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陀《铁匠》阅读答案
时间:2022-06-23
铁匠
师陀
数年前,我经过我们乡下,我只是偶然从那里经过,第一个使我注意的自然是曾经在下面安过铁匠的炉子的柳树,它已经不在了,它已经和那先前的椿树一样又被掘去了。我感到一点失望。我茫然地望着四周。这是一个晴朗的上午,空气是温暖的,弥漫着植物的香气;在经过许多变动之后,马五叔的小屋还站立着,一只鸡在倾倒了的墙基下搔拨,远远的有谁家的驴子叫唤,此外是再也听不出别的声息。
我想因为那柳树的被掘掉,铁匠也许已经换过了地方了。我朝着水坑旁边杂生着杨树、槐树和梨树的林子里走,直到水坑岸上,我仍旧找不出炭渣,安过炉子的痕迹。
“也许今年他们来的晚了吧?”我又想。
在一棵杨树下,这时有一个人,忽然从地上爬起来。
“唉唉,汾哥吗?”
“原来是马五叔!”
我们打了招呼,大家竭力露出牙齿,想做出笑容。此刻的永远不生胡子的马五叔,你可以想出是已经老了。他的头发已经秃了,仅剩下脑勺上剃得极短的几根。他的脸也恰如桑皮一般皱褶。经过许久的沉默,我们坐了下来,开始谈着我们害怕着的、似乎是早就料到了的、同时又非谈不可的几个人的命运,接着我们又谈到铁匠。
“他永远不会来了。”马五叔摸着秃了的头顶说。
“他已经死了吗?”
“有时死了反倒是福。”
然而更使你觉得空虚的还是铁匠和他的孙儿。这好像很凑巧地遗留下的一老一小,他们还必须活着。人们已经把他们忘记了。他们好久以来就不再为乡下的少女打美丽的梦,为农夫打幸福的梦。要说明这衰落的过程是不难的,最初是因为他打不起精神;等到他饿得非自己动起手来不可的时候,他又没有买铁和炭的钱。这时也许有一个将近五十的固执乡人,因为用不惯别家的家伙想起了他,在一个很早的早晨,走进他的院子,他立到小屋前的刺树下面。高声喊道:
“有人吗?”
屋子的板门仍旧紧紧地关着,里面还很晦暗,没有应声。你可以想得出,铁匠的头发已经斑白,耳朵已经聋了。他没有听见。
“屋子里有人吗?”那乡人又喊了一遍。
这一回,他的孙儿——那十岁左右的孩子却听见了,因为他昨天晚上没有吃饭,他醒得很早。他摇了摇他的祖父。
“爷爷,有人在外面喊你。”
老铁匠早已醒着,他一生中从不晓得偷懒;但现在,他起来做什么呢?既然没有事情做,就乐得多睡一会。他在床上应了一声,很快地从床上爬下来,连衣扣都没有扣上就去开了门。这来的是谁呢,他终于看了出来,这是朱三舅或是赵七哥,他的老朋友,一个老主顾。
“呵呵,”他笑着说,“朱三舅你怎么这样早啊?”
“我想请你打一把铁叉。你知道,那些行路货我不喜欢。”
听了这话的铁匠喜出望外。他不由自主地望了望四周,那老脸上的笑容又敛住了。
“打是行的,只是没有现成的材料。”“那不要紧,我带着钱来的。”他怎么能拒绝这样的好意,纵然没有工资,纵然单单为了还有人赞赏他的手艺,为了听一听好久以来都没有听到过的锤声,不是已经大可以满足了吗?他连饭也不吃便动身了,下午他踯躅着从城里买了铁和炭回来,就开始调理家伙,他几次想把它们卖掉,终因许多代以来都靠着它们养活才留下来的家伙。铁砧已经被邻人搬去拴牛去了;那贴了写着“福”字的红纸方的风箱摆在墙角里,上面蒙着很厚一层尘土;那同样贴了写着“福”字的红纸方的木箱和炉灶放在另一个角里,寂寞地睡过了空空溜去的岁月。现在他把这些笨重的,曾经同他、同他的父亲、同他的祖父到各处乡镇巡行了一生的东西一件一件搬集拢来。他用泥涂了炉灶;他的孙儿吃力地拉着风箱:唿——啪!唿——啪!红红的带着青色的火焰一吞一吐地又开始闪动,铁块渐渐由红而白,他往掌心上吐一口吐沫,那微微弹动着的,粗硬的,瘦得见骨的手捉起锤和钳,丝丝的响着的铁又开始飞溅出火花。
“现在只有他一个人丁丁当了!”
