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台戏》阅读答案
时间:2017-09-06
对台戏
刘建超
老街的戏园子据说建于明初,是一个雕梁画栋的木质二层楼。在古戏楼的对面,还有个土石搭建的小楼,是专门用来唱对台戏的。动荡的年代,古戏楼被砸毁,那土戏台被当作群众聚会的场所给保留下来。后来,在古戏楼的遗址上,老街重建了新戏楼,虽然赏心悦目,却是少了古朴厚重,令人扼腕。老街戏迷之间经常是打擂唱个对台戏取乐,但是在戏园子里真的鸣锣打鼓唱对台戏的事情还没有发生过。
敢来老街唱对台戏的是豫北的赵家戏班。老街的戏班子不说在豫西,在周边的几个近邻省份都是享有名声的。想来老街找台口的,一般都是趁着老街剧团去外地演出,来打个时间差就走。老街人好戏,票房好,可是只要地头蛇在盘卧,外地的戏班子是不会来缠事的,老街剧团也就生出些傲慢来。
赵家戏班子班主赵大大中等身材,精明干练,唱武生出身,也是年少出名,在豫东算得上叫得响的角儿。赵大大带着戏班子走南闯北,唯独没有来老街风光过。这次要在老街硬碰硬地唱个对台戏,争个台口,也是硬了腰板咬了牙的。
在老街唱对台戏也是有讲究的。唱对台戏的班子只能在老街戏园子的土戏台上演出,而且出演的剧目也必须同在戏楼里上演的曲目一样,两个台子唱同一出戏,一周时间,谁赢下的观众多谁获胜。土台子获胜进戏楼演出,土台子失败卷铺盖滚蛋。两者的演出环境优劣分明,在土台子上演出本身就先败了一节。
赵家班也是探听到了,老街剧团正在上演《武松打虎》,这也正是赵大大的拿手戏,所以才敢来老街叫板。
支撑起戏台,赵家班开演。赵家班唱了两天,上座的人不足两成。赵大大开始上火,嘴上起泡。一大家子人,支起摊子吃喝拉撒的开销不说,如果就此收场,那赵家班的名声也就如撒到地上的浆面条,拾掇不起来了。赵大大茶饭不思,唉声叹气。
管事的来找躺在鋪上愣神的赵大大,说是来了个打炮的,自称能帮咱赢下台口。豫西一带把没有在戏班子里挂名,靠去别的戏班子客串一把、混口饭吃的艺人称作“打炮”,意思是放一炮就走,这种人往往会有某个方面的绝活,所以戏班子也都是好吃好喝地待着。
进来的是个中年人,看着也不是很精神,低着头,垂着脸。
赵大大上下打量着来人,问:“有绝活?”
中年人声音慢慢地应着:“到时候看呗。”
赵大大对管事的人说:“吩咐伙上,中午小酥肉。”
中年人在戏班里吃了两天,也不提登台的事,总是说“别急,别急,不到时候”。
第六天里,赵大大找到中年人说:“你这一炮也该放了吧?明天再争不下台口,我也没有闲钱伺候你这位爷了。”
中年人点点头:“中,中,今晚就上场。”
赵大大问:“那你唱哪出啊?”
中年人说:“武松打虎。”
赵大大眉毛一挑,“武松打虎?你演啥?”
中年人闷着声音:“老虎。”
赵大大差点儿气歪了鼻子:“你就会演个虎型?靠!”
