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阳市2022届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时间:2022-05-11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初上谓监修国史房亥龄曰前世史官所记皆不令人主见之何也对日忠官不虚美不隐恶若人主见之必怒故不敢献也上曰:“朕之为心,异于前世帝王。欲自观国史,知前日之恶,为后来之戒,公可撰次以闻。”癸巳,书成,上之。上见书六月四日事①,语多微隐,谓玄龄曰:“昔周公诛管、蔡以安周,朕之所为,亦类是耳,史官何讳焉!”即命削去浮辞,直书其事。
二十年秋九月,特进同中书门下三品宋公萧瑀,性狷介,与同僚多不合。尝言于上曰:“房玄龄与中书门下众臣,朋党不忠,执权胶固,陛下不详知,但未反耳。”上曰:“卿言得无太甚。人君选贤才以为股肱心膂,当推诚任之。人不可以求备,必舍其所短,取其所长。朕虽不能聪明,何至顿迷臧否乃至于是!”瑀内不自得,既数忤旨,上亦衔之,但未忍废也。冬十二月,房玄龄尝以微谴归第,褚遂良上疏,以为:“贞观之初,选贤立政,人臣之勤,玄龄为最。自非有罪在不赦,搢绅同尤,不可遐弃。陛下若以其衰老,亦当讽谕使之致仕,不可以浅鲜之过,弃数十年之勋旧。”上遽召出之。
秋七月,司空梁文昭公房玄龄留守京师,疾笃,上征赴玉华宫,肩舆入殿,至御座侧乃下,相对流涕,因留宫下。闻其小愈则喜形于色,加剧则忧悴。玄龄谓诸子曰:“吾受主上厚恩,今天下无事,惟东征未已,群臣莫敢谏,吾知而不言,死有余责。”乃上表谏。上自临视,握手与诀,悲不自胜。癸卯,薨。
柳芳曰:太宗定祸乱而房、杜②不言功,王、魏③善谏诤而房、杜让其贤,英、卫④善将兵而房、杜行其道,理致太平,善归人主,为唐宗臣,宜哉。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注]①六月四日事:李世民曾于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发动玄武门事变。②杜,杜如晦。唐初名相。③王、魏,王珪、魏徵。唐初名臣。④英、卫,英国公李世勣、卫国公李靖。唐初名将。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初/上谓监修国史房玄龄曰/前世史官所记/皆不令人主见之/何也/对曰/史官不虚美/不隐恶/若人主见之/必怒/故不敢献也/
B.初/上谓监修国史房玄龄曰/前世史官所记皆不令/人主见之何也/对曰/史官不虚/美不隐恶/若人主见之/必怒/故不敢献也/
C.初/上谓监修国史房玄龄曰/前世史官所记/皆不令人主见之/何也/对曰/史官不虚/美不隐恶/若人主见之/必怒/故不敢献也/
D.初/上谓监修国史房玄龄曰/前世史官所记皆不令/人主见之何也/对曰/史官不虚美/不隐恶/若人主见之/必怒/故不敢献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门下,官署名。隋朝正式确立三省六部制,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合称“三省”。
B.搢绅,亦作“缙绅”。搢绅旧时指官宦的装束。后用以代称三品以上的官员。
C.文昭,房玄龄的谥号。谥号是封建时代在人死后按其生前事迹评定褒贬给予的称号。
D.癸卯,干支之一。古人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用来纪年、月、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房玄龄把撰写好的史书进献给唐太宗,唐太宗看到书中关于玄武门事变的记载用词多有隐讳,唐太宗命令史官删去浮辞,要如实记载。
B.萧瑀为人心胸狭隘,他曾向唐玄宗进谗言诬陷房玄龄,却遭到唐玄宗的驳斥,后来又多次冒犯唐太宗的旨意,唐太宗对他心怀不满。
C.房玄龄曾因轻微过失被唐太宗遣回家中,褚遂良劝谏唐太宗不要轻易废弃房玄龄,唐太宗最终听取了褚遂良的建议,立即召回房玄龄。
D.房玄龄病情加重,但仍心系国事。群臣对唐太宗东征一事不敢进言,房玄龄在临终之际让他的儿子们上表劝谏唐太宗,以免耽误国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房玄龄与中书门下众臣,朋党不忠,执权胶固,陛下不详知,但未反耳。(4分)
(2)陛下若以其衰老,亦当讽谕使之致仕,不可以浅鲜之过,弃数十年之勋旧。(4分)
14.史臣柳芳为什么认为房、杜二人“为唐宗臣,宜哉”?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石 楼①
文天祥
晓色重帘卷,春声叠鼓催。
长垣连草树,远水照楼台。
八境②烟浓淡,六街③人往来。
平安消息好,看到岭头梅④。
[注]①咸淳十年,文天祥被委任为赣州(今江西赣州)知州。此诗写于赣州。②八境:章江与贡江在八境台下汇合成赣江,登上此台,赣州八景一览无余。③六街:泛指京都的大街和闹市。④出自宋朝晏几道《生查子》的词句:“谁寄岭头梅,来报江南信。”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卷起窗帘,天边露出曙光;报晓鼓声催来了春江水声和鸟声。蕴含诗人欣喜之情。
B.颔联中,前一句由远及近,写围墙外的草木绿了;后一句由近到远,写楼台倒映在江水中。
C.尾联运用了典故,化用晏几道《生查子》的词句,两者都表达了急切想知道消息的愿望。
D.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歌的前面六句重点在描写景物,后面两句重点在抒情。