(节选自《师陀短篇小说集》,有删改)
7 .下列对文章有关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数年前,“我”经过乡下时,在铁匠曾经呆过的地方找不出炭渣和安过炉子的痕迹,这说明铁匠或许好长时间不来了。
B .永远不生胡子的马五叔,此刻头发秃了,脑勺上还有极短的几根,脸也皱褶了,外貌描写刻画出了他的沧桑。
C .铁匠几次想把打铁的家伙卖掉,终因许多代以来都靠着它们来养活才没有卖掉,这写出了铁匠对这些打铁家伙的留恋之情。
D .这篇文章通过马五叔的叙述,写出了铁匠一生的变化,情节并不复杂,主题鲜明,读者阅之,可受到启发,产生诸多感慨。
8 .文章第一段的环境描写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回答。
9 .有人说,师陀的小说单纯而又复杂。请结合这篇小说的情节和主旨探究这句话的具体含义。
参考答案
7 .D
8 .①这些环境描写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②环境的变化为下文写铁匠生活的变化,抒发时过境迁、世事沧桑的感慨做了铺垫。
9 .①从故事情节来说,本文简单而平淡,只是叙述了“我”回乡下与马五叔相遇,谈起了铁匠及其生活的变化,没有特别的地方,从这个角度看,可以说师陀的小说是单纯的。②从小说的主旨来看,本文单一、平淡的情节,却令人感受到一段辛酸而又复杂的情感。铁匠过去“为乡下的少女打美丽的梦,为农夫打幸福的梦”是何等荣耀,而如今却穷困潦倒、难以糊口,不禁令人生发对铁匠的同情以及对世事变化、人生易老的感慨。从这个角度来说,师陀的小说又是复杂的。
【解析】
7 .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 写出了铁匠一生的变化”表述有误。从全文来看,马五叔只是介绍了铁匠如今的困窘,本文并没有写出铁匠一生的变化。
故选D 。
8 .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
“曾经在下面安过铁匠的炉子的柳树,它已经不在了,它已经和那先前的椿树一样又被掘去了”“这是一个晴朗的上午,空气是温暖的,弥漫着植物的香气;在经过许多变动之后,马五叔的小屋还站立着,一只鸡在倾倒了的墙基下搔拨,远远的有谁家的驴子叫唤,此外是再也听不出别的声息”,柳树、椿树都被掘去,马五叔的小屋孤零零地立着,鸡在刨食,远处驴子的叫声,这些描写写出乡村的变迁和落寞,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
“曾经在下面安过铁匠的炉子的柳树,它已经不在了”,暗示铁匠也和这柳树一样,他的命运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下文写铁匠生活的变化,抒发时过境迁、世事沧桑的感慨做了铺垫。
9 .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先看“单纯”。小说描写“我”回到乡下,发现村子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柳树、椿树都被掘走了,铁匠炉子也找不到了,于是“我”到处寻找铁匠的痕迹;然后写遇到了马五叔,他谈了铁匠的变化,“他永远不会来了”“人们已经把他们忘记了。他们好久以来就不再为乡下的少女打美丽的梦,为农夫打幸福的梦”,后来有一个固执的人去找他打一把铁叉,“你知道,那些行路货我不喜欢”,喜出望外的铁匠也许是最后一次孤独地打他的赖以为生的铁器了。从故事情节来说,本文简单而平淡,只是叙述了“我”回乡下与马五叔相遇,谈起了铁匠及其生活的变化,没有特别的地方,从这个角度看,可以说师陀的小说是单纯的。
再看“复杂”。这主要体现在本文的情感上,文章描写铁匠生活的变化巨大,原先他总是在那柳树下按上铁匠炉子为人们服务,他曾经“为乡下的少女打美丽的梦,为农夫打幸福的梦”,甚至文中的“我”多年后回乡还在想着他,寻找他,他已经是某种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如今他穷困潦倒、难以糊口,许久没有工作,“铁砧已经被邻人搬去拴牛去了;那贴了写着‘福’字的红纸方的风箱摆在墙角里,上面蒙着很厚一层尘土;那同样贴了写着‘福’字的红纸方的木箱和炉灶放在另一个角里,寂寞地睡过了空空溜去的岁月”,甚至有人还惦记着他的手艺,请他打一柄铁叉,他都没有钱去买铁和碳,不禁令人生发对铁匠的同情以及对世事变化、人生易老的感慨。小说单一、平淡的情节,却令人感受到一段辛酸而又复杂的情感。从这个角度来说,师陀的小说又是复杂的。
师陀
数年前,我经过我们乡下,我只是偶然从那里经过,第一个使我注意的自然是曾经在下面安过铁匠的炉子的柳树,它已经不在了,它已经和那先前的椿树一样又被掘去了。我感到一点失望。我茫然地望着四周。这是一个晴朗的上午,空气是温暖的,弥漫着植物的香气;在经过许多变动之后,马五叔的小屋还站立着,一只鸡在倾倒了的墙基下搔拨,远远的有谁家的驴子叫唤,此外是再也听不出别的声息。
我想因为那柳树的被掘掉,铁匠也许已经换过了地方了。我朝着水坑旁边杂生着杨树、槐树和梨树的林子里走,直到水坑岸上,我仍旧找不出炭渣,安过炉子的痕迹。
“也许今年他们来的晚了吧?”我又想。
在一棵杨树下,这时有一个人,忽然从地上爬起来。
“唉唉,汾哥吗?”