赵家戏班子人听说来打炮的人好吃好喝两天了,就会演个虎型,便骂骂咧咧的。
中年人也不计较,早早地扮好了装束,等候在台后。
台上的武松美酒微醺,踉踉跄跄来到景阳岗,醉卧山石旁。老虎上场,看到武松并不急于攻击,而是左扑右跳挑逗武松,完全没有按着套路出牌。饰演武松的赵大大那个气啊,原来这打炮的还是个棒槌啊。
武松抓住了老虎,挥拳朝着虎头打了三下,这三下可不是以往的假打,赵大大把这些天的闷气都发在了这三拳上,打得结实。赵大大刚摆出个亮相,老虎竟然又活过来了,武松吃了一惊,追赶过来,飞起一脚,不料,老虎一转身躲过,顺势屁股一撅,竟然把武松撞下了台。老虎来到台边,晃着脑袋,伸出虎爪招呼武松上来。
台下哄笑成一锅粥。
武松一个筋斗翻上台,骑上虎背又是三拳,老虎终于消停。
台下掌声叫好声响成一片。
第七天,土台子看戏的观众爆满,老虎把武松翻下台的创意戏份得到了老街人的认可,赵家戏班子赢了,挪进了戏楼,连演二十场,场场爆满。赵家班在老街打赢擂台也成为一段佳话。
在赵家戏班子打炮的中年人,谢绝了挽留,一分份子钱都没拿就走人。看管戏园子的老师傅眼尖,说:“那不是退了位的老街剧团的团长洛半城嘛。”
洛半城为何帮着外地戏班子赢了戏,谁也说不清楚。从那以后,老街剧团排练得更认真更讲究了。
赵家戏班子再也没有来老街戏园子演过戏,但是每次赵家戏班子路过老街,都会在土台子公演一场,以谢洛半城当年相救之恩。
洛半城却从来就不提有这回事。
(选自《啄木鸟》2017年第3期)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老虎把武松撞下台的戏份儿之所以得到了观众的认可,是因为演员能够推陈出新,不按套路出牌,此创意使大家烂熟的剧情增加了波澜,满足了观众的审美需求。
B.情节前后照应:开头交代老街剧团因实力超群、遐迩闻名、缺少竞争,也就生出些傲慢来,赵家班班子赢了对台戏后,老街剧团排练得更认真更讲究了。首尾呼应。
C.小说描写打炮的中年人,欲扬先抑:从他的肖像描写“不是很精神,低着头,垂着脸”,到好吃好喝两天就是不提上场的事,只会演老虎,都是为后面的精彩演出蓄势。
D.小说借看管戏园子的老师傅之眼点明打炮中年人的身份是退了位的老街剧团的团长洛半城,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读者强烈的好奇心,让小说情节完整,不留悬念。
5.结合全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5分)
6.小说结局“赵家戏班子再也没来老街戏园子演过对台戏,但每次赵家戏班子路过老街,都会在土台子公演一场,以谢洛半城当年相救之恩”,在表现主题意蕴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
参考答案
4.(3分)D
5.(5分)“洛半城却从来就不提这回事”,包含:①表面上似乎是帮着外地戏班子赢了戏,有胳膊肘儿朝外拐的嫌疑,不便提起。②他做好事不炫耀,施恩不图报,也就不能提起。③他是通过这种方式委婉的提醒老街剧团要精益求精,不可吃老本,这个目的也不便张扬。
【评分细则】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满分。
6.(6分)①对老街剧团的敬重。老街剧团本来就强,对台戏后又更加精益求精。②对自身的自知之明。当年唱对台戏就赢得很意外,知道自己几斤几两。③公演(义演)表达知恩图报的感激之情。洛半城施恩不图报,赵家班知恩图报。(每点2分)
刘建超
老街的戏园子据说建于明初,是一个雕梁画栋的木质二层楼。在古戏楼的对面,还有个土石搭建的小楼,是专门用来唱对台戏的。动荡的年代,古戏楼被砸毁,那土戏台被当作群众聚会的场所给保留下来。后来,在古戏楼的遗址上,老街重建了新戏楼,虽然赏心悦目,却是少了古朴厚重,令人扼腕。老街戏迷之间经常是打擂唱个对台戏取乐,但是在戏园子里真的鸣锣打鼓唱对台戏的事情还没有发生过。
敢来老街唱对台戏的是豫北的赵家戏班。老街的戏班子不说在豫西,在周边的几个近邻省份都是享有名声的。想来老街找台口的,一般都是趁着老街剧团去外地演出,来打个时间差就走。老街人好戏,票房好,可是只要地头蛇在盘卧,外地的戏班子是不会来缠事的,老街剧团也就生出些傲慢来。
赵家戏班子班主赵大大中等身材,精明干练,唱武生出身,也是年少出名,在豫东算得上叫得响的角儿。赵大大带着戏班子走南闯北,唯独没有来老街风光过。这次要在老街硬碰硬地唱个对台戏,争个台口,也是硬了腰板咬了牙的。
在老街唱对台戏也是有讲究的。唱对台戏的班子只能在老街戏园子的土戏台上演出,而且出演的剧目也必须同在戏楼里上演的曲目一样,两个台子唱同一出戏,一周时间,谁赢下的观众多谁获胜。土台子获胜进戏楼演出,土台子失败卷铺盖滚蛋。两者的演出环境优劣分明,在土台子上演出本身就先败了一节。
赵家班也是探听到了,老街剧团正在上演《武松打虎》,这也正是赵大大的拿手戏,所以才敢来老街叫板。
支撑起戏台,赵家班开演。赵家班唱了两天,上座的人不足两成。赵大大开始上火,嘴上起泡。一大家子人,支起摊子吃喝拉撒的开销不说,如果就此收场,那赵家班的名声也就如撒到地上的浆面条,拾掇不起来了。赵大大茶饭不思,唉声叹气。
管事的来找躺在鋪上愣神的赵大大,说是来了个打炮的,自称能帮咱赢下台口。豫西一带把没有在戏班子里挂名,靠去别的戏班子客串一把、混口饭吃的艺人称作“打炮”,意思是放一炮就走,这种人往往会有某个方面的绝活,所以戏班子也都是好吃好喝地待着。
进来的是个中年人,看着也不是很精神,低着头,垂着脸。
赵大大上下打量着来人,问:“有绝活?”
