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应用研究》)
材料二:
“作为戏曲艺术挺进二次元领域的新尝试,秦筱雅的出现给传统文化带来时尚包装,让古老艺术迸发时代新音,找到了与当代观众沟通的新方式。”西安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寇雅玲说。
寇雅玲所说的秦筱雅,是在不久前举办的第九届中国秦腔艺术节上惊艳亮相的一位秦腔“新秀”,她是秦腔领域的第一位虚拟人。以“旦角”形象亮相的秦筱雅,将年轻与古典融为一体,将历史与现实有机融合,在清丽唱腔、一颦一笑、水袖曼妙间,传播秦腔的独特韵味。借由她的表达,传统文化摆脱了既定印象标签,玩出了耳目一新的潮流感。
过去几年中,不少虚拟人借着元宇宙的风口涌现,他们被认为是现实世界和元宇宙交互的重要入口。但秦筱雅从人物设定到数字动画制作方面,都尤为不同。现在的虚拟人大多还是以娱乐、游戏、搞笑为主,往往缺少人物技艺与相关世界架构的支撑。秦筱雅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拥有更垂直的才艺。她被赋予的定位是“唱秦腔的数字女孩”。可以说,她是人格化的秦腔艺术,是秦腔艺术的数字化代言人。她的任务是为这一中国古老艺术形式在年轻群体中找到传播突破口,也正是这些不同决定了秦筱雅的塑造绝非易事。
“首先,这个人物的秦腔表述一定要准确、鲜活,这就对原画设计、模型制作、角色动画、布料毛发解算、灯光材质贴图,乃至最后的渲染合成,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一般动画人物的整体解析建模大概3万个面就可以了,但我们这个人物,仅仅头部的头饰建模就达到了70万个面。尤其是甩水袖、手指动作这些秦腔表演的细节,都对建模要求甚高。”秦筱雅设计制作团队成员张曦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个虚拟邻家女孩,让秦腔有更多的跨界合作,让秦腔能更好触达更为广泛的年轻群体。”
"任何沿袭多年的文化样态,都要随着时代进步和环境发展不断前行,在兼收并蓄中不断成长,才能更加郁郁葱葱、繁花似锦。”对于为何要借助中国秦腔艺术节的平台推出虚拟人,寇雅玲表示,这源于对秦腔守正与创新的更多思考。
互联网时代,虚拟人愈加成为连接人与人、人与物记忆的情感新载体。以虚拟人实现“传统”与“时尚”的碰撞,吸引年轻群体的关注。而在秦筱雅的身后,秦腔正以虚拟人领衔的方式“进军”元宇宙。张曦表示,秦筱雅未来能做的还有更多,“我们希望通过给予传统文化时尚的包装进行戏曲艺术挺进二次元的新尝试,积极探索传统文化在‘元宇宙’范围内的产业发展及应用,让古老艺术迸发时代之音,找到与当代观众沟通的新渠道"
(节选自光明网《虚拟数字人“秦筱雅”——当好秦腔艺术推荐官》)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技术与文化的交互带动文明的虚拟化,能使物质世界的实体转为数字化存在。
B.强大的流量和传播力,促使虚拟数字人以焕然一新的面貌出现并被大众熟知。
C.秦筱雅的塑造绝非易事,她凭借垂直才艺打破虚拟人娱乐、搞笑等形象定式。
D.秦筱雅是秦腔艺术时尚包装后的产物,她的出现使秦腔进军元宇宙成为可能。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没有新兴技术推动就没有虚拟数字人诞生,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进程也可能受到影响。
B.虚拟数字人创意空间广阔,其形成过程体现着创新实践,因而能有效推动文化发展。
C.追逐形式、缺少文化深耕的虚拟数字人,由于偏离核心价值观而难以达到教化的目的。
