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外国语学校2017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三)语文试题及答案(6)
时间:2016-10-26
参考答案
一.(1)A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C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文意的理解,将选项分
别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C项,原文“手机的沉默,在某种意义上,也意味着这个人
可能处在一种特殊的状态。”是充分条件,而选项变成了必要条件,“手机的意义和功
能也没有体现出来。”说法也太绝对。所以选C。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D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B
5. B(一些皇帝的年号不止一个,明朝之前的皇帝许多有几个年号,明朝以后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
6. D(陈循被释放成为平民是在于谦昭雪之前的事)
7.(1)也先侵犯京城,请求朝廷下令各边关的精良骑兵进京护卫,用快马传递檄文给敌人来(故意)迷惑敌人。(“犯”“敕”“驰檄”各1分,大意2分)
(2)陈循的儿子陈英和王文的儿子王伦参加顺天府的乡试被除名,(因为)一齐拉拢(勾结)考官刘俨、黄谏(违法乱纪),被给事中张宁等人弹劾。(“黜”“构”“为……所”各1分,大意2分)
译文参考:
陈循,字德遵,泰和人。永乐十三年,考中进士第一名。授官翰林修撰。他很熟悉朝廷的典章旧例。皇帝驾临北京,命令他拿出国家书库的书籍到皇帝临时驻地,于是留用侍臣。
洪熙元年,晋升为侍讲。宣德初年,接受命令值班南宫,白天担任顾问。皇帝赐给他住宅在玉河桥西,巡游的时候没有不跟从的。晋升为侍讲学士。正统元年,兼任御前讲席。过了很久,晋升为翰林院学士。正统九年,进入文渊阁,主管机要事务。
当初,朝廷商议天下官吏百姓进言上奏章,都是三杨主持。到这时杨荣、杨士奇已死,陈循和曹鼐、马愉在内阁,礼部援引旧例请示。皇帝认为杨溥年老,应该优闲地生活,命令陈循等人参加商议。第二年,晋升为户部右侍郎,兼任学士。土木事变,人人心里都震荡恐惧。陈循处在其中,所进言的事大多被采纳。提升为户部尚书,仍像以前那样兼职。也先侵犯京城,请求朝廷下令各边关的精良骑兵进京护卫,用快马传递檄文给敌人来(故意)迷惑敌人。皇帝全都听从了他的计策。
景泰二年,因为埋葬妻子和乡里人争夺墓地,前后任巡按御史认为他无理,陈循就斥责上奏他人的过错。给事中林聪等人竭力弹劾陈循的罪状。皇帝认为林聪的话正确,却把陈循放在一边不追究。陈循本来靠才学名望显耀,至此清白的名誉被毁坏了。
景泰二年十二月,晋升为少保兼文渊阁大学士。皇帝想改立太子,心里畏惧各位内阁大臣,事先赐予陈循和高谷白银一百两,江渊、王一宁、萧镃五十两。等到皇帝下诏书讨论的时候,陈循等人就不敢劝谏,加官兼任太子太傅。不久以太子令旨赐给百官银两和绢帛。过了一个月,皇帝又赐给陈循等六个人黄金五十两,提拔为华盖殿大学士,仍像以前那样在文渊阁兼职。陈循的儿子陈英和王文的儿子王伦参加顺天府的乡试被除名,一齐拉拢考官刘俨、黄谏,被给事中张宁等人所弹劾。皇帝也不追究他们的罪过。
英宗第二次登上皇位,于谦、王文被处死,处陈循杖刑一百,戍守铁嵌卫。
陈循在宣德时期,御史张楷献诗触怒了皇上。陈循说:“他也是忠心爱国。”于是张楷得到释放。御史陈祚上疏,触怒了皇帝,陈循婉言为他解脱,使他没有被处死。景帝时,他曾经编辑古代帝王的事迹,命名为《勤政要典》,进献上去。黄河南岸和长江北岸下大雪,麦苗被冻死,他请求用国库的钱买麦种供给贫民。他根据具体事情进言,有很多加以采用。