“原来是马五叔!”
我们打了招呼,大家竭力露出牙齿,想做出笑容。此刻的永远不生胡子的马五叔,你可以想出是已经老了。他的头发已经秃了,仅剩下脑勺上剃得极短的几根。他的脸也恰如桑皮一般皱褶。经过许久的沉默,我们坐了下来,开始谈着我们害怕着的、似乎是早就料到了的、同时又非谈不可的几个人的命运,接着我们又谈到铁匠。
“他永远不会来了。”马五叔摸着秃了的头顶说。
“他已经死了吗?”
“有时死了反倒是福。”
然而更使你觉得空虚的还是铁匠和他的孙儿。这好像很凑巧地遗留下的一老一小,他们还必须活着。人们已经把他们忘记了。他们好久以来就不再为乡下的少女打美丽的梦,为农夫打幸福的梦。要说明这衰落的过程是不难的,最初是因为他打不起精神;等到他饿得非自己动起手来不可的时候,他又没有买铁和炭的钱。这时也许有一个将近五十的固执乡人,因为用不惯别家的家伙想起了他,在一个很早的早晨,走进他的院子,他立到小屋前的刺树下面。高声喊道:
“有人吗?”
屋子的板门仍旧紧紧地关着,里面还很晦暗,没有应声。你可以想得出,铁匠的头发已经斑白,耳朵已经聋了。他没有听见。
“屋子里有人吗?”那乡人又喊了一遍。
这一回,他的孙儿——那十岁左右的孩子却听见了,因为他昨天晚上没有吃饭,他醒得很早。他摇了摇他的祖父。
“爷爷,有人在外面喊你。”
老铁匠早已醒着,他一生中从不晓得偷懒;但现在,他起来做什么呢?既然没有事情做,就乐得多睡一会。他在床上应了一声,很快地从床上爬下来,连衣扣都没有扣上就去开了门。这来的是谁呢,他终于看了出来,这是朱三舅或是赵七哥,他的老朋友,一个老主顾。
“呵呵,”他笑着说,“朱三舅你怎么这样早啊?”
“我想请你打一把铁叉。你知道,那些行路货我不喜欢。”
听了这话的铁匠喜出望外。他不由自主地望了望四周,那老脸上的笑容又敛住了。
“打是行的,只是没有现成的材料。”“那不要紧,我带着钱来的。”他怎么能拒绝这样的好意,纵然没有工资,纵然单单为了还有人赞赏他的手艺,为了听一听好久以来都没有听到过的锤声,不是已经大可以满足了吗?他连饭也不吃便动身了,下午他踯躅着从城里买了铁和炭回来,就开始调理家伙,他几次想把它们卖掉,终因许多代以来都靠着它们养活才留下来的家伙。铁砧已经被邻人搬去拴牛去了;那贴了写着“福”字的红纸方的风箱摆在墙角里,上面蒙着很厚一层尘土;那同样贴了写着“福”字的红纸方的木箱和炉灶放在另一个角里,寂寞地睡过了空空溜去的岁月。现在他把这些笨重的,曾经同他、同他的父亲、同他的祖父到各处乡镇巡行了一生的东西一件一件搬集拢来。他用泥涂了炉灶;他的孙儿吃力地拉着风箱:唿——啪!唿——啪!红红的带着青色的火焰一吞一吐地又开始闪动,铁块渐渐由红而白,他往掌心上吐一口吐沫,那微微弹动着的,粗硬的,瘦得见骨的手捉起锤和钳,丝丝的响着的铁又开始飞溅出火花。
“现在只有他一个人丁丁当了!”