D.秦筱雅的成功源于其秦腔表述的准确、鲜活,以及设计制作团队的高标准、严要求。
3.下列最适合作为论据证明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北京怀柔区数字化播报员“怀小法”,模仿真人主播的形象和声音,讲解法律知识。
B.《秦腔》特种邮票不仅宣传了秦腔地方戏曲,更宣传了陕西非遗文化及地方传统文化。
C.七夕节虚拟数字人“灵夕”以中国文化为背景,探索国风文化在数字世界的更多可能。
D.某虚拟歌手翻唱黄梅戏,将戏曲改编为流行唱腔,故意走调错拍,让观众哭笑不得。
4.好的新闻作品应具备哪些特点?请以材料二为例简要分析。(4分)
5.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一观点同样适用于数字时代传统文化的传承策略。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走山
沈念
台风夜里过境,没有爬上西边大岭就走了,“尾巴”象征性地拂了一下石喊坪。
一大早,村支书黄旺生站在村卫生室门前骂人:“连块牌子也看不住,碰到哪天检查组下来,你们这些不拢边,到时我来挨批评。”村民们探看,原是村卫生室的蓝色招牌找不见了。没到腊冬烤野火,没有人会偷块木牌子,只该是风吹掉的。黄旺生的坏脾气也像台风,说来就来,说走就走。世故的村民懂得,与权力作斗争没有好果子吃。只有村主任蒋保成不怕,两人经常对着干仗,红脸出汗是常事。
扶贫队长昌向明走过来,无人注意,直到他穿过卫生室左侧的那块空地,走到半口塘边上,在草丛里用脚扒拉了几下,俯身捡起那块夜里被雨打湿的木牌子,他把木牌搬到卫生室门口。蒋保成一溜小跑,不知从哪里找来了大铁钉和铁锤。
过去村里也来过蹲点的扶贫干部,大多每年象征性地来几回,这次村民发现新来的扶贫队长“不对劲”,看起来深藏不露,也有点不怒自威。他刚到石喊坪就马不停蹄地走访了三天,到所有贫困户家串了回门,也把村里的道路地形勘探一圈。第四天,他手绘出了一张包括全村交通、道路等基础设施的路线图,标出哪些路段需要硬化,距离有多长,哪家哪户的屋宅是危房,山塘沟坡的地点方位,标识堪称精准,像是在这里住了多少年的原住民。黄旺生鼻孔里哼哧了一声,心想,这也是位花架子高手。
后来,昌向明亲自垦荒、种菜、开火、下厨,黑了十几年的老村部三更半夜都是亮堂堂的,有村民来跟他聊完天,他还要钻进房里加班工作。黄旺生悄悄瞅过几回,摇摇头就走了,没见过这么拼命的干部,他想看他到底要搞出什么名堂。没过多久,一份详细的扶贫工作规划出来了,漂亮的手写稿,特别是要实施的那些村级建设项目,量化到了路有几条、水渠有多长,村民的贫困状况也分了个甲乙丙丁。黄旺生晓得上面派来了个厉害角色,还不知揣了些什么别的本事。这次台风来了,西边大岭的几个老病坡没有走山,也就是通常说的山体滑坡,多亏是昌向明找来资金提前做了护坡和岩锚。虽说眼见为实,心中仍有不服,想到自己毕竟是当了二十年的村支书,是石喊坪真正的一村之长,人家不过是铁营盘上的流水官。
蒋保成个子矮,但不服矮,踮起脚挂木牌,好不容易把左右两边的挂口固定好,砰砰几下把钉子钉进去,左右摇了摇,木牌纹丝不动。他眼球上都是红血丝,昨晚在山坳守了大半夜,就怕走山滑坡伤了过路车辆和村民。
石喊坪村委会七名干部,村主任蒋保成一直被看作“二等公民”,关键就是他非党员的身份。很多事情要村支部开会商议通过的时候,他被排除在外。也不是蒋保成不积极,六年写过三份入党申请书,一份比一份用心用情,可到了村里党员投票时,始终通不过。这与黄旺生有着密切关系,他逢支部会、党员会就暗示,步入新时代,对新党员的标准要求在提升,只有标准严了,人没瑕疵了,基层党组织才更有力量,群众才更信服。明眼人知道他压根不想让潜在的“假想敌”蒋保成顺利入党。有人背后说他只讨得她妇嫁不得女,不听话就受梗。