石亨等人失败后,陈循从贬谪的地方上书申辩,说:“天位,是陛下本来就有的。在天和人归向的时候,群臣准备法驾和盛大的礼乐,恭敬地到南内宫,上奏章请求陛下亲临朝政。不但皇宫禁地不惊慌,也可以宣示于天下万世。但是石亨等人侥幸于一时,想不到这些,最后都自取灾祸失败。臣担任官职几朝,曾有微薄的功劳,实在是被人排挤,恳请陛下怜悯明察。”皇帝诏命释放作平民,一年后死去。成化年间,于谦的事昭雪,陈循的儿子援引旧例请求恤典,才恢复官爵赐予祭祀。
8、刻画:通过比喻(1分)。把杨贵妃比喻成睡海棠,掌上明珠,写出了杨贵妃的娇态妩媚,以及在唐明皇心中的珍贵可爱形象。(1分)
心理描写,(1分)“恨不得”把唐明皇对杨贵妃极度宠爱,痴迷的情状传神逼真写出来了。(1分)
叙事:写出了杨贵妃恃宠而骄,(1分)唐明皇荒淫误国的历史事实。(1分)
9、通过想象,(1分)写出杨李沉醉于轻歌曼舞,尽情寻欢作乐,仿佛生活在与世隔绝的神仙世界,(1分)毫不领会国家安危与人民疾苦,造成安史之乱,中原沦丧。(1分)结构上,承上启下,(1分)由前半杨李的荒淫享乐的叙事,转到下面议论,总结历史教训。过渡自然。(1分)
10、(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11.(1) E给3分 D给2分 A给1分
A评委概括不准确,应是除史纳斯之外的三名评委 B无法改变对奖项的分配,错,史纳斯打破了潜规则 C他们想让史纳斯成为赢家,错,他们只是想让史纳斯按照潜规则办事。
(2)①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史纳斯作出大胆决定做了铺垫②制造紧张气氛,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③深化文章主旨,在潜规则背景下,打破潜规则需要勇气。
(3)①爱好音乐,有实力。 他是音乐发烧友,在赢取环球音乐奖评委资格的比赛中击败所有对手获得了评委资格 ②谨慎,聪明。 对其他三名评委的所作所为很失望,业很苦恼,但不慌乱,做到心中有数。 ③坚守原则,敢于作为。 宣布终身奖时,最终喊出了自己的心声,打破了潜规则。 (每点2分)
(4)①呼应了标题的设问(1分);结构完整 (1分)。(2分)②史纳斯内心活动(1分)表现他看到大众的欢迎支持和潜规则受益者的离席抗议、谩骂叫嚣(1分)而对自己勇敢坚定的行为感到满意(1分)。(3分)③深化了主题,引起了我们的反思,(1分)虽然史纳斯行为尽己所能地表现了公平诚信,但“也是”说明靠一己之力是很难改变潜规则现状的(1分)需要完整的监督机制,才能做到公平诚信(1分)。(3分)
12. (1)B给3分,D给2分,A给1分;C、E不给分。
A“一生中最难忘”的说法有失严谨,由原文“86岁高龄的张岱年忆起一生中几个难忘的‘第一次’时说”可知,抗战胜利是他难忘的“第一次”之一,但是否是“最难忘的”文中没有提及。C“有了……,就能够……”表述过于绝对。由原文“中国民族现值生死存亡之际,应付此种危难,必要有一种勇猛宏毅能应付危机的哲学”可知,“勇猛宏毅能应付危机的哲学”对拯救中华民族而言,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E“抗战胜利后,他开始撰写自己的哲学理论专著,意欲开创新的社会风气”表述错误,原文说张岱年的哲学理论专著的撰写始于太平洋战争爆发的1941年。
(2)①学术救国。张岱年深知救国必须有知,于是确立了求真之志,培育了追求真理的热诚,走上了学术救国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张岱年始终把对哲学理论、中国哲学史和文化问题的研究同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联系在一起。②铭记胜利历史。张岱年欢欣鼓舞于听到抗战胜利的消息,并把“1945年8月15日听到日本投降的消息”看作生命中“最有意义的第一次”。③不与敌伪合作。北平沦陷期间,张岱年滞留北平,虽然时局动荡,生活艰辛,但他抱定一个信念:不与敌伪合作,不到伪北大和伪师大去教书。(每点2分)
