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全诗翻译赏析
时间:2013-10-15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译文] 昨夜的梦里存有多少恨意!
[出自] 五代 李煜 《望江南》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注释:
上苑:古代皇帝的花园。
车如流水马如龙:极言车马众多。
花月:泛指美好的事物。
译文:
昨夜的梦里存有多少恨意! 梦中的景象,还像以前我还是故国君主时,常在上苑游玩,
车子如流水穿过,马队像长龙一样川流不息。 正是百花烂漫的春天,还吹着融融的春风。
赏析:
这首词是南唐后主李煜亡国入宋后写的。他被曹雪芹称为“古之伤心人”,由堂堂的凌驾万人之上的九五之尊沦落为任人凌辱的阶下囚,经历了千古人生的大喜大悲,这首词就表达了他对现实处境的无限凄凉之情。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开头两句比较直白,感情强烈。作者做了一场什么样的梦呢?为何引起许多恨呢?这就吸引人读下去。
以下三句均写梦境。“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上苑,是皇帝的园林。这里,作者选取了上苑之游中印象最深的热闹繁华场景:车如流水,马似游龙。形象地渲染出了上苑车马的喧阗和游人的兴会。紧接着“花月正春风”一句点明了游赏的时间和观赏的对象。春意融融,游人如织,赏花玩月,兴致勃勃。这是一年中游上苑的最好时节,也象征着李煜生活中最美好,最无忧无虑,春风得意的时刻。一个“正”字联缀起“花月”和“春风”。更突出了景之浓丽,情之强烈。这时候,全词却戛然而止,也就是意味着作者所沉醉的欢乐达到高潮之际,梦突然醒了。可以想见诗人醒来后的无限悲痛、凄凉,照应开头的“多少恨,昨夜梦魂中”,产生一种回肠荡气的效果。
梦境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的悲凉便越是沉重压抑;对旧日的欢乐眷恋越深,今日的处境就越凄凉难耐。这种“正面不写,写反面”的手法,就是反衬,它利用情感的大喜大悲的落差,有力地衬托了主人公的痛苦心情,使人不禁为之感叹“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忆江南”所包容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丰富而厚重的。据唐人段安节《乐府杂录》所载,此词牌最早名《谢秋娘》,系唐相李德裕为悼亡姬谢秋娘所作,后因白居易词有“能不忆江南”句而名《忆江南》,因白词有“江南好”句又名《江南好》;因刘禹锡词有“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句,名《春去也》;因皇甫松词有“闲梦江南梅熟日”句,名《梦江南》;因温庭筠词有“梳洗罢,独倚望江楼”句,名《望江南》。集天才诗人与亡国之君于一身的李煜用此调所作的作品,就是以“望江南”为名;“望江南”比之于“梦江南”,更多了一番凄凉与无奈的意味,对作为阶下囚的“江南国主”李煜来说,“望江南”三字更具悲剧意义: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多少泪,断脸复横颐。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肠断更无疑。
在“违命侯”李煜最后的生命中,江南曾经无数次地在他的梦中出现:“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子夜歌》)“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浪淘沙》)江南的风花雪月已经成为痛苦的记忆,昔日的欢乐只能在梦魂中回味,有多少风流快活,就有多少憾恨,就有多少血泪!
可是,江南当然不仅仅是令李煜断肠的梦,他那哀伤忧郁的目光伴随着飞翔的心灵穿越万里关山,飘落在那片永远令他销魂的土地上。关山重重,江南是不可能用眼睛望得到的,他只能用他的心去“望”,去感受,去触摸。在他被宋太宗赵匡义用“牵机药”毒杀之前的三年间,“望江南”恐怕是陪伴他度过“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脸”的囚徒生涯的每天“功课”。秦淮月色,石城涛声,王谢衣冠,江东子弟……江南的一切,无时不在他的想望之中。他在想望中完成了他一生中最为重要的角色转换——从一个窝囊的亡国之君变为词的王国中无可争议的帝王,从而使“李后主”这个悲剧性的名字放射出万丈光芒,照亮了千年历史的时空隧道。
[译文] 昨夜的梦里存有多少恨意!