昌向明下来选点,就想找个没有背景的贫困村,可以放开手脚干事,这是他的初衷,却没想到村里的班子建设埋了个地雷,或者说已经“走山”了。昌向明觉得事情严峻,石喊坪脱贫,村支两委没有凝聚力哪能行。基脚不牢,楼高垮台,石喊坪要发展,团结才能出生产力战斗力,而且要多培养干事成事的积极分子加入党组织。村里党员一圈谈话下来,昌向明的观点获得了认同。剩下黄旺生了,昌向明不着急去攻最后的碉堡。这也是一场心理战,不能过早就给对方把底牌揭开了。
机会说来就来,过完春节没多久,昌向明和黄旺生到陕西渭南押运一台挖掘机回来。返程路上天又开始下雨,越下越大,在服务区等雨停的时间,昌向明说起自己当初直奔石喊坪选点的旧事。他说:“我听外人说石喊坪的村支书能力强,说一不二,心想我们的脱贫攻坚大业,就是要有好的领头人带着大家加油干。"
“昌处长来当扶贫队长,才是石喊坪的福气。”
“我一人可没这么大能耐,你的一己之力也不行。”
黄旺生知道昌向明话里有话,想起过往办事刚愎自用的时候,确实是费力戏唱得不好看。
昌向明眉眼上挑,说:“你是村支书,带领全村脱贫致富,是你的责任和使命。光靠几个村干部,仅凭村里十九名党员,那么繁重的脱贫任务,那么多困难群众面临的生活难题,能顺利解决吗?"
“团结才能干大事,我懂这个理。”黄旺生声音低低地说,“村里工作当然要依靠老百姓。”
"但事情又做得怎样呢?”昌向明决定挑明,“一个村几年不发展新党员,一个村主任六年入不了党,你想想,村支书当得到没到位?”
“话说到这份上,我也直话直说。”黄旺生说了几件蒋保成不支持村委决定,经常单干蛮干,解决问题笨人笨办法的事,又称自己从没和村里党员明确讲过不要投他的票。他说:“一娘生九子,九子连娘十条心。也并非党员村民故意刁难,只是想让他多打磨脾气性格,历练办事能力。"
“世界是变化的,人也是变化的,不能等到一个人没了缺点再入党,这是不现实的事。”
"……过去是我太固执了,总想着求稳,统一思想不出错。"
“脱贫必须靠发展,但也因时因地而异。”
“发展慢了,人心也散了,回去支部会上我做自我批评。”
"联系群众,民主作风,不是练嘴皮子,还要有实际行动。"
“有错就改,立行立改。”黄旺生脸色尴尬,说回去一定好好把村里党员队伍建设谋划好。
昌向明脸上划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语气缓和了些,说:"人多力量大,集中力量办大事,扶贫脱贫不是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你是村支书,咱们党员干部就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
外面雨停了,昌向明望了望窗外,说:“出发吧!”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立足脱贫攻坚的时代背景,木牌事件暴露了村支书与村主任矛盾的根源,为下文化解矛盾埋下伏笔。
B.选文对蒋保成着墨不多,但从钉木牌、守夜等细节可以看出,他尽职尽责肯干事,具备成为党员的条件。
C.选文结尾处意蕴丰富,“雨停了”"出发吧!"一语双关,既是写实,又暗示了村里的工作前景向好。
D.小说语言通俗,多用俚语,"铁营盘上的流水官""只讨得媳妇嫁不得女"等符合乡村题材语言特点。
7.关于文中昌向明和黄旺生对话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昌向明提起石喊坪选点旧事,通过肯定黄旺生的能力拉近彼此距离,为下文谈话做铺垫。
B."话里有话"暗示黄旺生不注意团结群众,以致在蒋保成入党问题上好心办了坏事。
C.昌向明“不易察觉的笑意”,既是欣慰于做通工作,更欣慰于黄旺生的自我反思与成长。
D.人物对话多用短句,节奏紧凑,给人以短兵相接之感,体现二人的坦诚相待、直言快语。
8.小说以"走山"为题有何好处?(6分)
9.小说多视角塑造扶贫队长形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