(3)思想:诗歌表达了张岱年的民族自豪感和抗战到底、复兴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感。(2分)作用:①直接引用张岱年创作的诗歌,能够更加真实而具体地展示他的爱国主义情怀,便于读者更好地了解他学术救国的思想出发点;②照应文章开头,点明张岱年把“1945年8月15日听到日本投降的消息”看作生命中“最有意义的第一次”的内在原因。文章前后呼应,结构严谨。(4分,每点2分)
(4)①张岱年认为,“惟有赖文化之再生,然后中华民族才能复兴”。中华民族走向复兴依靠的应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新生。(2分)
②同意。(1分)理由:中华文化中有“自强不息”等优秀传统文化因子。日寇大举入侵,国难深重的关头,中国人民能够怀有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坚定的胜利信念,艰苦卓绝,坚持抗战,最终赢得胜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对“自强不息”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已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崇高的伟大文明,中华灿烂的文化是人类的光荣,是中华民族崛起的力量源泉。中华民族走向复兴依靠的也必然应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新生。(5分)
13. A
14.D(A项,不合逻辑。企业产品应该是先滞销,后积压。B项,搭配不当,“开拓”应改为“抒写”。C项,成分残缺,应在“中职免费”后加“政策”。)
15.B
16.①火星曾经有过液态水。 ②这些水在火星表面汇集成一个大型湖泊。
③可能就是当时经水流冲刷而成的。(答对一个得1分,答对两个得3分,全对得5分)
17.劳动派遣的流程依次为:(1)劳务派遣单位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确立劳动关系。(2)劳务派遣单位和被派遣的员工签订合同,建立劳动关系。(3)用人单位和被派遣的员工签订岗位协议,确立使用关系。
一.(1)A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C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文意的理解,将选项分
别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C项,原文“手机的沉默,在某种意义上,也意味着这个人
可能处在一种特殊的状态。”是充分条件,而选项变成了必要条件,“手机的意义和功
能也没有体现出来。”说法也太绝对。所以选C。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D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B
5. B(一些皇帝的年号不止一个,明朝之前的皇帝许多有几个年号,明朝以后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
6. D(陈循被释放成为平民是在于谦昭雪之前的事)
7.(1)也先侵犯京城,请求朝廷下令各边关的精良骑兵进京护卫,用快马传递檄文给敌人来(故意)迷惑敌人。(“犯”“敕”“驰檄”各1分,大意2分)
(2)陈循的儿子陈英和王文的儿子王伦参加顺天府的乡试被除名,(因为)一齐拉拢(勾结)考官刘俨、黄谏(违法乱纪),被给事中张宁等人弹劾。(“黜”“构”“为……所”各1分,大意2分)
译文参考:
陈循,字德遵,泰和人。永乐十三年,考中进士第一名。授官翰林修撰。他很熟悉朝廷的典章旧例。皇帝驾临北京,命令他拿出国家书库的书籍到皇帝临时驻地,于是留用侍臣。
洪熙元年,晋升为侍讲。宣德初年,接受命令值班南宫,白天担任顾问。皇帝赐给他住宅在玉河桥西,巡游的时候没有不跟从的。晋升为侍讲学士。正统元年,兼任御前讲席。过了很久,晋升为翰林院学士。正统九年,进入文渊阁,主管机要事务。