[出自] 五代 李煜 《望江南》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注释:
上苑:古代皇帝的花园。
车如流水马如龙:极言车马众多。
花月:泛指美好的事物。
译文:
昨夜的梦里存有多少恨意! 梦中的景象,还像以前我还是故国君主时,常在上苑游玩,
车子如流水穿过,马队像长龙一样川流不息。 正是百花烂漫的春天,还吹着融融的春风。
赏析:
这首词是南唐后主李煜亡国入宋后写的。他被曹雪芹称为“古之伤心人”,由堂堂的凌驾万人之上的九五之尊沦落为任人凌辱的阶下囚,经历了千古人生的大喜大悲,这首词就表达了他对现实处境的无限凄凉之情。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开头两句比较直白,感情强烈。作者做了一场什么样的梦呢?为何引起许多恨呢?这就吸引人读下去。
以下三句均写梦境。“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上苑,是皇帝的园林。这里,作者选取了上苑之游中印象最深的热闹繁华场景:车如流水,马似游龙。形象地渲染出了上苑车马的喧阗和游人的兴会。紧接着“花月正春风”一句点明了游赏的时间和观赏的对象。春意融融,游人如织,赏花玩月,兴致勃勃。这是一年中游上苑的最好时节,也象征着李煜生活中最美好,最无忧无虑,春风得意的时刻。一个“正”字联缀起“花月”和“春风”。更突出了景之浓丽,情之强烈。这时候,全词却戛然而止,也就是意味着作者所沉醉的欢乐达到高潮之际,梦突然醒了。可以想见诗人醒来后的无限悲痛、凄凉,照应开头的“多少恨,昨夜梦魂中”,产生一种回肠荡气的效果。
梦境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的悲凉便越是沉重压抑;对旧日的欢乐眷恋越深,今日的处境就越凄凉难耐。这种“正面不写,写反面”的手法,就是反衬,它利用情感的大喜大悲的落差,有力地衬托了主人公的痛苦心情,使人不禁为之感叹“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忆江南”所包容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丰富而厚重的。据唐人段安节《乐府杂录》所载,此词牌最早名《谢秋娘》,系唐相李德裕为悼亡姬谢秋娘所作,后因白居易词有“能不忆江南”句而名《忆江南》,因白词有“江南好”句又名《江南好》;因刘禹锡词有“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句,名《春去也》;因皇甫松词有“闲梦江南梅熟日”句,名《梦江南》;因温庭筠词有“梳洗罢,独倚望江楼”句,名《望江南》。集天才诗人与亡国之君于一身的李煜用此调所作的作品,就是以“望江南”为名;“望江南”比之于“梦江南”,更多了一番凄凉与无奈的意味,对作为阶下囚的“江南国主”李煜来说,“望江南”三字更具悲剧意义: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多少泪,断脸复横颐。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肠断更无疑。
在“违命侯”李煜最后的生命中,江南曾经无数次地在他的梦中出现:“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子夜歌》)“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浪淘沙》)江南的风花雪月已经成为痛苦的记忆,昔日的欢乐只能在梦魂中回味,有多少风流快活,就有多少憾恨,就有多少血泪!
可是,江南当然不仅仅是令李煜断肠的梦,他那哀伤忧郁的目光伴随着飞翔的心灵穿越万里关山,飘落在那片永远令他销魂的土地上。关山重重,江南是不可能用眼睛望得到的,他只能用他的心去“望”,去感受,去触摸。在他被宋太宗赵匡义用“牵机药”毒杀之前的三年间,“望江南”恐怕是陪伴他度过“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脸”的囚徒生涯的每天“功课”。秦淮月色,石城涛声,王谢衣冠,江东子弟……江南的一切,无时不在他的想望之中。他在想望中完成了他一生中最为重要的角色转换——从一个窝囊的亡国之君变为词的王国中无可争议的帝王,从而使“李后主”这个悲剧性的名字放射出万丈光芒,照亮了千年历史的时空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