16.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诗的颈联。(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司马迁《屈原列传》中,指出《国风》和《小雅》的特点的两句是“ , ”。
(2)清代陈廷焯评论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说:“结二语号呼痛哭,音节之悲,至今犹隐隐在耳。”“结二语”指的是“ , ”。
(3)“大漠”和“落日”是描写边塞的典型景象,这两个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常见,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走进腊月,每个人的感受都不尽相同:有人感叹付出还好有收获;有人感叹 丢失的东西太多……我们更加明白如何在食物中犒劳自己。(人古)。“我不怎样爱吃腊肉,有一次在长沙一家饭店吃了一回蒸腊肉,这盘腊肉真叫好。入口香糯,真是难得。”从汪曾祺的文字中,我们能读出一种 的赞美,这种纯粹而直接的情感,便是遮也遮不住的。纵然肉食香气扑鼻 ,但最为人们熟知的祭灶美食,却是“蜜糖家族”。有的人希望灶王爷在玉帝面前美言几句,有的人则干脆想用黏性最好的糖让他开不了口,以保来年诸事顺遂。灶王爷的嘴巴有没有被黏住,我们不得而知。透过中国人的日常饮食,我们足以见得 所持有的生活价值和人生信仰。
腊月就是一曲乡情与亲情浓郁的交响乐,品不尽感人滋味;腊月亦是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图画,让人赏心悦目。走进腊月天,年在眼前,春天也不远了。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峥嵘岁月 斩钉截铁 垂涎三尺 芸芸众生
B.蹉跎岁月 斩钉截铁 引人垂涎 凡夫俗子
C.峥嵘岁月 直截了当 垂涎三尺 凡夫俗子
D.蹉跎岁月 直截了当 引人垂涎 芸芸众生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有“一家煮肉百家香”之说,腊月少不了腊肉
B.有“一家煮肉百家香”之说,人们往往在腊月吃腊肉
C.腊月少不了腊肉,更有“一家煮肉百家香”之说
D.腊月少不了腊肉,更少不了“一家煮肉百家香”之说
20.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城里人”和“村里人”共同期盼的生活愿景。① ?贺知章感叹:“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余光中吟唱:“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乡愁就是思念家乡故土的深情,隐藏在游子内心深处刻骨铭心的记忆、难以割舍的情愫,也可以说是对大自然、对原生态生存和生活的向往与留恋。② ,这种情绪便会或早或晚,或深或浅地涌流而出。当前,人类已步入自由流动的地球村时代,人们仍然在经历离乡、怀乡、他乡成故乡的心灵轨迹。我国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增进,村底开发与保护的博弈在激烈地依然展开。也可以说现代化和文明程度越高,③ 。蕴藏乡愁的思乡曲不会随着城镇化的前行而消失。城乡变奏、融合发展、同生共荣是历史必然,也是人心所向。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我国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村庄开发与保护的博弈依然在激烈地展开。
B.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使村庄开发与保护的博弈依然在激烈地展开。
C.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村庄开发与保护的博弈依然在激烈地展开。
D.我国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村庄开发与保护的博弈在激烈地依然展开。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
一名女子带着七八岁的孩子登上地铁7号线,她先是狠狠地捏孩子的脸,后又打掉孩子的帽子,夺去孩子的手机。换一节车厢后,她把孩子的书包往地上一扔,让孩子当众跪下……孩子不敢反抗,只是下意识伸手去挡。女子的一连串举动,震惊了身边乘客,车厢里有人劝这位女子,她却霸气回怼:“我说我的孩子,我想让(他)干吗就得干吗。”
材料二: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家庭教育促进法》。该法明确监护人在家庭教育中的职责,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负责实施家庭教育,同时国家和社会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支持和服务。
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从下列两个任务中任选其一完成写作:
(1)给材料一中的这名女子写一封信;