当初,朝廷商议天下官吏百姓进言上奏章,都是三杨主持。到这时杨荣、杨士奇已死,陈循和曹鼐、马愉在内阁,礼部援引旧例请示。皇帝认为杨溥年老,应该优闲地生活,命令陈循等人参加商议。第二年,晋升为户部右侍郎,兼任学士。土木事变,人人心里都震荡恐惧。陈循处在其中,所进言的事大多被采纳。提升为户部尚书,仍像以前那样兼职。也先侵犯京城,请求朝廷下令各边关的精良骑兵进京护卫,用快马传递檄文给敌人来(故意)迷惑敌人。皇帝全都听从了他的计策。
景泰二年,因为埋葬妻子和乡里人争夺墓地,前后任巡按御史认为他无理,陈循就斥责上奏他人的过错。给事中林聪等人竭力弹劾陈循的罪状。皇帝认为林聪的话正确,却把陈循放在一边不追究。陈循本来靠才学名望显耀,至此清白的名誉被毁坏了。
景泰二年十二月,晋升为少保兼文渊阁大学士。皇帝想改立太子,心里畏惧各位内阁大臣,事先赐予陈循和高谷白银一百两,江渊、王一宁、萧镃五十两。等到皇帝下诏书讨论的时候,陈循等人就不敢劝谏,加官兼任太子太傅。不久以太子令旨赐给百官银两和绢帛。过了一个月,皇帝又赐给陈循等六个人黄金五十两,提拔为华盖殿大学士,仍像以前那样在文渊阁兼职。陈循的儿子陈英和王文的儿子王伦参加顺天府的乡试被除名,一齐拉拢考官刘俨、黄谏,被给事中张宁等人所弹劾。皇帝也不追究他们的罪过。
英宗第二次登上皇位,于谦、王文被处死,处陈循杖刑一百,戍守铁嵌卫。
陈循在宣德时期,御史张楷献诗触怒了皇上。陈循说:“他也是忠心爱国。”于是张楷得到释放。御史陈祚上疏,触怒了皇帝,陈循婉言为他解脱,使他没有被处死。景帝时,他曾经编辑古代帝王的事迹,命名为《勤政要典》,进献上去。黄河南岸和长江北岸下大雪,麦苗被冻死,他请求用国库的钱买麦种供给贫民。他根据具体事情进言,有很多加以采用。
石亨等人失败后,陈循从贬谪的地方上书申辩,说:“天位,是陛下本来就有的。在天和人归向的时候,群臣准备法驾和盛大的礼乐,恭敬地到南内宫,上奏章请求陛下亲临朝政。不但皇宫禁地不惊慌,也可以宣示于天下万世。但是石亨等人侥幸于一时,想不到这些,最后都自取灾祸失败。臣担任官职几朝,曾有微薄的功劳,实在是被人排挤,恳请陛下怜悯明察。”皇帝诏命释放作平民,一年后死去。成化年间,于谦的事昭雪,陈循的儿子援引旧例请求恤典,才恢复官爵赐予祭祀。
8、刻画:通过比喻(1分)。把杨贵妃比喻成睡海棠,掌上明珠,写出了杨贵妃的娇态妩媚,以及在唐明皇心中的珍贵可爱形象。(1分)
心理描写,(1分)“恨不得”把唐明皇对杨贵妃极度宠爱,痴迷的情状传神逼真写出来了。(1分)
叙事:写出了杨贵妃恃宠而骄,(1分)唐明皇荒淫误国的历史事实。(1分)
9、通过想象,(1分)写出杨李沉醉于轻歌曼舞,尽情寻欢作乐,仿佛生活在与世隔绝的神仙世界,(1分)毫不领会国家安危与人民疾苦,造成安史之乱,中原沦丧。(1分)结构上,承上启下,(1分)由前半杨李的荒淫享乐的叙事,转到下面议论,总结历史教训。过渡自然。(1分)
10、(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11.(1) E给3分 D给2分 A给1分
A评委概括不准确,应是除史纳斯之外的三名评委 B无法改变对奖项的分配,错,史纳斯打破了潜规则 C他们想让史纳斯成为赢家,错,他们只是想让史纳斯按照潜规则办事。
(2)①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史纳斯作出大胆决定做了铺垫②制造紧张气氛,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③深化文章主旨,在潜规则背景下,打破潜规则需要勇气。
(3)①爱好音乐,有实力。 他是音乐发烧友,在赢取环球音乐奖评委资格的比赛中击败所有对手获得了评委资格 ②谨慎,聪明。 对其他三名评委的所作所为很失望,业很苦恼,但不慌乱,做到心中有数。 ③坚守原则,敢于作为。 宣布终身奖时,最终喊出了自己的心声,打破了潜规则。 (每点2分)
(4)①呼应了标题的设问(1分);结构完整 (1分)。(2分)②史纳斯内心活动(1分)表现他看到大众的欢迎支持和潜规则受益者的离席抗议、谩骂叫嚣(1分)而对自己勇敢坚定的行为感到满意(1分)。(3分)③深化了主题,引起了我们的反思,(1分)虽然史纳斯行为尽己所能地表现了公平诚信,但“也是”说明靠一己之力是很难改变潜规则现状的(1分)需要完整的监督机制,才能做到公平诚信(1分)。(3分)