中年人声音慢慢地应着:“到时候看呗。”
赵大大对管事的人说:“吩咐伙上,中午小酥肉。”
中年人在戏班里吃了两天,也不提登台的事,总是说“别急,别急,不到时候”。
第六天里,赵大大找到中年人说:“你这一炮也该放了吧?明天再争不下台口,我也没有闲钱伺候你这位爷了。”
中年人点点头:“中,中,今晚就上场。”
赵大大问:“那你唱哪出啊?”
中年人说:“武松打虎。”
赵大大眉毛一挑,“武松打虎?你演啥?”
中年人闷着声音:“老虎。”
赵大大差点儿气歪了鼻子:“你就会演个虎型?靠!”
赵家戏班子人听说来打炮的人好吃好喝两天了,就会演个虎型,便骂骂咧咧的。
中年人也不计较,早早地扮好了装束,等候在台后。
台上的武松美酒微醺,踉踉跄跄来到景阳岗,醉卧山石旁。老虎上场,看到武松并不急于攻击,而是左扑右跳挑逗武松,完全没有按着套路出牌。饰演武松的赵大大那个气啊,原来这打炮的还是个棒槌啊。
武松抓住了老虎,挥拳朝着虎头打了三下,这三下可不是以往的假打,赵大大把这些天的闷气都发在了这三拳上,打得结实。赵大大刚摆出个亮相,老虎竟然又活过来了,武松吃了一惊,追赶过来,飞起一脚,不料,老虎一转身躲过,顺势屁股一撅,竟然把武松撞下了台。老虎来到台边,晃着脑袋,伸出虎爪招呼武松上来。
台下哄笑成一锅粥。
武松一个筋斗翻上台,骑上虎背又是三拳,老虎终于消停。
台下掌声叫好声响成一片。
第七天,土台子看戏的观众爆满,老虎把武松翻下台的创意戏份得到了老街人的认可,赵家戏班子赢了,挪进了戏楼,连演二十场,场场爆满。赵家班在老街打赢擂台也成为一段佳话。
在赵家戏班子打炮的中年人,谢绝了挽留,一分份子钱都没拿就走人。看管戏园子的老师傅眼尖,说:“那不是退了位的老街剧团的团长洛半城嘛。”
洛半城为何帮着外地戏班子赢了戏,谁也说不清楚。从那以后,老街剧团排练得更认真更讲究了。
赵家戏班子再也没有来老街戏园子演过戏,但是每次赵家戏班子路过老街,都会在土台子公演一场,以谢洛半城当年相救之恩。
洛半城却从来就不提有这回事。
(选自《啄木鸟》2017年第3期)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老虎把武松撞下台的戏份儿之所以得到了观众的认可,是因为演员能够推陈出新,不按套路出牌,此创意使大家烂熟的剧情增加了波澜,满足了观众的审美需求。
B.情节前后照应:开头交代老街剧团因实力超群、遐迩闻名、缺少竞争,也就生出些傲慢来,赵家班班子赢了对台戏后,老街剧团排练得更认真更讲究了。首尾呼应。
C.小说描写打炮的中年人,欲扬先抑:从他的肖像描写“不是很精神,低着头,垂着脸”,到好吃好喝两天就是不提上场的事,只会演老虎,都是为后面的精彩演出蓄势。
D.小说借看管戏园子的老师傅之眼点明打炮中年人的身份是退了位的老街剧团的团长洛半城,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读者强烈的好奇心,让小说情节完整,不留悬念。
5.结合全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5分)
6.小说结局“赵家戏班子再也没来老街戏园子演过对台戏,但每次赵家戏班子路过老街,都会在土台子公演一场,以谢洛半城当年相救之恩”,在表现主题意蕴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
参考答案
4.(3分)D
5.(5分)“洛半城却从来就不提这回事”,包含:①表面上似乎是帮着外地戏班子赢了戏,有胳膊肘儿朝外拐的嫌疑,不便提起。②他做好事不炫耀,施恩不图报,也就不能提起。③他是通过这种方式委婉的提醒老街剧团要精益求精,不可吃老本,这个目的也不便张扬。
【评分细则】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满分。
6.(6分)①对老街剧团的敬重。老街剧团本来就强,对台戏后又更加精益求精。②对自身的自知之明。当年唱对台戏就赢得很意外,知道自己几斤几两。③公演(义演)表达知恩图报的感激之情。洛半城施恩不图报,赵家班知恩图报。(每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