(2)写一篇短评,向某晚报《家教纵横谈》栏目投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符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初上谓监修国史房亥龄曰前世史官所记皆不令人主见之何也对日忠官不虚美不隐恶若人主见之必怒故不敢献也上曰:“朕之为心,异于前世帝王。欲自观国史,知前日之恶,为后来之戒,公可撰次以闻。”癸巳,书成,上之。上见书六月四日事①,语多微隐,谓玄龄曰:“昔周公诛管、蔡以安周,朕之所为,亦类是耳,史官何讳焉!”即命削去浮辞,直书其事。
二十年秋九月,特进同中书门下三品宋公萧瑀,性狷介,与同僚多不合。尝言于上曰:“房玄龄与中书门下众臣,朋党不忠,执权胶固,陛下不详知,但未反耳。”上曰:“卿言得无太甚。人君选贤才以为股肱心膂,当推诚任之。人不可以求备,必舍其所短,取其所长。朕虽不能聪明,何至顿迷臧否乃至于是!”瑀内不自得,既数忤旨,上亦衔之,但未忍废也。冬十二月,房玄龄尝以微谴归第,褚遂良上疏,以为:“贞观之初,选贤立政,人臣之勤,玄龄为最。自非有罪在不赦,搢绅同尤,不可遐弃。陛下若以其衰老,亦当讽谕使之致仕,不可以浅鲜之过,弃数十年之勋旧。”上遽召出之。
秋七月,司空梁文昭公房玄龄留守京师,疾笃,上征赴玉华宫,肩舆入殿,至御座侧乃下,相对流涕,因留宫下。闻其小愈则喜形于色,加剧则忧悴。玄龄谓诸子曰:“吾受主上厚恩,今天下无事,惟东征未已,群臣莫敢谏,吾知而不言,死有余责。”乃上表谏。上自临视,握手与诀,悲不自胜。癸卯,薨。
柳芳曰:太宗定祸乱而房、杜②不言功,王、魏③善谏诤而房、杜让其贤,英、卫④善将兵而房、杜行其道,理致太平,善归人主,为唐宗臣,宜哉。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注]①六月四日事:李世民曾于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发动玄武门事变。②杜,杜如晦。唐初名相。③王、魏,王珪、魏徵。唐初名臣。④英、卫,英国公李世勣、卫国公李靖。唐初名将。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初/上谓监修国史房玄龄曰/前世史官所记/皆不令人主见之/何也/对曰/史官不虚美/不隐恶/若人主见之/必怒/故不敢献也/
B.初/上谓监修国史房玄龄曰/前世史官所记皆不令/人主见之何也/对曰/史官不虚/美不隐恶/若人主见之/必怒/故不敢献也/
C.初/上谓监修国史房玄龄曰/前世史官所记/皆不令人主见之/何也/对曰/史官不虚/美不隐恶/若人主见之/必怒/故不敢献也/
D.初/上谓监修国史房玄龄曰/前世史官所记皆不令/人主见之何也/对曰/史官不虚美/不隐恶/若人主见之/必怒/故不敢献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门下,官署名。隋朝正式确立三省六部制,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合称“三省”。
B.搢绅,亦作“缙绅”。搢绅旧时指官宦的装束。后用以代称三品以上的官员。
C.文昭,房玄龄的谥号。谥号是封建时代在人死后按其生前事迹评定褒贬给予的称号。
D.癸卯,干支之一。古人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用来纪年、月、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房玄龄把撰写好的史书进献给唐太宗,唐太宗看到书中关于玄武门事变的记载用词多有隐讳,唐太宗命令史官删去浮辞,要如实记载。
B.萧瑀为人心胸狭隘,他曾向唐玄宗进谗言诬陷房玄龄,却遭到唐玄宗的驳斥,后来又多次冒犯唐太宗的旨意,唐太宗对他心怀不满。
C.房玄龄曾因轻微过失被唐太宗遣回家中,褚遂良劝谏唐太宗不要轻易废弃房玄龄,唐太宗最终听取了褚遂良的建议,立即召回房玄龄。
D.房玄龄病情加重,但仍心系国事。群臣对唐太宗东征一事不敢进言,房玄龄在临终之际让他的儿子们上表劝谏唐太宗,以免耽误国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房玄龄与中书门下众臣,朋党不忠,执权胶固,陛下不详知,但未反耳。(4分)
(2)陛下若以其衰老,亦当讽谕使之致仕,不可以浅鲜之过,弃数十年之勋旧。(4分)
14.史臣柳芳为什么认为房、杜二人“为唐宗臣,宜哉”?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石 楼①
文天祥
晓色重帘卷,春声叠鼓催。
长垣连草树,远水照楼台。
八境②烟浓淡,六街③人往来。
平安消息好,看到岭头梅④。
[注]①咸淳十年,文天祥被委任为赣州(今江西赣州)知州。此诗写于赣州。②八境:章江与贡江在八境台下汇合成赣江,登上此台,赣州八景一览无余。③六街:泛指京都的大街和闹市。④出自宋朝晏几道《生查子》的词句:“谁寄岭头梅,来报江南信。”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卷起窗帘,天边露出曙光;报晓鼓声催来了春江水声和鸟声。蕴含诗人欣喜之情。
B.颔联中,前一句由远及近,写围墙外的草木绿了;后一句由近到远,写楼台倒映在江水中。
C.尾联运用了典故,化用晏几道《生查子》的词句,两者都表达了急切想知道消息的愿望。
D.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歌的前面六句重点在描写景物,后面两句重点在抒情。