12. (1)B给3分,D给2分,A给1分;C、E不给分。
A“一生中最难忘”的说法有失严谨,由原文“86岁高龄的张岱年忆起一生中几个难忘的‘第一次’时说”可知,抗战胜利是他难忘的“第一次”之一,但是否是“最难忘的”文中没有提及。C“有了……,就能够……”表述过于绝对。由原文“中国民族现值生死存亡之际,应付此种危难,必要有一种勇猛宏毅能应付危机的哲学”可知,“勇猛宏毅能应付危机的哲学”对拯救中华民族而言,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E“抗战胜利后,他开始撰写自己的哲学理论专著,意欲开创新的社会风气”表述错误,原文说张岱年的哲学理论专著的撰写始于太平洋战争爆发的1941年。
(2)①学术救国。张岱年深知救国必须有知,于是确立了求真之志,培育了追求真理的热诚,走上了学术救国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张岱年始终把对哲学理论、中国哲学史和文化问题的研究同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联系在一起。②铭记胜利历史。张岱年欢欣鼓舞于听到抗战胜利的消息,并把“1945年8月15日听到日本投降的消息”看作生命中“最有意义的第一次”。③不与敌伪合作。北平沦陷期间,张岱年滞留北平,虽然时局动荡,生活艰辛,但他抱定一个信念:不与敌伪合作,不到伪北大和伪师大去教书。(每点2分)
(3)思想:诗歌表达了张岱年的民族自豪感和抗战到底、复兴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感。(2分)作用:①直接引用张岱年创作的诗歌,能够更加真实而具体地展示他的爱国主义情怀,便于读者更好地了解他学术救国的思想出发点;②照应文章开头,点明张岱年把“1945年8月15日听到日本投降的消息”看作生命中“最有意义的第一次”的内在原因。文章前后呼应,结构严谨。(4分,每点2分)
(4)①张岱年认为,“惟有赖文化之再生,然后中华民族才能复兴”。中华民族走向复兴依靠的应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新生。(2分)
②同意。(1分)理由:中华文化中有“自强不息”等优秀传统文化因子。日寇大举入侵,国难深重的关头,中国人民能够怀有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坚定的胜利信念,艰苦卓绝,坚持抗战,最终赢得胜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对“自强不息”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已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崇高的伟大文明,中华灿烂的文化是人类的光荣,是中华民族崛起的力量源泉。中华民族走向复兴依靠的也必然应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新生。(5分)
13. A
14.D(A项,不合逻辑。企业产品应该是先滞销,后积压。B项,搭配不当,“开拓”应改为“抒写”。C项,成分残缺,应在“中职免费”后加“政策”。)
15.B
16.①火星曾经有过液态水。 ②这些水在火星表面汇集成一个大型湖泊。
③可能就是当时经水流冲刷而成的。(答对一个得1分,答对两个得3分,全对得5分)
17.劳动派遣的流程依次为:(1)劳务派遣单位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确立劳动关系。(2)劳务派遣单位和被派遣的员工签订合同,建立劳动关系。(3)用人单位和被派遣的员工签订岗位协议,确立使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