(节选自《师陀短篇小说集》,有删改)
7 .下列对文章有关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数年前,“我”经过乡下时,在铁匠曾经呆过的地方找不出炭渣和安过炉子的痕迹,这说明铁匠或许好长时间不来了。
B .永远不生胡子的马五叔,此刻头发秃了,脑勺上还有极短的几根,脸也皱褶了,外貌描写刻画出了他的沧桑。
C .铁匠几次想把打铁的家伙卖掉,终因许多代以来都靠着它们来养活才没有卖掉,这写出了铁匠对这些打铁家伙的留恋之情。
D .这篇文章通过马五叔的叙述,写出了铁匠一生的变化,情节并不复杂,主题鲜明,读者阅之,可受到启发,产生诸多感慨。
8 .文章第一段的环境描写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回答。
9 .有人说,师陀的小说单纯而又复杂。请结合这篇小说的情节和主旨探究这句话的具体含义。
参考答案
7 .D
8 .①这些环境描写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②环境的变化为下文写铁匠生活的变化,抒发时过境迁、世事沧桑的感慨做了铺垫。
9 .①从故事情节来说,本文简单而平淡,只是叙述了“我”回乡下与马五叔相遇,谈起了铁匠及其生活的变化,没有特别的地方,从这个角度看,可以说师陀的小说是单纯的。②从小说的主旨来看,本文单一、平淡的情节,却令人感受到一段辛酸而又复杂的情感。铁匠过去“为乡下的少女打美丽的梦,为农夫打幸福的梦”是何等荣耀,而如今却穷困潦倒、难以糊口,不禁令人生发对铁匠的同情以及对世事变化、人生易老的感慨。从这个角度来说,师陀的小说又是复杂的。
【解析】
7 .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 写出了铁匠一生的变化”表述有误。从全文来看,马五叔只是介绍了铁匠如今的困窘,本文并没有写出铁匠一生的变化。
故选D 。
8 .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
“曾经在下面安过铁匠的炉子的柳树,它已经不在了,它已经和那先前的椿树一样又被掘去了”“这是一个晴朗的上午,空气是温暖的,弥漫着植物的香气;在经过许多变动之后,马五叔的小屋还站立着,一只鸡在倾倒了的墙基下搔拨,远远的有谁家的驴子叫唤,此外是再也听不出别的声息”,柳树、椿树都被掘去,马五叔的小屋孤零零地立着,鸡在刨食,远处驴子的叫声,这些描写写出乡村的变迁和落寞,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
“曾经在下面安过铁匠的炉子的柳树,它已经不在了”,暗示铁匠也和这柳树一样,他的命运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下文写铁匠生活的变化,抒发时过境迁、世事沧桑的感慨做了铺垫。
9 .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先看“单纯”。小说描写“我”回到乡下,发现村子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柳树、椿树都被掘走了,铁匠炉子也找不到了,于是“我”到处寻找铁匠的痕迹;然后写遇到了马五叔,他谈了铁匠的变化,“他永远不会来了”“人们已经把他们忘记了。他们好久以来就不再为乡下的少女打美丽的梦,为农夫打幸福的梦”,后来有一个固执的人去找他打一把铁叉,“你知道,那些行路货我不喜欢”,喜出望外的铁匠也许是最后一次孤独地打他的赖以为生的铁器了。从故事情节来说,本文简单而平淡,只是叙述了“我”回乡下与马五叔相遇,谈起了铁匠及其生活的变化,没有特别的地方,从这个角度看,可以说师陀的小说是单纯的。
再看“复杂”。这主要体现在本文的情感上,文章描写铁匠生活的变化巨大,原先他总是在那柳树下按上铁匠炉子为人们服务,他曾经“为乡下的少女打美丽的梦,为农夫打幸福的梦”,甚至文中的“我”多年后回乡还在想着他,寻找他,他已经是某种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如今他穷困潦倒、难以糊口,许久没有工作,“铁砧已经被邻人搬去拴牛去了;那贴了写着‘福’字的红纸方的风箱摆在墙角里,上面蒙着很厚一层尘土;那同样贴了写着‘福’字的红纸方的木箱和炉灶放在另一个角里,寂寞地睡过了空空溜去的岁月”,甚至有人还惦记着他的手艺,请他打一柄铁叉,他都没有钱去买铁和碳,不禁令人生发对铁匠的同情以及对世事变化、人生易老的感慨。小说单一、平淡的情节,却令人感受到一段辛酸而又复杂的情感。从这个角度来说,师陀的小说又是复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