16.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诗的颈联。(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司马迁《屈原列传》中,指出《国风》和《小雅》的特点的两句是“ , ”。
(2)清代陈廷焯评论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说:“结二语号呼痛哭,音节之悲,至今犹隐隐在耳。”“结二语”指的是“ , ”。
(3)“大漠”和“落日”是描写边塞的典型景象,这两个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常见,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走进腊月,每个人的感受都不尽相同:有人感叹付出还好有收获;有人感叹 丢失的东西太多……我们更加明白如何在食物中犒劳自己。(人古)。“我不怎样爱吃腊肉,有一次在长沙一家饭店吃了一回蒸腊肉,这盘腊肉真叫好。入口香糯,真是难得。”从汪曾祺的文字中,我们能读出一种 的赞美,这种纯粹而直接的情感,便是遮也遮不住的。纵然肉食香气扑鼻 ,但最为人们熟知的祭灶美食,却是“蜜糖家族”。有的人希望灶王爷在玉帝面前美言几句,有的人则干脆想用黏性最好的糖让他开不了口,以保来年诸事顺遂。灶王爷的嘴巴有没有被黏住,我们不得而知。透过中国人的日常饮食,我们足以见得 所持有的生活价值和人生信仰。
腊月就是一曲乡情与亲情浓郁的交响乐,品不尽感人滋味;腊月亦是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图画,让人赏心悦目。走进腊月天,年在眼前,春天也不远了。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峥嵘岁月 斩钉截铁 垂涎三尺 芸芸众生
B.蹉跎岁月 斩钉截铁 引人垂涎 凡夫俗子
C.峥嵘岁月 直截了当 垂涎三尺 凡夫俗子
D.蹉跎岁月 直截了当 引人垂涎 芸芸众生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有“一家煮肉百家香”之说,腊月少不了腊肉
B.有“一家煮肉百家香”之说,人们往往在腊月吃腊肉
C.腊月少不了腊肉,更有“一家煮肉百家香”之说
D.腊月少不了腊肉,更少不了“一家煮肉百家香”之说
20.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城里人”和“村里人”共同期盼的生活愿景。① ?贺知章感叹:“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余光中吟唱:“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乡愁就是思念家乡故土的深情,隐藏在游子内心深处刻骨铭心的记忆、难以割舍的情愫,也可以说是对大自然、对原生态生存和生活的向往与留恋。② ,这种情绪便会或早或晚,或深或浅地涌流而出。当前,人类已步入自由流动的地球村时代,人们仍然在经历离乡、怀乡、他乡成故乡的心灵轨迹。我国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增进,村底开发与保护的博弈在激烈地依然展开。也可以说现代化和文明程度越高,③ 。蕴藏乡愁的思乡曲不会随着城镇化的前行而消失。城乡变奏、融合发展、同生共荣是历史必然,也是人心所向。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我国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村庄开发与保护的博弈依然在激烈地展开。
B.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使村庄开发与保护的博弈依然在激烈地展开。
C.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村庄开发与保护的博弈依然在激烈地展开。
D.我国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村庄开发与保护的博弈在激烈地依然展开。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
一名女子带着七八岁的孩子登上地铁7号线,她先是狠狠地捏孩子的脸,后又打掉孩子的帽子,夺去孩子的手机。换一节车厢后,她把孩子的书包往地上一扔,让孩子当众跪下……孩子不敢反抗,只是下意识伸手去挡。女子的一连串举动,震惊了身边乘客,车厢里有人劝这位女子,她却霸气回怼:“我说我的孩子,我想让(他)干吗就得干吗。”
材料二: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家庭教育促进法》。该法明确监护人在家庭教育中的职责,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负责实施家庭教育,同时国家和社会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支持和服务。
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从下列两个任务中任选其一完成写作:
(1)给材料一中的这名女子写一封信;
(2)写一篇短评,向某晚报《家教纵横谈》栏目投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符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